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佳霖

作品数:18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9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球藻
  • 6篇聚球藻
  • 3篇微生物
  • 3篇微生物群落
  • 3篇沉积物
  • 2篇新霉素
  • 2篇原绿球藻
  • 2篇原油
  • 2篇原油降解
  • 2篇藻类
  • 2篇色谱
  • 2篇气相
  • 2篇气相色谱
  • 2篇庆大
  • 2篇庆大霉素
  • 2篇微生物群落结...
  • 2篇无菌
  • 2篇无菌培养
  • 2篇细菌
  • 2篇相互作用

机构

  • 18篇中国科学院烟...
  • 3篇宁波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烟台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美国夏威夷大...

作者

  • 18篇李佳霖
  • 11篇秦松
  • 6篇秦松
  • 4篇于淑贤
  • 3篇王寅初
  • 3篇王中华
  • 2篇刘正一
  • 2篇李太武
  • 2篇苏秀榕
  • 2篇赵振军
  • 2篇秦松
  • 2篇庞云龙
  • 1篇李楠
  • 1篇邹涛
  • 1篇王晓东
  • 1篇高会旺
  • 1篇李佳霖
  • 1篇于江华
  • 1篇李富超
  • 1篇晨曦

传媒

  • 2篇海洋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原位无菌富集培养聚球藻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海洋微微型蓝藻的无菌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原位无菌富集培养聚球藻的方法。将聚球藻接种至SNAX培养基中在24‑26℃,1600‑2400 lx条件下培养至对数后期,再将培养的藻液避光培养24‑36 h使聚球...
李佳霖秦松周玉婷
一种原位收集海藻碎屑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藻收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原位收集海藻碎屑的装置,包括海藻碎屑采集装置及通过传输管连接的集水槽;海藻碎屑采集装置包括悬挂杆、筒形装置、固定柱、固定圈,其中悬挂杆设置于的圆筒形装置上端用于悬挂海藻,悬挂杆...
秦松钟志海刘正一刘凯李佳霖白泽文
聚球藻共栖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
2024年
聚球藻与共栖细菌能够通过功能互补实现互惠共生。本研究通过分析原位聚球藻富集培养体系除菌处理前后的藻菌体系的群落结构及生理指标差异,探究了稳定共栖优势菌群的功能特征及其生态影响。结果表明:培养体系聚球藻以S5.1_Ⅷ类群为主,优势共栖细菌属于α-变形菌、γ-变形菌和拟杆菌;除菌后重建的稳定共栖细菌群落结构趋于一致,优势种群是Ruegeria和Marianobacter,功能解析发现碳和氮循环功能类群相对丰度分别为88.47%和11.08%。受共栖菌群影响的聚球藻藻胆蛋白含量和最大光合能力发生显著变化,光能转化效率提高。此外,聚球藻培养过程中释放了大量硅,可能为微微型浮游植物的聚集下沉提供压载物,促进海洋碳循环。
周玉婷赵振军李佳霖秦松
关键词:种群多样性生态功能
藻类生态型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藻类是海洋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从热带到极地均有分布。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藻类为了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及环境变化,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类型。本文对生态型的概念、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大型藻类生态型的划分方法,即根据生态环境、生物学特征和遗传特征进行划分。着重分析了藻类生态型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表型特征可以作为一个划分生态型的参考因素,但不能作为绝对的衡量标准。最后,作者通过分析黄海漂浮浒苔的环境特点、遗传差异和生物学特征,将漂浮浒苔视为一种漂浮生态型。
庞云龙刘正一李佳霖王寅初于淑贤秦松
关键词:生态型藻类
秦皇岛近海养殖对潮间带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11年
潮间带微生物群落在驱动海岸带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近海养殖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但其对潮间带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还缺乏研究。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秦皇岛养殖区与旅游区潮间带沉积物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分析养殖区微生物的16S rRNA基因文库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养殖区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旅游区形成较大的差异,DGGE图谱中养殖区的特有条带主要集中于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还分布于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影响潮间带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温度、盐度、pH和NO3-浓度,影响率达55.2%。对差异最大的洋河大桥南养殖区(Q1站)的微生物样品建立克隆文库分析群落结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群,占总群落的60%,其中γ-变形菌纲是主要存在的微生物纲,其余菌群包括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的微生物。养殖区海岸带微生物群落中出现了与环境污染和赤潮密切相关的菌群,如拟杆菌门、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ceae)和α-变形细菌红细菌目(Roseovarius)的微生物。
李佳霖汪光义秦松
关键词:近海养殖潮间带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弥河沉积物的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过程被引量:4
2021年
