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禾
- 作品数:31 被引量:296H指数:1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996年至2010年北京市羊水栓塞孕产妇死亡分析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总结分析羊水栓塞(amnionic fluid embolism,AFE)致孕产妇死亡病例特点,找出诱发因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北京市1996年至2010年67例AFE致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96年至2010年AFE孕产妇死亡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19.20%,居死因顺位第1位,羊水栓塞死亡专率为3.99/10万,2006年至2010年段与前两个年段相比AFE死亡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宫素使用、胎膜早破、经产妇、高龄产妇和剖宫产是AFE前5位诱因。结论北京市AFE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居孕产妇死因顺位第1位。严格使用缩宫素、减少分娩干预、规范产检是降低AFE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 刘凤洁沈汝杨惠娟李禾于莹
- 关键词:产妇羊水栓塞
- 产后抑郁的相关产科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的603名产后42d产妇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与产后抑郁发生有关的产科因素,希望能引起社会有关部门对产后抑郁的关注与重视。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5个区的11所医院的603名产后42d的产妇进行产后抑郁的相关调查。结果产后42d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生率18.7%,经前期综合征史、孕期是否做好母亲角色准备、孕期检查次数、产褥期疾病、产后能否适应母亲角色、喂养矛盾、产后睡眠状况、生长发育情况等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关。结论产后抑郁问题应得到产科临床及保健工作者的重视。
- 李禾沈汝杨惠娟何芳张雯丁辉
- 关键词:产后抑郁产妇产科因素
- 流动人口孕妇社区管理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流动人口孕产妇社区管理现状,建立适合流动人口特点的孕妇保健社区管理模式。方法在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的城乡结合部5个社区,采用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了解现有社区孕产妇保健管理情况采用社区流动车,为686名流动人口孕妇提供免费卫生服务。结果研究地区妇幼保健人员数量不足,管理流动人口难度大,而社区计划生育部门网络健全。在社区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实施社区流动检查车服务形式,定期到社区为流动人口孕妇提供免费服务,受到群众的欢迎,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各级政府应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必要的资金、人力投入,建立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协作机制,使流动车持续发展下去。
- 沈汝棡王燕李禾杨惠娟何芳丁辉邓小虹肖珣刘钢
- 关键词: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社区卫生服务
- 北京市围产期妇女生殖道感染监测与分析被引量:14
- 2004年
- 目的 了解北京市围产期妇女生殖道感染 (reproductivetractinfection ,RTI)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 ,为防治RTI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北京市 9个区的 2 4家医院产科门诊的孕妇共 36 6 6例进行生殖道感染检测 ,随机抽取其中的 6 4 1例RTI患者 (感染组 )与 6 0 2例正常孕妇 (对照组 )共 12 4 3例追访至分娩结束。 结果 在 36 6 6例围产期妇女中 ,RTI患病率2 4 .5 5 % ,滴虫性阴道炎患病率 1.85 % ,外阴念珠菌阴道病患病率 7.34% ,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13.6 1% ,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患病率 1.34% ,妊娠合并梅毒患病率 2 .73‰ ,淋病患病率 0 .82‰ ,尖锐湿疣患病率 0 .5 5‰。感染组与对照组的死胎率分别为 1.4 0 %、0 .16 % (P <0 .0 5 ) ,胎膜早破率分别为 13.88%、5 .98% (P <0 .0 1) ,早产率分别为 1.2 5 %、0 .16 % (P <0 .0 5 ) ,羊水异常率分别为 6 .2 4 %、2 .82 % (P <0 .0 1) ,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 2 .34%、0 .83% (P <0 .0 5 )。围产期RTI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家庭人均月收入≤ 10 0 0元、流动人口、平时性生活频繁、近 2周有不适感。 结论 围产期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对母婴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
- 沈汝棡聂妍何芳刘凯波李禾丁辉
- 关键词:围产期妇女生殖道感染
- 2010-2014年北京市死胎发生流行状况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 回顾分析北京市20102014年死胎发生情况,为死胎防控提供相关信息及依据。方法 描述性分析近5年北京市死胎率及其变化趋势、死胎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死因评审情况。结果 近5年北京市总死胎率为3.47‰,2010年为3.93‰,2014年降至3.27‰(P〈0.001),死胎发生的首位原因为出生缺陷,在可避免死亡/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病例死因评审原因中“个人、家庭、居民团体”问题排在首位。结论 北京市死胎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已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孕产期保健服务措施的效果初步显现,但仍需加强。
- 张璐李禾刘凯波
- 关键词:死胎死产孕产期保健服务
