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曦

作品数:12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细胞
  • 4篇凋亡
  • 4篇增殖
  • 4篇试剂
  • 4篇试剂盒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骨髓
  • 2篇单核
  • 2篇单核苷酸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蛋白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瘤
  • 2篇药物
  • 2篇易感性
  • 2篇引物

机构

  • 1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2篇马曦
  • 7篇赵红珊
  • 5篇马大龙
  • 5篇阮国瑞
  • 3篇陈瑶瑶
  • 3篇李金兰
  • 3篇刘艳荣
  • 3篇秦亚溱
  • 3篇陈珊珊
  • 3篇陈英玉
  • 2篇付家瑜
  • 2篇常艳
  • 2篇李启艳
  • 2篇张颖妹
  • 2篇朱平
  • 2篇王莹
  • 1篇黄晓军
  • 1篇江滨
  • 1篇李玲娣
  • 1篇赵云罡

传媒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第六届全国免...
  • 1篇第10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199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DCD5在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的异常表达被引量:10
2007年
为了研究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骨髓细胞凋亡促进分子---PDCD5的表达,以探讨PDCD5在AM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利用21种不同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标记骨髓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AML病人及正常人骨髓不同群细胞的胞内PDCD5的表达。部分标本进行蛋白印迹实验检测AML病人及正常人骨髓细胞内PDCD5的表达。结果表明:36例未治AML病人骨髓总的有核细胞内PDCD5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30例正常人组,分别为3059±1392:7432±1261(P<0.01),其中未治AML病人骨髓粒细胞、单核细胞、幼稚细胞及淋巴细胞内PDCD5平均荧光强度均低于相应的正常人组骨髓细胞,分别为3939±2121:8367±1045;3156±1635:5917±2329;2824±1592:3998±2106;1474±816:3355±2042(P值均小于0.01)。部分标本进行蛋白印迹检测的结果也显示AML病人骨髓细胞内PDCD5的表达低于正常人。结论:未治AML病人骨髓总有核细胞的PDCD5表达低于正常人,未治AML病人骨髓粒细胞、单核细胞、幼稚细胞及淋巴细胞内PDCD5表达均低于正常人组骨髓细胞。PDCD5的异常表达可能在AML的病理机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阮国瑞陈珊珊马曦常艳王卉付家瑜秦亚溱李金兰刘艳荣
关键词:急性髓性白血病PDCD5骨髓细胞细胞凋亡
PDCD5在急性和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的异常表达
<正>背景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dogenous leukemia,AML)是一系列基因异常的造血祖细胞疾病,基因异常导致了异常的造血细胞生长和分化,骨髓和外周血中积聚了大量的幼稚细胞。恶性细胞克隆的生长是由于...
阮国瑞秦亚溱陈珊珊李金兰马曦王亚哲付家瑜常艳刘艳荣
文献传递
自愿安乐死的伦理论证及其在中国的可行性
马曦
关键词:安乐死可行性
人类增殖相关基因高通量细胞筛选及PDCD10的功能和分子机理研究
马曦
关键词:增殖ERK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凋亡
PDCD10与MST4的彼此间相互作用的效应及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0(Programmed Cell Death 10,PDCD10)是本实验室从撤除生长因子GM-CSF培养条件下的TF-1细胞中克隆的一个凋亡相关基因,最初命名为TFAR15(TF-1 c...
马曦赵红珊马大龙
文献传递
一种检测白血病易感性的试剂盒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白血病易感性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检测PDCD5基因上游5’调控区SEQ ID NO:1中第154位和第170位的两个SNPs的特异性引物;以及检测该SNPs位点的限制性内切酶。本发明的试剂盒通过检测...
赵红珊马曦阮国瑞马大龙王莹李启艳朱平
文献传递
人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PDCD10):不仅与细胞凋亡相关被引量:1
2007年
人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programmed cell death 10,PDCD10)最初被称为TFAR15(TF-1 cell apoptosis related gene 15),是在1999年运用cDNA-RDA技术首先克隆得到的一个新基因,早期研究提示与凋亡抑制功能相关.近期国外多项研究证明,PDCD10基因的缺失和突变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CCM)的发生密切相关,CCM的第三个致病基因CCM3即为PDCD10.此外,其他研究表明,PDCD10受到严格的表达调控,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提示可能在肿瘤的信号转导通路中起重要作用.最近通过对PDCD10相互作用蛋白的分析和研究,首次证实了PDCD10可以和Ste20激酶家族成员MST4相互作用,增强其激酶活性,并进而通过对ERK-MAPK通路的调控,促进细胞增殖和转化.以上研究证明了PDCD10的多种生物学效应,并提示其在血管生成和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
马曦赵红珊马大龙
关键词:相互作用蛋白
TaqMan—MGB探针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JAK2V617F突变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建立实时定量 PCR 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患者 JAK2V617F 突变的方法。方法利用 TaqMan-MGB 探针,检测 MPD 患者 JAK2V617F 突变,部分标本用等位基因特异的定性PCR 及测序的方法同时进行验证。结果 374份患者和对照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被用于 JAK2V617F 突变分析。其中76例 PV、115例 ET 和19例 MF 患者 JAK2V617F 突变的检出率分别为70%、51%及58%;65例急性髓性白血病中仅1例为阳性,而38例慢性髓性白血病、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及16例正常供者骨髓细胞中的检出率均为0。结论 JAK2V617F 突变在我国 MPD 患者中是广泛存在的。利用 TaqMan-MGB 探针进行实时定量PCR 的方法可快速、准确地检测 JAK2V617F 突变。
阮国瑞陈珊珊李玲娣刘艳荣秦亚溱李金兰马曦王峰蓉江倩江滨刘开彦黄晓军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V617F突变TAQMAN-MGB探针
一种检测白血病易感性的试剂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白血病易感性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检测PDCD5基因上游5’调控区SEQ ID NO:1中第154位和第170位的两个SNPs的特异性引物;以及检测该SNPs位点的限制性内切酶。本发明的试剂盒通过检测...
赵红珊马曦阮国瑞马大龙王莹李启艳朱平
文献传递
抗人PDCD10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2006年
目的:制备鼠抗人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0(programm ed cell death 10,PDCD10)的单克隆抗体,探讨PDCD10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利用重组PDCD10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和同系小鼠的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常规融合,通过间接ELISA的筛选和有限稀释克隆化,获得鼠抗PDCD10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ELISA,W estern b lot和免疫荧光实验等方法对其特性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地建立了3株稳定分泌抗PDCD1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5G1,4F7和3H5。3株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球蛋白亚类分别为IgG1(4F7和5G1)和IgG2b(3H5)。ELISA检测的单克隆抗体腹水效价可达1∶107。3株单克隆抗体与重组PDCD10蛋白有较强的特异性反应,而与大肠杆菌细胞裂解液以及谷胱苷肽-S转移酶(glutath ioneS-transferase,GST)没有交叉反应。同时,5G1单克隆抗体也能特异性地结合真核细胞内源性和超表达的PDCD10蛋白,免疫荧光竞争结合实验以及W estern b lot的结果证明3株PDCD10的单克隆抗体能够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内源性以及超表达的PDCD10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结论:获得了效价高、特异性好的PDCD1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PDCD10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陈瑶瑶赵云罡张婷许兰俊马曦赵红珊陈英玉
关键词:蛋白质类细胞凋亡杂交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