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涛

作品数:10 被引量:15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小麦
  • 1篇冬小麦
  • 1篇冬小麦生产
  • 1篇对外承包工程
  • 1篇雨养
  • 1篇玉米
  • 1篇园区
  • 1篇政府
  • 1篇政府间
  • 1篇政府间合作
  • 1篇膳食
  • 1篇膳食结构
  • 1篇社团
  • 1篇时空分异
  • 1篇食物
  • 1篇世界贸易
  • 1篇铜资源
  • 1篇土地资源
  • 1篇农业
  • 1篇农业土地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土资源
  • 1篇河北省气象与...

作者

  • 8篇王涛
  • 4篇吕昌河
  • 3篇刘志高
  • 2篇于伯华
  • 2篇陈伟
  • 1篇刘劲松
  • 1篇王卫
  • 1篇宋涛
  • 1篇范兰
  • 1篇刘卫东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合理膳食结构的人均食物需求量估算被引量:17
2012年
合理的食物结构除要满足基本的营养需求外,还应考虑当地的膳食习惯、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为此,该文以各营养要素需求为指标,采用EXCEL2007的SOLVER软件,构建了计算人均食物需求量的优化模型,并根据社会调查和统计资料,考虑当地的膳食习惯,对京津冀地区的食物需求和膳食结构进行了优化,确定了京津冀地区食物所占的比例,结合饲料结构以及料肉(蛋、奶)比,计算了区域主要粮食类型(含饲草和饲料用粮)和蔬菜、水果的年人均需求量,即水稻4kg,小麦103kg,玉米180kg,大豆27kg,谷子21kg,马铃薯27kg,牧草12kg,青玉米28kg,蔬菜48kg,水果16kg,该优化的食物结构模式可为研究区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
王涛吕昌河
关键词:食物膳食结构
中国境外政府间合作园区多尺度耦合建设机制--以中白工业园为例被引量:16
2020年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境外合作园区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政府间合作境外园区因合作规格高、投资规模大、建设进展快、成效初现,并肩负着"一带一路"建设示范功能,所以备受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关注。但目前有关中国境外合作园区的研究多为政策导向型,未将政府间合作园区与企业投资所建立的境外园区区分开。为此,本文以中国-白俄罗斯(简称中白)为例,讨论"一带一路"背景下政府间合作园区建设过程中的多尺度耦合机制。中白工业园是中白两国元首共同发起、亲自推动的"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已成为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新的经济增长极。研究表明,境外合作园区的发起、建设和运营是两国政府、园区开发公司和园区企业在全球经济活动中不停协调各自利益,追求共同目标的过程,涉及多尺度(全球、国家间、园区、企业)和多主体(政府、企业)。具体而言,中白两国出于各自战略目标考虑发起合作园区项目,并建立起政府间合作框架和机制。政府间合作框架和机制为协调两国战略利益,动员两国政治和经济资源推动园区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但它并不完全能保证园区的成功。合理的园区开发公司股权结构及其强大的全球网络动员能力是园区成功建设的关键。因此,只有在处理好两国战略利益的同时,开发公司和入园企业能获取经济收益,才能确保政府间合作园区的长久发展。本文拓展性地将多尺度耦合理论用于分析政府主导的跨国大型园区项目合作,有助于丰富人文地理学里的耦合研究,并可为推动中国境外政府间合作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刘志高王涛
关键词:政府间合作
基于WOFOST模型的京津冀地区冬小麦生产潜力评价被引量:53
2010年
研究利用近40年的逐日气候数据,借助WOFOST作物模型模拟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冬小麦的生产潜力,通过与实际产量的比较,探讨了提高冬小麦产量的潜力与措施。研究表明:①京津冀地区(除张家口和承德地区)冬小麦光温潜力介于6 934~9 143 kg/hm2之间,从冀中南部向京津地区和冀东北地区逐渐增大,区域平均生产潜力为8 037 kg/hm2;②冬小麦雨养潜力介于4 515~6 639 kg/hm2之间,由东部和南部随降水量降低依次向西北递减,到冀西北区降至最低,区域平均产量为5 771 kg/hm2;③影响冬小麦产量的自然因子中,水分是关键限制要素,北部地区也受低温霜冻的影响;④京津冀中部和南部地区的冬小麦生产潜力年际变化波动相对较小,东北部变化波动相对较大;⑤2005—2007年研究区冬小麦的实际单产在2 721~7 300 kg/hm2之间,区域平均5 247 kg/hm2,相当于潜在产量的50%~80%,其中石家庄地区附近实际产量达到潜在产量的80%以上,天津和沧州地区以及邯郸地区,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的差距较大。
王涛吕昌河于伯华
关键词:WOFOST模型
中国崛起与世界贸易网络演化:1980—2018年被引量:19
2019年
随着网络分析方法的发展,利用社团检测和社交网络分析研究世界贸易网络成为当前重要的前沿问题。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多为短期尺度,中长期尺度研究亟需更新。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要素增多,“一带一路”建设正进入深耕细作的阶段,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转变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更替的长尺度变化,有利于揭示世界贸易网络的中长期演变趋势,并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历史启示。论文主要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贸易方向统计数据库(DOTS),首先总结了1980—2018年世界贸易发展3大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然后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世界贸易网络中组团及国家地位的演变。研究发现:①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和技术进步对世界贸易网络影响深远。