本研究选取弥河4个站点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季节分别采集沉积物样品,测定理化指标,并采用同位素配对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沉积物中的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弥河沉积物中的反硝化速率变化范围为151.75~2847.86μmol/(m^(2)⋅h),厌氧氨氧化速率的变化范围为149.57~2109.17μmol/(m^(2)⋅h),厌氧氨氧化在氮去除中的贡献量平均达到56.1%.沉积物中的反硝化细菌以nirK型为主,丰度为0.19×10^(6)~5.12×10^(6)个/g,主要是α-和β-变形菌门;厌氧氨氧化细菌以hzsA为标记基因的丰度范围是2.58×10^(2)~1.14×10^(4)个/g,主要为浮霉菌门的Brocadia属细菌.反硝化速率与沉积物中的TN含量和间隙水PO43-呈正相关关系,厌氧氨氧化作用与沉积物中的TN含量呈正相关,而与沉积物密度呈负相关关系,沉积物的理化指标是决定氮去除速率的主要环境条件.弥河的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作用明显,对减轻氮超标具有重要意义,合理改变沉积环境是有效提高氮去除速率的可参考方式.
李佳霖秦松
关键词:反硝化作用影响因素
大连长山群岛海岸带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为揭示海岸带微生物群落结构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分布差异及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趋势,【方法】本实验采用t-RFLP和DGGE技术,对大连长山群岛不同功能类型海岸潮间带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比对和分析,并通过16S rRNA基因文库解析养殖污染站位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T-RFLP的t-RF分析显示,养殖污染严重站位的微生物丰度、香农指数和均匀度明显高于其它站位。通过对t-RFLP色谱峰和DGGE图谱聚类分析发现,处于旅游区的2个站位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度较高,养殖区随污染程度加重与旅游区的群落结构差异增大。对污染严重站位建立的克隆文库显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群,其中γ-变形菌门是主要存在的亚门微生物。【结论】T-RFLP和DGGE技术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污染区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其影响大于地理隔离效应,污染严重区域的微生物群落中存在大量肠杆菌属,且多个物种与富营养化和赤潮相关联,如拟杆菌门和α-变形细菌红细菌目的细菌。
李佳霖王中华秦松汪光义
关键词:海岸带微生物群落结构
一株海洋细菌对原油降解的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对实验室所获得的一株海洋细菌LU1进行原油的降解特性分析和降解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温度、pH、盐度、油质量浓度、接种量等均对石油的降解率有影响,在25℃,初始pH8.0,含油量为0.5%的低盐条件下,其对原油的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达61%。将其与实验室分离得到的一株降解率为67%的原油降解微生物DYL-1混合后,其对原油的降解率可达78%,混合菌的降解效果要优于单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此菌株能够降解原油组分中的烃类物质,对原油具有较为显著的降解。16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此株菌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sp.)细菌。
王中华李佳霖李太武苏秀榕秦松
关键词:原油生物降解RRNA降解率气相色谱
海洋微微型蓝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微微型蓝细菌是迄今发现最小也是最古老的光合自养生物,在海洋中分布极广且丰度较高,作为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对全球碳循环和海洋食物网具有重要贡献。在长期进化中微微型蓝细菌形成简并基因组和高度多样性,其分子生态学的研究能够为理解生物的基因型、表型与生态型的关系以及生物的适应性进化提供关键科学依据。借助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海洋微微型蓝细菌分子生态学近年来的研究揭示了其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不同亚型微尺度分布差异及影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探讨了环境因子影响下基因组在功能和表达上传递的适应机制信息。通过进一步扩充和挖掘基因组信息,结合分布规律论证微微型蓝细菌在分子水平上的环境适应机制,是实现生态系统微微型蓝细菌功能模块精细化数值模拟的关键,也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要内容。
李佳霖秦松
关键词:微微型浮游植物聚球藻原绿球藻生态分布
ITS克隆测序揭示中国沿海表层水中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
2018年
表层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群落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生物地理分布通常与水文等环境条件相关。近年来DNA测序等方法已成为研究海洋生态系统中真核生物群落的重要工具,在本研究中采用ITS1作为DNA标记评估我国沿海表层水中的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BLAST结果表明,大部分ITS1序列隶属于6个真核类群,包括浮游动物、真菌和囊泡虫类等。这些主要的真核生物类群可以将采样点分为显著不同的5个聚类,而每个聚类中的特征真核生物门类表现出显著的地理分布差异。总体上,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与经纬度、水深、温盐等参数显著相关,自北向南有显著升高的趋势。真核生物群落差异(β-多样性)随地理距离的增加而加大。这提示真核浮游生物在我国沿海表层水中显示出地理限制。本文为中国沿海浮游生物的生物地理研究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数据基础。
于淑贤李文军李文军李富超李楠李富超王寅初
关键词:ITS生物多样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