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卫东

作品数:402 被引量:2,726H指数:38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18篇期刊文章
  • 65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6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生物学
  • 5篇经济管理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理学

主题

  • 167篇绿肥
  • 122篇紫云英
  • 118篇土壤
  • 59篇养分
  • 52篇水稻
  • 41篇作物
  • 40篇翻压
  • 35篇苕子
  • 32篇化肥
  • 31篇肥力
  • 29篇豆科
  • 28篇稻田
  • 28篇土壤肥力
  • 27篇绿肥作物
  • 26篇根瘤
  • 25篇根瘤菌
  • 24篇水稻产量
  • 23篇豆科绿肥
  • 22篇施肥
  • 19篇间作

机构

  • 359篇中国农业科学...
  • 51篇湖南省土壤肥...
  • 36篇中国农业科学...
  • 34篇河南省农业科...
  • 30篇西北农林科技...
  • 30篇青海大学
  • 29篇华中农业大学
  • 29篇信阳市农业科...
  • 26篇江西省农业科...
  • 25篇安徽省农业科...
  • 24篇甘肃省农业科...
  • 2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9篇湖南农业大学
  • 17篇福建省农业科...
  • 16篇青海省农林科...
  • 12篇河北省农林科...
  • 1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2篇长武县农业技...
  • 11篇贵州大学
  • 1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395篇曹卫东
  • 52篇聂军
  • 43篇廖育林
  • 41篇鲁艳红
  • 34篇刘春增
  • 26篇李本银
  • 25篇徐昌旭
  • 24篇耿明建
  • 24篇白金顺
  • 23篇高亚军
  • 23篇高嵩涓
  • 23篇鲁剑巍
  • 21篇曾闹华
  • 21篇张久东
  • 21篇包兴国
  • 19篇马晓彤
  • 18篇刘佳
  • 18篇王允青
  • 18篇唐杉
  • 16篇郑春风

传媒

  • 47篇中国土壤与肥...
  • 40篇植物营养与肥...
  • 17篇草业学报
  • 11篇华北农学报
  • 9篇安徽农业科学
  • 9篇湖南农业科学
  • 9篇干旱地区农业...
  • 7篇山西农业科学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 7篇草地学报
  • 6篇湖北农业科学
  • 6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内蒙古农业科...
  • 5篇中国生态农业...
  • 5篇土壤学报
  • 5篇草业科学
  • 5篇河北农业科学
  • 4篇山东农业科学
  • 4篇土壤
  • 4篇湖南农业大学...

