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志水胜好

作品数:14 被引量:327H指数:10
供职机构:鹿儿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玉米
  • 4篇土壤
  • 4篇二月兰
  • 3篇养分
  • 3篇养分吸收
  • 3篇绿肥
  • 3篇翻压
  • 3篇春玉
  • 3篇春玉米
  • 2篇氮素
  • 2篇稻田
  • 2篇施肥
  • 2篇水稻
  • 2篇红壤
  • 2篇红壤稻田
  • 1篇大孢子
  • 1篇大孢子发生
  • 1篇代谢
  • 1篇代谢调控
  • 1篇代谢过程

机构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筑波大学
  • 8篇青海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江西省农业科...
  • 3篇鹿儿岛大学
  • 2篇青海省农林科...
  • 2篇日本筑波大学
  • 1篇嘉兴学院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湖南省土壤肥...

作者

  • 14篇志水胜好
  • 10篇曹卫东
  • 8篇白金顺
  • 7篇曾闹华
  • 6篇高嵩涓
  • 4篇唐建军
  • 3篇杨璐
  • 3篇徐昌旭
  • 3篇陈欣
  • 3篇熊静
  • 2篇刘佳
  • 2篇黄晶
  • 2篇高菊生
  • 2篇张杰
  • 1篇聂军
  • 1篇秦文婧
  • 1篇赵惠明
  • 1篇芮玉奎
  • 1篇王艳秋
  • 1篇王改兰

