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明凯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培养
  • 1篇腰椎
  • 1篇腰椎不稳
  • 1篇胰酶
  • 1篇原代培养
  • 1篇植骨
  • 1篇融合器
  • 1篇软骨
  • 1篇神经元
  • 1篇双节段
  • 1篇贴壁
  • 1篇退变
  • 1篇退变性
  • 1篇退变性腰椎
  • 1篇退变性腰椎不...
  • 1篇啮齿
  • 1篇啮齿类
  • 1篇椎板

机构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作者

  • 4篇尤涛
  • 4篇张明凯
  • 3篇张可可
  • 3篇陈学周
  • 2篇董洲
  • 1篇汤健

传媒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下位节段椎间融合器融合、上位节段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下位节段椎间融合器融合、上位节段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75例,其中35例采用下位节段椎间融合器融合、上位节段自体骨植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改良组),40例采用双节段椎间融合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16个月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功能评分(简称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16个月上、下邻近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及椎间盘Pfirrmann评分。结果两组术后1、16个月JOA评分均高于术前,VAS均低于术前(P均<0.05);两组术后1、16个月JOA评分及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上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均降低,但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两组术后下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及上、下邻近节段椎间盘Pfirrmann评分均较术前无明显改变,两组术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下位节段椎间融合器融合、上位节段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效果较好,并可减少上邻近节段退变。
张明凯汤健尤涛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不稳椎间融合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
啮齿类海马神经元的原代培养及方法改进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通过对新生啮齿类海马神经元的分离和培养,尝试建立一个简单、稳定、高效的啮齿类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为脊髓损伤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目的细胞。方法:取新生SD乳鼠的海马组织,通过低浓度胰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4h差速贴壁后使用无血清Neurobasal培养基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免疫荧光对海马神经元相关微管蛋白-2(MAP2)行特异性染色,结合DAPI核染色鉴定神经元。结果:该方法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生长状态良好,纯度较高。结论:采用低浓度胰酶消化,差速贴壁及无血清培养啮齿类海马神经元符合体外细胞实验要求,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良好的目的细胞。
陈学周毕意辉张可可张明凯尤涛
关键词:海马神经元差速贴壁无血清培养
建立大鼠骨性关节炎模型及补体复合物表达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骨性关节炎(OA)模型探讨补体复合物(MAC)在软骨及滑膜中的表达。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4周组、8周组、12周组,每组10只。手术组取大鼠后肢一侧膝关节行前交叉韧带切断加内侧半月板切除术制造OA模型,手术后4周、8周及12周取两侧膝关节软骨行大体观察、HE染色、番红O-固绿染色、甲苯胺蓝染色估计软骨退变程度以及进行组织病理学的Mankin评分,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MAC在软骨中沉积及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组大鼠膝关节软骨4周、8周及12周后呈现软骨粗糙、糜烂、裂隙形成、缺损及骨赘形成等早中晚期OA表现。各组间Mankin计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损伤逐渐加重。各组间滑膜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炎症逐渐降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软骨细胞膜周围出现环形MAC沉积,滑膜中没有MAC。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实验组有MAC条带,对照组没有。结论 MAC在OA大鼠软骨中表达增多,补体系统可能作为诊治OA的新方向。
张可可毕意辉陈学周董洲张明凯尤涛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补体软骨滑膜
保留与切除椎板制备小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的比较研究
2016年
目的比较应用自制的脊髓打击仪制备保留与切除椎板小鼠急性脊髓损伤(SCI)模型的优缺点,探讨进一步改进小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6周龄SPF级雌性KM小鼠30只,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只)。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切除椎板40g打击组;C组为保留椎板40g打击组。分别记录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且于术后1—8周的不同时间点行BMS评分、足迹分析及组织学检查,评价小鼠急性脊髓损伤的程度。结果保留椎板组手术时间(36.4±5.21)min、切口长度(1.32±0.08)cm、出血量(0.14±0.03)mL;椎板切除组手术时间(45.7±5.48)min、切口长度(1.7±0.08)cm、出血量(0.24±0.05)mL,保留椎板组均优于切除椎板组(P〈0.05);两组Basso小鼠后肢行为学(BMS)评分、足迹分析、组织学检查均相似。结论保留椎板的小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与切除椎板一样能有效显示脊髓损伤的行为学及病理学过程,且操作较切除椎板模型更加简单、快捷,手术创伤更小,更有利于后续科学研究的开展。
陈学周毕意辉张可可董洲张明凯尤涛
关键词:椎间隙保留椎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