年份

  • 5篇2024
  • 21篇2023
  • 26篇2022
  • 24篇2021
  • 41篇2020
  • 25篇2019
  • 14篇2018
  • 26篇2017
  • 21篇2016
  • 31篇2015
  • 20篇2014
  • 26篇2013
  • 28篇2012
  • 36篇2011
  • 28篇2010
  • 1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0
4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苄·丁和二氯喹啉酸对紫云英生长环境及其养分吸收累积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在水稻田中分别施用不同剂量的苄·丁和二氯喹啉酸对土壤环境以及后茬紫云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除草剂苄·丁和二氯喹啉酸均不利于后茬冬季绿肥作物紫云英植株干物质的累积,而且施用量越多,干物质累积越少,减幅达到13.1%~52.8%。低剂量的苄·丁显著降低了紫云英植株中N 的累积量10.6%,而二氯喹啉酸降低紫云英植株中N和K的累积量分别为15.0%和15.2%;施用高剂量苄·丁和二氯喹啉酸分别降低紫云英植株中N、P和K的累积量32.7%~37.9%和49.6%~56.6%。施用苄·丁和二氯喹啉酸(低剂量或高剂量)降低土壤中有效N、K含量9.2%~28.7%和11.4%~29.6%;施用高剂量苄·丁和二氯喹啉酸降低土壤有效P含量5.4%和6.1%。另外,施用低剂量苄·丁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尿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而低剂量二氯喹啉酸则显著抑制了过氧化氢酶活性。施用高剂量苄·丁和二氯喹啉酸对土壤中蔗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但均抑制了过氧化氢酶和尿酶活性。此外,施用低剂量和高剂量苄·丁增加了土壤中细菌数量,而二氯喹啉酸则正好相反。2种剂量的苄·丁和二氯喹啉酸均减少了土壤中放线菌数量,但对真菌数量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稻田施用低剂量(稻田推荐用量)苄·丁或二氯喹啉酸后应分别适当补充氮或氮、钾养分;而施用高剂量时则应适当补充氮、磷和钾营养,以满足后茬作物紫云英生长对养分的需要。
谢志坚徐昌旭刘光荣曹卫东
关键词:二氯喹啉酸施用剂量紫云英
河南省恢复和扩大绿肥生产问题及对策思考被引量:6
2009年
针对河南省绿肥种植面积下滑,绿肥生产急剧萎缩的现实,分析了恢复和扩大绿肥生产在建设现代生态农业中的重要现实意义、作用;绿肥生产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恢复和扩大河南省绿肥生产的几点建议与对策。
张翔毛家伟张玉亭刘春增曹卫东
关键词:绿肥现代生态农业
绿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5
2011年
采用田间试验,测定3种绿肥(大豆、怀豆、绿豆)和不同施氮量复合作用下,影响土壤碳、氮、磷、硫等物质循环的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绿肥对土壤酶活性有重要影响,其中怀豆和大豆在大多数情况下激活土壤酶活性,而绿豆对脲酶等表现出抑制作用;施氮抑制土壤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增加芳香硫酸酯酶和脱氢酶活性,对磷酸酶影响较小;除脲酶外,绿肥和施氮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酶的影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等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计算得到的总体酶活性顺序为怀豆>大豆>绿豆>休闲,其与土壤性质的相关性远高于单一酶系,揭示出总体酶活性不仅可表征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而且绿肥种植和翻压后提升了土壤酶活性水平,是一种较好的环保培肥措施;在渭北旱塬地区,怀豆是种较好的绿肥培肥品种。
孙颖赵晓会和文祥高亚军曹卫东
关键词:绿肥土壤酶活性施氮量
紫云英新品种高产优质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进一步研究紫云英新品种的特征特性,为实现农业高产、高效提供配套的紫云英良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测试分析,对紫云英新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适量施肥条件下,皖紫1号盛花期鲜草产量比对照提高6.4%,种子产量提高12.9%;皖紫2号盛花期的鲜草产量高达42 065 kg/hm2,增产10.7%。施用适量的磷钾肥能提高紫云英根系活力和根瘤入侵能力,增加结瘤和固氮率,对植株营养生长起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皖紫1号的主要特点是春季早发性好,生长快,小叶和小花多,分枝和固氮能力较强,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较高。它是适宜水稻产区早稻直播轻简化栽培技术模式的高产、优质、偏早熟型的紫云英品种。皖紫2号品种植株高大、茎杆粗壮、叶片较大、氮素含量较高,尤其是鲜草产量高,是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紫云英品种,适宜单季稻区种植。
刘英郭熙盛王允青唐杉李虹颖曹卫东尹德柱汪德尚葛自兵郑进国
关键词:紫云英高产优质
基于绿肥和生物炭的用于旱地的氧化亚氮减排组合物
本发明涉及基于绿肥和生物炭的用于旱地的氧化亚氮减排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绿肥和生物炭。所述绿肥可以为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所述生物炭可以为田菁炭和/或油菜炭。