传媒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实验生物学报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当代生态农业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湘南红壤稻田AOA-amoA、narG、nosZ基因丰度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被引量:8
2017年
为了解南方红壤稻田参与土壤氮循环过程的功能微生物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普遍规律性关系,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稻田中不同时期氨氧化古菌氨单加氧酶编码基因AOA-amoA、硝酸盐还原酶编码基因narG和N_2O还原酶编码基因nosZ基因丰度的变化,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冗余分析(RDA)探讨了有关硝化、反硝化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变化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AOA-amoA、narG和nosZ基因丰度间极显著正相关;AOA-amo A、narG和nosZ基因丰度随水稻生育进程逐渐降低,在早稻成熟期显著低于翻地前及早稻移栽前。土壤有机质、电导率、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pH值、Eh及盐酸提取态Fe(Ⅱ)对AOA-amoA、narG和nosZ基因丰度的变化有重要影响,其中盐酸提取态Fe(Ⅱ)与其相关性最强。本研究探讨了红壤稻田氮转化微生物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素,为合理调控红壤稻田氮转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高嵩涓曹卫东白金顺高菊生黄晶曾闹华常单娜志水胜好
关键词:红壤稻田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功能基因
施肥对不同种植模式下春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建立了一种密度与单作相同的超大宽窄行种植模式。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该模式下施肥对春玉米单株叶面积、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光响应曲线的影响,比较了该模式与单作模式玉米光合特性的异同。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Pn、Gs、Ci和单株叶面积都有增加趋势。间作玉米与单作玉米相比,玉米的单株叶面积表现为间作在生育前期小于单作,但在灌浆期及以后的生育时期单作下降较快,表现出间作明显大于单作;玉米叶片Pn生育前期单作较高,但生育后期间作明显高于单作。叶片光响应曲线及其拟合结果也表明,间作前期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均小于单作,生育后期大于单作。本试验表明,超大宽窄行种植模式有助于玉米生育后期光合条件的改善。
王向阳白金顺志水胜好曹卫东
关键词:春玉米间作光合特性施肥
水稻雌性不育材料FS-1胚囊败育的细胞学观察被引量:10
2002年
以水稻雌性不育材料FS-1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连续切片技术对FS-1及其亲本藤坂5号幼穗发育中期的胚囊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亲本的胚囊都能正常发育分化,成为功能健全的雌配子体,而FS-1的胚囊却普遍发生败育,在胚囊原来的区域充满了胚囊残迹和解体的珠心细胞。(2)败育基本上发生在功能大孢子发生期,近合点端的大孢子和珠孔端的三个大孢子都发生解体,实验中未发现二核、四核或八核的败育胚囊,我们初步认为,FS-1胚囊败育发生在功能大孢子发生期。
唐建军陈欣胡启东加藤盛夫志水胜好横尾政雄
关键词:胚囊雌性不育水稻大孢子发生细胞学观察连续切片
培养条件对杜仲愈伤组织形成及次生代谢过程的影响被引量:26
2002年
对杜仲愈伤组织诱导研究表明 ,诱导出愈率在不同外植体类型、外植体年龄与部位、外植体接种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 ,5 mm× 5 m m大小、叶龄为 15 d左右的糙皮杜仲叶片的中下部外植体在采用叶片背面贴置于培养基的培养方式出愈率最高 ;培养基类型、激素水平和光照条件对出愈效果均有显著的影响 ,在附加 2 ,4 - D(0 .5 m g·L- 1 )和 BA(0 .6 m g· L- 1 )的 Harada培养基和附加 2 ,4 - D(0 .5 mg· L- 1 )、BA(0 .6 m g· L- 1 )和 BA(0 .6 m g· L- 1 )或附加 NAA(0 .5 m g· L- 1 )的 Bourgin & Nistch培养基上 ,以 2 4 h的黑暗启动培养加以光暗交替培养 (光照 14 h+黑暗 10 h) ,并在接种后 12 d内更换培养基 ,均能诱导出杜仲愈伤组织 ,以叶片作外植体时 ,BA的浓度建议不高于 1.0 mg· L- 1 ,KT的存在不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 ;在附加了 KT(0 .7mg· L- 1 )、NAA(0 .8m g· L- 1 )和 10 mg· L- 1 葡聚糖的 MS培养基上 ,通过向培养基中添加递进浓度的丙酮酸研究表明 ,杜仲愈伤组织中的次生代谢产物桃叶珊瑚甙的产量 ;通过继代培养的 4因素 3水平正交试验发现 ,培养温度、碳源、培养基类型及激素水平对杜仲叶片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及愈伤组织中的氯原酸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 ,适宜愈伤组织生长的培养条件有别于适?
唐建军陈欣志水胜好
关键词:愈伤组织次生代谢调控光照条件
多年紫云英-双季稻下不同施肥水平对两类水稻土有机质及可溶性有机质的影响被引量:46
2016年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南方不同水稻土多年冬种紫云英配施化肥的培肥效应。【方法】在湖南紫潮泥、江西黄泥田双季稻区设置了连续7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冬闲(CK)、紫云英(MV)、紫云英+40%化肥(MV+40F)、紫云英+60%化肥(MV+60F)、紫云英+80%化肥(MV+80F)、紫云英+全量100%化肥(MV+100F)、单施全量100%化肥(100F)共7个处理的稻田土壤有机质(OM)、可溶性有机质(DOM)含量及其光谱学特性。【结果】湖南紫潮泥土壤OM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DOM的荧光吸光强度明显高于江西黄泥田,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DOM的紫外-可见吸收峰值则相反。土壤OM在两地均表现为MV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多数处理(黄泥田MV+100F处理除外);同100F相比,MV+100F处理降低了湖南紫潮泥、但增加了江西黄泥田的土壤有机质;而绿肥种植体系下随着配施化肥量的增加,绿肥对两类土壤OM的贡献降低。