- 流动人口孕产妇住院分娩费用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住院分娩费用控制的可行性,保证流动人口孕产妇得到基本医疗服务,为政府制定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历分析研究方法,在北京市城乡结合部5个二级医院,选择2004年1—12月期间孕期检查正常、住院阴道分娩费用≤1000元的275例产妇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孕期检查正常、阴道分娩费用〉1000元的312例产妇为对照组。对2组孕产妇门诊病历、住院病历、费用清单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母婴结局差异没有显著性。研究组主要费用花在必须利用的医疗服务上。对照组费用增加主要是药费、床位费、治疗费。侧切对住院总费用有很大影响。结论:对流动人口孕产妇正常分娩提供基本服务,可以保证母婴健康结局,减少住院费用。过度医疗对分娩费用有很大影响。
- 沈汝木冈王燕杨惠娟李禾何芳丁辉
- 关键词:流动人口孕产妇住院分娩
- 北京市孕产妇抢救用血情况调查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孕产妇抢救临床用血情况以及北京市各级助产机构库存血量情况,阐明制约产科出血孕产妇抢救的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收集2012年北京市16个区县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到1 329份需进行输血治疗的孕产妇抢救病例的数据以及120家各级助产机构的血库及血库库存血情况。2012年北京经输血治疗的孕产妇占全年产妇数的6.0‰。三级助产机构和二级助产机构红细胞供应不足多于血浆供应不足(χ2=8.745,P=0.003;χ2=39.985,P=0.000)。北京市无红细胞或血浆库存的助产机构达17.5%。一级助产机构和二级助产机构无红细胞或血浆库存的比例远高于三级助产机构(χ2=35.315,P=0.000;χ2=8.216,P=0.004)。结论:1孕产妇临床用血需求量较大且孕产妇抢救普遍存在临床供血不足;2助产机构拥有库存血比例较低且不同级别助产机构间库存血量差异大。
- 赵永鲜杨惠娟于莹李禾沈汝
- 关键词:临床用血
- 北京市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研究被引量:15
- 2006年
- 目的建立适合流动人口特点的孕产妇保健管理模式,保障流动人口的母婴健康,减少流动人口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选择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城乡结合部地区的5个社区为研究组,对流动人口孕产妇进行系统的保健及社区综合管理干预研究。选择另外5个社区为对照社区。结果研究组流动人口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低于对照地区。孕产妇系统保健模式效果评价,研究组产前检查4次,对照组产前检查8次;两组的产妇并发症和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阴道分娩费用≤1 000元,对照组>1 000元,两组母婴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提出的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保健和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对保障流动人口母要健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推广性。
- 沈汝邓小虹杨惠娟李禾何芳丁辉肖珣刘钢
-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率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
- 北京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不同产前检查模式比较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在流动人口孕产妇中实施WHO产前检查新模式的可行性,为政府制定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城乡结合部5个二级医院,以2004年1~12月期间分娩的产检次数≤4次的孕产妇663人为研究组,产前检查≥8次的产妇658人为对照组,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对其中孕期检查正常、产前检查次数4次的流动人口孕产妇335人与孕期检查正常、产前检查≥8次的产妇331人进行分娩结局比较。结果影响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检查依从性的主要原因为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在京居住时间、产次等因素。WHO产前检查新模式效果评价显示,产前检查4次与产前检查≥8次的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非高危、产检次数少的流动人口孕产妇实施WHO新产前检查模式,可以在有效提高其依从性的基础上,保障孕妇及胎儿健康。
- 杨惠娟沈汝枫李禾何芳丁辉
- 关键词: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检查
- 1995--2010年北京市孕产妇死亡情况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分析北京市孕产妇死亡时间变化趋势及孕产妇死亡原因、分娩地点等因素对孕产妇死亡时间的影响。方法通过北京市三级妇幼保健网络收集报表及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包括孕产妇原始个案调查资料)。每季度组织北京市级专家对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评审,明确疾病诊断和死亡原因。将北京市1995--2010年全部372例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录入,对死亡时间、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x2检验。结果北京市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95--2000年平均死亡率27.9/10万,下降到2006--2010年的14.8/10万(120/812457),降幅46.9%。1995--2010年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导致的24h内孕产妇死亡106例,占133例产后24h内死亡总数的79.7%。随着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死因构成比由1995--2000年的47.8%(64/134)下降到2006--2010年的37.5%(45/120),产后24h内死亡比例也由40.2%(54/134)下降到28.3%(34/120),死亡时间的变化与直接产科死亡原因的下降趋势一致(x2=59.109,P〈0.05)。2006--2010年间接产科因素死亡如妊娠合并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肺栓塞死亡构成呈上升态势,其53.2%(33/62)的死亡发生在产前或产后120h以后。市级医院分娩产妇24h内死亡占其死亡总数的29.0%(29/100),而家中或私人诊所分娩52例,其中43例(82.6%)为产后24h内死亡,分娩地点选择与产后死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500,P〈0.05)。结论北京市孕产妇死亡时间已由产后24h逐渐转变为产前或产后更长时间,孕产妇死因构成以及服务提供如住院分娩是影响孕产妇死亡时间的重要因素。
- 杨惠娟沈汝桐李禾王慧霞于莹刘凤洁
- 关键词:产妇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