曹卫东常单娜刘蕊周国朋
稻田绿肥轻简高效生产利用技术创新与应用
聂军廖育林鲁艳红曹卫东孙玉桃黄铁平周兴吴远帆谢坚
绿肥是纯天然绿色有机肥料。湖南省是绿肥生产大省,种植面积曾达3,000万亩,形成的“肥-稻-稻”和“肥-稻”种植模式曾对保障湖南省粮食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针对湖南稻田绿肥“早花、耐迟播”新品种匮乏、绿肥种子生产技术滞后、...
关键词:
关键词:绿肥粮食安全
绿肥与化肥配施对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16
2011年
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施氮总量不变的条件下,由绿肥代替相同含氮量的化肥对小麦产量、经济性状、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年随着绿肥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具有下降趋势,但绿肥收获后各处理的土壤肥力却得到显著增加;第二年随着绿肥量的增加小麦产量依次增加,以70%化肥N+30%绿肥N处理产量最高,为8562kg/hm^2,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增产24.7%。绿肥氮代替化学氮在30%~45%时具有增产效果,并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培肥地力,促进微生物活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张久东包兴国胡志桥王婷曹卫东车宗贤杨文玉李全福王健
关键词:绿肥复种土壤肥力小麦产量河西走廊
基于RNA-seq的能源植物芒转录组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是多年生C4草本植物,可为能量和纤维素产品生产提供高品质的木质纤维素材料,是一种理想的能源植物。采用Illumina Hi Seq?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芒花芽和叶芽进行转录组分析。经拼接组装共获得98 326个Unigene,序列平均长度822 bp,N50为1 337 bp。将Unigene序列与NR、NT、Swiss-Prot、KEGG、GO和COG数据库进行比对(Evalue<1e-5),共有74 134条Unigene获得了基因注释,占总Unigene的75.40%。其中,通过GO功能分类,45 507个Unigene映射到GO不同的功能节点上;通过KEGG pathways分析,共有36 710个Unigene参与了128个代谢通路;比对到同源序列比例最高的物种分别为高粱(37 731,60.86%)、玉米(16 258,26.22%)、水稻(3 065,4.94%),共占所有同源序列的92.02%。此外,获得了芒C4关键酶相关基因24个。这些注释信息的完成为芒功能基因及相关候选基因的发掘提供了重要依据。
张贤王建红喻曼曹凯庄俐徐昌旭曹卫东
关键词:转录组RNA-SEQ基因注释
紫云英还田对江西早稻季田面水氮磷动态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稻田氮磷养分流失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江西双季稻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集中于每年的4—7月,因此,早稻季成为稻田氮磷流失的关键时期。供试土壤类型为河流冲积物形成的水稻土,采用大田试验,设置了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和紫云英还田配合化肥减量(CMV)3个处理,监测了江西双季稻区早稻季不同施肥时期田面水不同形态氮磷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和紫云英配合减量施肥对早稻季田面水中氮磷浓度的削减效应。结果表明:无论是基肥期还是分蘖肥期,田面水中总氮(TN)和NH4+-N的浓度均在施肥后第1天即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基肥和分蘖肥施肥后第9天、穗肥施入后的第10天,田面水中总氮(TN)和NH4+–N的浓度降至较低水平。不同处理NO3−-N的质量浓度在整个监测时期均维持较低水平(0.15—1.83 mg·L−1)。施磷肥后田面水中总磷(TP)和可溶性总磷(DTP)的浓度也均在施肥后第1天达到峰值,在分蘖肥施入后的第5天降至与不施肥处理相当的水平。与CF处理相比,CMV处理能在施肥后5—7天内显著降低田面水中TN和NH4+-N的浓度,但对田面水中TP浓度的削减效果仅体现在基肥期。模拟数据的结果表明,CMV处理在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期能分别减少21.90%、27.47%和20.02%的TN流失量,减少基肥期16.25%的TP流失量。由此可见,该研究区域氮流失的管控关键时期为施肥后9—10 d,磷流失的管控关键时期为施入后9 d。紫云英还田配合减量施肥能显著降低南方双季稻区早稻季稻田氮流失风险。
陈静蕊陈晓芬秦文婧王少先刘光荣曹卫东吕伟徐昌旭刘佳
关键词:田面水氮磷浓度
适宜双季稻稻草还田的多功能联合作业装置被引量:2
2020年
双季稻稻草还田难是南方双季稻区机械化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双季稻生产具有季节性紧、稻草还田量大、耕作难的特点,尤其早稻收获、晚稻整地和晚稻插秧3大作业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采用传统机械作业时,水稻收获和稻草还田需分开进行,费时费力。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对联合收割机进行改进和加装配套装置,改进的联合作业装置具有一次完成水稻收获、稻草粉碎、稻草全田均匀抛散、腐秆剂或根瘤菌喷洒、绿肥种子撒播或肥料撒施的多种功能,通过早晚稻不同的利用方式,有效解决了双季稻稻草还田难的问题。
廖育林鲁艳红鲁艳红王宇曹卫东聂军
关键词:双季稻稻草还田水稻收获
共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