种植绿肥配施80%—100%化肥,土壤DOC含量较100F高(黄泥田MV+100F除外),但单种绿肥(MV)以及绿肥配施40%—60%化肥对两地土壤DOC影响不尽一致。单种植绿肥能够降低两类土壤DOC/SOC,其中,在江西黄泥田上显著低于100F处理;两类土壤上种植翻压绿肥,随着配施化肥量的增加,土壤DOC/SOC随之增加(黄泥田MV+100F除外),表明配施化肥量越高其活化土壤碳库的作用越强。种植绿肥较100F能够有效降低土壤DON含量(黄泥田MV+100F处理除外),且在湖南紫潮泥上更为显著。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发现,绿肥及绿肥配施40%—60%化肥下,两类土壤DOM的紫外-可见吸收峰值较100F低,且E250/E365值随配施化肥量的增加而降低,表明随着配施化肥量的增加,土壤DOM分子量增大,分子结构越稳定。荧光光谱分析发现,两类土壤可溶性有机质均以类富里酸为主;与100F相比,单种绿肥(MV)以及绿肥配施化肥(黄泥田配施40%—60%化肥)能够增加土壤DOM的荧光强度,降低DOM的腐殖化�
周国朋曹卫东白金顺聂军徐昌旭曾闹华高嵩涓王艳秋志水胜好
关键词:紫云英水稻土壤有机质
华北二月兰-春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硝态氮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2
2014年
二月兰-春玉米轮作生产体系是近年来为解决华北地区出现的大面积冬闲田而提出的冬绿肥-春玉米生产新模式.本文依托定位试验,研究了该体系从二月兰翻压到玉米收获期间的土壤硝态氮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含量呈玉米生育前期高后期低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硝态氮含量峰值随着生育期的推移逐渐下移的空间变化特征,且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翻压二月兰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时空变化有一定影响,冬春季种植二月兰可降低0~18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二月兰翻压后,春玉米苗期与喇叭口期土壤硝态氮规律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0~100 cm土壤剖面为有二月兰处理高于无二月兰处理,100~180 cm土壤剖面则为有二月兰处理低于无二月兰处理;抽雄期以后,土壤硝态氮含量普遍较低,100~18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为有二月兰处理略高于无二月兰处理.总体上,翻压二月兰可以增加0~18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保蓄量.
熊静王改兰曹卫东白金顺曾闹华杨璐高嵩涓志水胜好
关键词:二月兰春玉米土壤硝态氮
氮肥用量对诸葛菜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用量(0、45、90、135、180kg/hm2)对诸葛菜盛花期鲜草产量、养分含量和累积量、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诸葛菜的鲜草产量、养分累积量和籽粒产量,以施氮135kg/hm2时为最高,鲜草产量达到21 350 kg/hm2,氮、磷、钾累积量分别达到67.17、11.62和87.05kg/hm2,籽粒产量达到993kg/hm2;施氮可以提高诸葛菜鲜草和籽粒中的氮素含量。合理施氮能促进诸葛菜的生长,但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表观利用率均会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过量施氮对诸葛菜的生长不利。
刘佳张杰徐昌旭志水胜好曹卫东
关键词:诸葛菜氮肥用量氮肥利用率
种植翻压二月兰配施化肥对春玉米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46
2013年
研究了华北地区种植翻压冬绿肥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L.)后,在当地习惯施肥基础上玉米减量施肥措施对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试验设不施肥(F0)、习惯施肥(F100)、单施绿肥(F0+G)以及绿肥与不同比例的化肥配施(化肥习惯用量的70%、85%、100%)(F70+G、F85+G、F100+G)6个处理。结果表明,施用化肥和化肥绿肥配施均能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增加地上部总养分量和不同器官养分的累积量,改善养分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与F0比较,F100、F70+G、F100+G和F85+G处理的春玉米产量分别增加101.4、108.4、115.5和130.4 g/plant,增幅达120.9%、129.2%、137.6%和155.3%。翻压绿肥后,化肥减量15%的处理(F85+G)春玉米子粒产量增加29.0 g/plant、地上部吸氮量增加0.65 g/plant,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F100;绿肥配施100%的化肥和化肥减量30%的处理(F100+G、F70+G)玉米生物量、养分吸收量与习惯施肥(F100)无明显差异。翻压绿肥配施不同比例化肥的3个处理与F100相比玉米子粒养分累积量及分配比例没有明显差异。
杨璐曹卫东白金顺熊静高嵩涓曾闹华志水胜好
关键词:绿肥二月兰化肥配施
日本境内盐角草属植物Salicornia europaea L.和S.herbacea L.的比较被引量:3
2001年
藜科(Chenopodiacea科)的盐角草属(Salicornia L.),一年生滨海盐生双子叶茎肉质化真盐生草本植物或小灌木,无毛。枝对生,有圆柱形的节,花每3朵生于分枝的节部凹陷中,形成穗状花序;花被合生成袋形,有3~4裂齿,结果时发育如海绵状组织;雄蕊2,伸出花被外。胞果卵形或长圆形,包在蓬松的花被内。种子长圆形,扁平,具二型性。全世界约有30种,浙江沿海有分布。盐角草属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报道的最耐盐的高等陆生植物。
唐建军志水胜好
关键词:藜科盐生植物耐盐性
不同播期对华北地区二月兰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华北地区不同播期对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会造成二月兰的出苗数、越冬数、养分累积量和产量下降,以9月14日播种为最高,其鲜草产量达到20 925 kg/hm2,氮、磷、钾累积量分别达到51.59、6.95和93.44 kg/hm2,种子产量达到667 kg/hm2;但植株的氮、磷含量有随播期推迟而上升的趋势。播期推迟会导致二月兰生育期延迟,表现为收获时二月兰秸秆和种子的含水量增加。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二月兰在华北地区的最适播期为9月14日。
刘佳张杰秦文婧徐昌旭志水胜好曹卫东
关键词:二月兰播期养分含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