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华
-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耐磨管道用低合金耐磨钢的组织与性能被引量:5
- 2017年
- 设计了4种不同成分的耐磨管道用低合金耐磨钢,通过轧态组织观察、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的测试,并对其热处理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分为0.30%C、1.37%Mn、0.72%Si、0.92%Cr、0.31%Mo的耐磨钢试样轧态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少量贝氏体、部分珠光体的整合组织,其最佳热处理工艺为850℃淬火+420℃回火,经该工艺热处理后,硬度达到47 HRC、冲击吸收能量64 J,符合产品性能要求,可批量生产。
- 王跃华
- 关键词:耐磨钢
- 高频淬火和多元共渗处理对38CrMoAl钢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以38CrMoAl钢为对象,研究了高频淬火、离子多元共渗处理以及二者复合处理工艺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对试样表面硬度与硬度梯度进行了测试及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在频率20kHz、加热功率35kW、加热时间6 s时,38CrMoAl钢试样淬火效果最佳。经过高频淬火与离子多元共渗复合工艺处理试样表面硬度明显优于单一多元共渗处理的试样表面硬度,高频淬火可以显著提高渗氮效果。经过高频淬火预处理的试样,离子多元共渗(525℃保温6h)效果最好。
- 王跃华
- 关键词:高频淬火38CRMOAL钢
- 热轧窄带65Mn钢珠光体组织与性能的窄范围控制被引量:5
- 2017年
- 为制定65Mn窄范围质量控制工艺参数,利用OM、SEM、拉伸试验机及洛氏硬度仪等,研究热轧窄带65Mn钢的终轧温度、终轧后冷速下以及卷取后冷速对珠光体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工艺参数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终轧温度的提高、终轧后冷却速率的减缓和卷取后冷却速率的加快,热轧窄带65Mn钢珠光体球团尺寸和片层间距不断增大、片层变厚、抗拉强度及硬度均逐渐降低,当终轧温度大于960℃、终轧后冷却速率小于5.58℃/s及卷取后冷却速率小于0.1℃/s时,其抗拉强度小于900 MPa。
- 王跃华宋进英魏英立郑小平田亚强刘志兴孙学玉
- 关键词:终轧温度冷却速率珠光体力学性能
- 耐磨管道用低合金耐磨钢的组织与性能
- 设计了4种不同成分的耐磨管道用低合金耐磨钢,通过轧态组织观察、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的测试,并对其热处理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分为0.30%C、1.37%Mn、0.72%Si、0.92%Cr、0.31%Mo的耐磨钢试样轧...
- 王跃华
- 关键词:耐磨钢力学性能
- 热浸镀55%Al-43.4%Zn-1.6%Si合金镀层表面锌花尺寸不均原因及腐蚀特征被引量:2
- 2016年
- 利用OM、SEM、EDS、XRD等研究55%Al-43.4%Zn-1.6%Si合金镀层表面锌花特征、合金元素分布规律;通过极化曲线研究镀层不同区域耐腐蚀行为,并探讨热浸镀形成过程及在腐蚀过程中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尺寸特征的锌花其金相组织均是由垂直网格状树枝晶构成,且晶臂间距大小一致;不同尺寸锌花表面成分均是由Al、Zn组成,且含微量Si元素,Al、Zn元素约为2∶1;大小尺寸锌花的金属化合物层中α-{Fe,Al,Si}相数量不同是造成锌花尺寸不均的主要原因,锌花尺寸数值越小,IMC层中τ5相数量越多,凝固过程中形核点就会越多,形成的锌花尺寸就越细小;采用多点采集统计,不同尺寸特征的锌花其耐蚀性几乎相当。
- 宋进英杜国强王跃华张源陈连生田亚强赵定国
- 关键词:镀锌板镀层锌花
- 钢基表面热浸镀55%Al-Zn-1.6Si合金镀层物相特征及腐蚀行为被引量:9
- 2016年
- 采用OM、SEM、EDS、XRD等分析技术研究了镀层锌花特征、成分、相组成及厚度测量;采用辉光放电光谱仪(GDOES)研究沿镀层厚度方向上各元素的含量变化规律;通过盐雾试验对镀层进行腐蚀测试,并探讨镀层在腐蚀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镀层表面锌花呈现树枝叶晶网格状、碎点状、六角星型3种形态,不同形态锌花成分相差无异;镀层整体厚度为17~18μm,外镀层为11~13μm,金属化合物层4~5μm;外镀层相组成除Al、Zn线条外,还有微量的FeAl3相、α-Fe-Al-Si等,且Al、Zn含量之和维持在96%以上;越靠近金属化合物层时,其Al、Zn含量越少,而Fe元素含量逐渐上升,抵达钢基体含量为100%。在中性盐雾试验144h周期内,镀55%Al-Zn-1.6Si合金镀层表现出了优异的耐腐蚀能力。
- 魏英立张源王跃华田亚强宋进英郑小平陈连生
- 关键词:镀层锌花
- 奥氏体化时间对I&Q&P工艺处理低碳硅锰钢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在不同奥氏体化时间下对低碳硅锰钢进行I&Q&P处理,研究了奥氏体化时间对试验钢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时间奥氏体化不能完全消除之前锰元素在双相区的配分结果;奥氏体化时间达到300s后,试验钢的室温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随奥氏体化时间延长,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可达1 267 MPa,但试验钢的伸长率则不断降低;刚完成完全奥氏体化时,晶粒尺寸较小,且碳、锰的聚集程度最佳,此时残余奥氏体的含量最高,形变过程中TRIP效应明显,使得伸长率的降低得以补偿;奥氏体化时间为300s时,试验钢的强塑积最高,可达30 345 MPa·%。
- 王跃华李然宋进英魏英立代鑫陈连生
- 关键词:残余奥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