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南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主动脉
  • 3篇主动脉夹层
  • 3篇夹层
  • 3篇STANFO...
  • 1篇引流
  • 1篇脏器
  • 1篇术后
  • 1篇破口
  • 1篇脑脊液
  • 1篇脑脊液引流
  • 1篇肋间
  • 1篇肋间动脉
  • 1篇急性
  • 1篇脊髓
  • 1篇脊髓损伤
  • 1篇继发
  • 1篇假腔
  • 1篇股动
  • 1篇股动脉

机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孙立忠
  • 4篇刘永民
  • 4篇乔环宇
  • 4篇李晓南
  • 3篇白涛
  • 2篇薛金熔
  • 2篇刘宁宁
  • 2篇杨波
  • 1篇潘旭东
  • 1篇姚鹏
  • 1篇朱俊明

传媒

  • 3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原发继发破口面积比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预后及早期假腔闭合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究不同原发继发破口面积的比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预后及早期假腔闭合率的影响。方法纳入本中心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20例,根据原发与继发破口面积比(proximal and distal tear size ratio,PDTSR)分为A组35例(PDTSR≥2),B组44例(1/25天,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06);术后3个月假腔闭合率A组(85.0%)较B组(65.0%)和C组(72.7%)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原发破口面积显著大于继发破口面积是患者术前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破口显著大于继发破口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死亡风险明显增高,但此类高风险患者孙氏手术后早期假腔闭合效果理想,可从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中明显获益。
李晓南乔环宇杨波赵宏磊薛金熔刘宁宁白涛孙立忠刘永民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腋股动脉联合插管在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腋股动脉联合插管可否降低主动脉夹层患者脏器灌注不良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大血管疾病研究诊疗中心收治的主动脉夹层行孙氏手术患者181例,根据术中插管方式,分为腋股动脉联合插管组(122例)及单纯腋动脉插管对照组(59例),总结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术后两组共17例死亡,联合插管组9例(7.38%),对照组8例(13.56%),P=0.181。术后两组并发症患者中,联合插管组术后肾功能不全18例(14.75%),对照组17例(28.81%),P=0.025;一过性脊髓损伤联合插管组0例,对照组3例(5.08%),P=0.033。结论腋股动脉联合插管可以减少术后脏器灌注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靳凯悦乔环宇李晓南冯一凡李林刘永民朱俊明孙立忠
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分析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210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于北京市大血管疾病诊疗研究中心行孙氏手术(全弓置换+支架血管象鼻技术),14例(6.7%,14/210)术后发生脊髓损伤。收集并比较术后脊髓损伤和非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和主动脉CTA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仅主要肋间动脉(T8-L1)起自假腔与术后脊髓损伤发生密切相关(P=0.000)。其他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要肋间动脉发自假腔(P=0.000)和年龄(P=0.016)与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脊髓损伤相关。结论主要肋间动脉发自假腔,并且术后假腔很快血栓形成是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脊髓损伤的最直接的危险因素。
乔环宇潘旭东李晓南姚鹏刘宁宁白涛孙立忠刘永民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脊髓损伤肋间动脉脑脊液引流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术前死亡的预测危险因素,以更加准确、及时的识别ATAAD危重症患者,从而提高主动脉夹层的救治率,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大血管疾病诊疗中心,收治的120例A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是否发生死亡,将患者分为术前死亡组(15例)和未死亡组(105例)。通过应用Logistic回归联合ROC曲线等方法对患者术前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和分析。结果:通过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现,死亡组患者合并腹腔脏器缺血发生率更高、近远端破口面积比值更大。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表明,近远端破口面积比值>1.63是ATAAD患者术前死亡的预测危险因素(OR=11.366,95%CI:1.156~111.752,ROC曲线下面积为0.826,Cut-off值1.63,敏感性86.7%,特异性79.0%,约登指数0.657)。同时该研究结果表明,与近端破口面积、远端破口面积等单一指标相比,联合近远端破口面积之比对高危ATAAD患者的预测价值更高。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近远端破口面积比值>1.63是ATAAD患者术前死亡的预测危险因素。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疗工作中,近远端破口面积比值在判断ATAAD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尽快且准确识别高危患者以争取手术时机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和实践意义。
李晓南乔环宇杨波赵宏磊薛金熔白涛孙立忠刘永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