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由福特制向后福特制的转变、新自由主义的推广、数字技术的大规模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对全球贸易空间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崛起是全球贸易网络变化重要的力量。②从Top1贸易网络上看,世界贸易格局呈现出“稳中有变”的演化趋势。世界贸易网络中,欧洲部分的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组团相对稳定,而英国和意大利组团地位不断下降;美国主导了亚太部分,澳大利亚组团较为稳定,日本组团地位下降。③印度、巴西和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导致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的重大变化,这些国家近年来成为了新兴的区域性贸易中心。④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了超过美国的世界贸易组团核心。最后,简要讨论了中长期尺度贸易网络研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启示。
刘志高王涛王涛
关键词:世界贸易网络分析
基于产业链的全球铜贸易网络结构研究被引量:20
2021年
基于产业链视角研究铜贸易网络,构建了2017年铜矿石、粗铜、精炼铜、铜材和废杂铜5类含铜产品的全球贸易网络,对比产业链上各环节产品的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以全面刻画铜资源的全球流动以及国家(地区)之间的铜贸易关系。主要结论如下:①2001年以来,全球含铜产品贸易重量稳定增长,其中铜矿石贸易重量最大,精炼铜次之。②5类含铜产品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根据社区发现算法可划分为4~8个组团,模块度在0.216~0.482之间。由于资源禀赋和工业体系发展程度不同,大部分国家(地区)在5类贸易网络中分属于不同的组团。③中国对铜资源的需求巨大,围绕着中国的需求产生的贸易关系在铜矿石、粗铜、精炼铜、废杂铜4类贸易网络中都构成第一大组团,分别包含47、102、120、135个国家(地区),表明中国在全球铜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也反映了中国铜资源自给率低、对外依存度大等问题。
计启迪刘卫东陈伟陈伟
关键词:贸易网络铜资源拓扑结构
中国对非洲承包工程时空演变过程与影响机制被引量:6
2020年
工程承包是中非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空间分布格局受到的国内外关注日益增多,但在中长期视角下探讨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影响要素的时空差异性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首先结合1949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外交政策变化,总结了1950—2017年中国对非洲承包工程时空演变的基本特征;其次,基于2001—2017年中国对非洲承包工程的相关统计年鉴数据,探讨了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及时间变化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对非洲承包工程倾向于向市场规模大、开放度高、基础设施不完善、自然资源丰富、无严重外债问题、技术相对落后的东道国集中;受到良好双边关系的促进,并呈现出高经济风险的偏好特征。从时间变化上看,东道国短期市场状况成为愈发重要的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而相关政策措施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政治风险抑制作用降低,高经济风险的偏好仍然存在;双边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丰富了中长期视角下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影响要素的时空差异研究,并为科学制定"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领域在非洲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了研究支撑。
刘志高薛嘉顺王涛王涛
关键词:对外承包工程时空分异
京津冀地区农业土地资源潜力分类评价被引量:5
2010年
在总结了国内外土地资源评价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了土地潜力评价单元和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了分等和赋值;采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通过地图代数计算,对京津冀地区各农地类型的土地质量进行了评价划分。结果表明:除旱地外,一等地面积介于30%~50%;二等地面积均较大,除了草地为29.26%外,其他地类比例均超过50%,三等地和四等地面积均较小。总体看来,本地区农地以优质(一等地)和次优质(二等地)土地为主,农业土地资源总体情况尚好,但还有进一步改造挖掘的潜力空间。
王涛刘劲松吕昌河王卫
关键词:土地资源
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作生产潜力与产量差被引量:10
2016年
华北平原是中国粮食主产区,分析气候变化对该区小麦-玉米两作系统生产潜力的影响意义重大。采用EPIC模型估算了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作的生产潜力,并结合实际产量计算了产量差。结果显示:(1)华北平原1961—2007年小麦-玉米两作潜在产量在19.7~22.2 t/hm^2之间,区域均值为21.2 t/hm^2;雨养产量在13.2~21.7 t/hm^2之间,区域平均值为16.4 t/hm^2;(2)1960—2007年间,潜在产量在全区显著上升,年均增幅多在20~40 kg/hm^2之间,雨养潜力在南部呈增加趋势,但北部呈下降趋势;(3)华北平原2001—2007年小麦-玉米两作的潜在产量和实际产量的差在20.3%~72.2%之间,区域平均值为潜在产量的48.2%。从空间分布上看,南部地区产量差较大,中部地区产量差较低,北部地区产量差居中。因此,自1960年来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作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特别是水分状况较好的南部地区,应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挖掘其增产潜力。
范兰吕昌河于伯华王涛
关键词:EPIC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