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健
-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导丝结合微导管辅助技术在瘤颈发出重要分支血管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微导丝结合微导管辅助分支血管保护技术在瘤颈发出重要分支血管的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8例瘤颈发出重要分支血管的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中使用微导丝携微导管放置于动脉瘤瘤颈处分支血管内,利用张力对分支血管予以保护,辅助行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动脉瘤破裂或血管栓塞并发症。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1级6例,2级2例;所有分支血管术后血流通畅。术后3~6个月随访,DSA显示动脉瘤均闭塞,无复发,分支血管通畅;GOS评分4~5分7例,3分1例。结论对于瘤颈发出重要分支血管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利用微导丝结合微导管辅助分支血管保护技术行弹簧圈栓塞可行性好、安全性高、效果良好。
- 杨勇闵杰赵健
- 关键词:颅内破裂动脉瘤微导丝
- 多囊肾合并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多囊肾合并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多囊肾合并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有多囊肾、高血压和肾功能异常,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患者DSA检查为前交通动脉瘤,经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肾功能异常无进一步发展。结论对于有多囊肾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家族史的患者需完善动脉瘤的筛查,如发现颅内动脉瘤,需根据肾功能情况积极予以合适的治疗处理方案。
- 闵杰吴明灿姚远杨磊赵健王仙陈世洁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 多囊肾合并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治分析并文献复习
- 目的:探讨多囊肾患者并发颅内动脉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多囊肾合并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积极进行了DSA及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术后恢复良好,肾功能未见...
- 闵杰吴明灿姚远杨磊赵健王仙陈世洁
- 关键词:多囊肾病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治疗
- 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对不同肾功能开颅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对于不同肾功能状态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所致开颅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同肾功能状态下MRSA所致开颅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使用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后的临床有效性、细菌学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利奈唑胺组在正常肾功能、轻/中、重度肾功能受损患者中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万古霉素组(P <0. 05);在正常肾功能、轻度或中度肾功能受损患者中的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万古霉素组(P <0. 05)。2组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 05)。结论利奈唑胺对于MRSA所致的开颅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及细菌学有效率高于万古霉素,而且不受患者肾功能状态的影响。
- 姚远王仙赵健周青青闵杰陈世洁
- 关键词:利奈唑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肾功能受损
- 血管内治疗联合锥颅引流术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病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联合锥颅引流术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采取血管内治疗联合锥颅引流术治疗的14例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资料。结果颅内动脉瘤性出血6例,动静脉畸形出血5例,硬脑膜动静脉瘘出血3例。1例动静脉畸形因畸形残留再出血,术中CT检查示血肿增加直接在复合手术室行开颅血肿清除术;1例天幕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脑室外引流效果不佳,合并小脑出血致脑疝死亡;存活13例术后3个月随访,GOS评分4~5分10例,3分2例,2分1例。结论血管内治疗联合锥颅引流术具有微创、操作性强、简易、效果良好等特点,在部分出血性脑血管病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杨勇闵杰赵健陈世洁
- 关键词: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栓塞锥颅引流术
- 一种球囊导管
- 本发明提供一种球囊导管,属于介入手术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球囊导管包括导管本体、球囊与注射通道,所述导管本体具有用于建立通道的管腔;多个所述球囊轴向间隔布置在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所述注射通道设置在所述导管本体上并沿导管本体...
- 闵杰杨勇赵健朱少良
- 开颅术后并发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颅内感染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案。方法对1例脑出血术后合并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颅内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重点从药物选择、给药剂量等方面进行药物治疗过程分析。结果通过将抗感染治疗方案调整为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静脉给药,联合替加环素鞘内、脑室内给药,患者的颅内感染最终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替加环素鞘内及脑室内给药,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颅内感染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赵健王仙张双杨磊闵杰
- 关键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替加环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