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清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光子制造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篇喷丸
  • 3篇激光
  • 2篇激光技术
  • 2篇光技术
  • 1篇循环加载
  • 1篇循环载荷
  • 1篇遗传算法
  • 1篇遗传算法优化
  • 1篇应力松弛
  • 1篇优化算法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 1篇钛合金
  • 1篇网络
  • 1篇铣削
  • 1篇激光光学

机构

  • 4篇江苏大学
  • 1篇淮阴工学院

作者

  • 4篇孟宪凯
  • 4篇周建忠
  • 4篇黄舒
  • 4篇田清
  • 1篇安中伟
  • 1篇陈寒松
  • 1篇韩煜航
  • 1篇左立党
  • 1篇杨晶
  • 1篇盛杰
  • 1篇许兆美
  • 1篇季杏露
  • 1篇谢小江
  • 1篇钟辉
  • 1篇戴磊

传媒

  • 1篇激光与光电子...
  • 1篇中国激光
  • 1篇光学学报
  • 1篇应用激光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激光温喷丸过程中冲击波压力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研究激光温喷丸(WLP)工艺中的最佳冲击波压力,使用有限单元法模拟了激光温喷丸诱导的残余应力场分布,并分析了不同冲击波压力对残余压应力大小的影响。有限元模拟过程以6061-T6铝合金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六种不同的冲击波压力以及三种不同的温度作为试验条件,根据残余应力场的分布情况确定出了冲击波压力与温度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不同于常温激光喷丸中最佳激光冲击波压力2~2.5倍的Hugoniot弹性极限(HEL),激光温喷丸的最优冲击波压力应为2倍HEL。
孟宪凯黄舒安中伟周建忠钟辉田清陈寒松
关键词:激光技术有限元分析表面残余应力
循环载荷下激光喷丸诱导的表面残余压应力释放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研究6061-T6铝合金激光喷丸后表面残余压应力在循环加载过程中的释放特性,对典型单联狗骨状试样进行激光喷丸处理及保温处理,利用MTS-809拉扭组合材料测试系统进行不同循环应力水平和循环周次的疲劳实验,并使用X-350A型X射线应力测定仪测量试样表面残余压应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残余压应力的松弛主要发生在疲劳过程开始的100次循环周期内,1000次循环周期后残余压应力基本趋于稳定。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松弛行为表明,循环应力较小时,残余压应力松弛的幅度和速率相对较小;当循环应力接近材料屈服强度时,残余压应力松弛的幅度和速率较大,循环后期残余压应力完全释放,在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与未经保温处理的激光喷丸试样相比,试样经过150℃保温处理10 min后,表面残余压应力下降,但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应力松弛的幅度和速率都较小,残余压应力的稳定性得以提升。
田清周建忠黄舒盛杰孟宪凯戴磊朱炜立
关键词:激光光学循环加载应力松弛保温处理
激光喷丸强化TC4钛合金疲劳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和MSC.Fatigue为平台,对不同喷丸方式(单面、双面)、不同激光功率密度(5.66,7.08,8.49 GW/cm2)、以及不同喷丸路径(3、5、7排)下,对TC4钛合金单联中心孔试样激光喷丸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对TC4钛合金残余应力分布以及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面激光喷丸的效果远优于单面激光喷丸,双面喷丸后最大残余压应力值比单面喷丸后增加了29%。同时,双面激光喷丸后,上表面最大残余压应力值达-746 MPa,比下表面最大残余压应力值提高了21%。激光喷丸后试样表面残余压应力随着激光功率密度以及喷丸覆盖率的增大而增大,最后趋于饱和;不同喷丸覆盖率对深度方向上残余应力影响不大。模拟结果表明,激光喷丸强化诱导的残余压应力分布对TC4钛合金单联中心孔试样有较好的延寿作用。
杨晶周建忠黄舒左立党季杏露谢小江孟宪凯田清
关键词:数值模拟残余应力TC4钛合金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激光铣削层质量预测被引量:21
2013年
为了有效地控制激光铣削层质量,建立了激光铣削层质量(铣削层深度、铣削层宽度)与铣削层参数(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离焦量)之间的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利用遗传算法(GA)优化了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构建了基于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的质量预测模型。用GA-BP算法对激光铣削层质量进行了仿真预测,并将仿真结果与BP神经网络模型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两种网络模型的平均误差较小,网络训练后检验精度较高,说明两种网络模型用于激光铣削层质量预测是可行的,并且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能够有效地提高网络的收敛性和预测精度。
许兆美周建忠黄舒孟宪凯韩煜航田清
关键词:激光技术激光铣削遗传算法反向传播神经网络优化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