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旭
- 作品数:14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腕部桡侧入路治疗陈旧性舟状骨骨折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腕部挠侧入路梯骨茎突切除加植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舟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16年9月我科对62例陈旧性腕舟状骨骨折不愈合患者,均采取腕部挠侧入路橈骨茎突切除加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管型石膏固定3个月后X线检查,如果骨折仍未愈合改用石膏托或支具继续固定,直至骨折线模糊,观察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62例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术后腕关节功能根据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优40例,良15例,可7例;优良率88.7%。结论橈侧入路橈骨茎突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舟状骨骨折,手术创伤较小,同一切口内完成取骨植骨及固定,操作简便,疗效确切。
- 吕莉邵新中王丰羽段文旭
- 关键词:舟骨陈旧性骨折手术入路
- 改良肌腱缝合技术预防屈肌腱粘连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屈肌腱缝合技术ZM法,总结ZM法结合3-0Ticron聚酯缝合线修复屈肌腱损伤术后通过早期功能锻炼预防肌腱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6年10月,对33例41指I、Ⅱ、Ⅲ区指屈肌腱损伤患者,使用ZM法结合3-0Ticron聚酯缝线修复损伤的指屈肌腱,术后在医师指导下早期进行保护性主被动功能锻炼预防肌腱粘连。结果术后随访33例41指,时间为3-6个月,平均4个月。无肌腱再次断裂,无二次松解手术,患者对患指屈伸功能恢复满意。根据TAM标准评定,术后1个月优良率47.2%,2个月优良率98.4%,3个月优良率100%。结论3-0Ticron聚酯缝线结合ZM法修复指屈肌腱术后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安全可靠,是修复屈肌腱断裂的优选方法之一。
- 安彪张哲敏段文旭王立吕莉邵新中
- 关键词:早期功能锻炼
- C型臂引导下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对Bennett骨折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C型臂引导下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的Bennett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在C型臂X线透视下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所有患者均随访6~14个月,评价骨折愈合时间,测量第一腕掌关节屈伸活动度、拇指外展活动度及握力,评价拇指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愈合时间与骨性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1腕掌关节屈伸活动度、拇指外展活动度及握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5.0%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型臂引导下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疗效确切,术后骨折复位及拇指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马亮李金王立吕莉段文旭邵新中
- 关键词:C型臂引导经皮克氏针固定BENNETT骨折
- 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0
- 2018年
- 目的探讨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采用臂丛麻醉,上臂气囊止血带止血,观察组行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掌侧入路治疗,对照组未手术行石膏外固定治疗,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防止骨折端移位,随访6个月后进行评价;观察手术前后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情况;采用Cooney评分系统评价2组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改善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复位良好,固定可靠,能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效缩短治疗周期,显著提高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马亮王立吕莉段文旭邵新中
- 关键词:掌侧入路桡骨远端骨折不稳定型骨折
- 旋前方肌肌支移位治疗重度肘管综合征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腕部正中神经旋前方肌肌支移位至尺神经深支联合肘部尺神经减压前置治疗重度肘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采用腕部正中神经旋前方肌肌支移位至尺神经深支联合肘部尺神经减压前置的方法,治疗47例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术中在肘部行尺神经减压+筋膜下前置,在前臂做5cm切口,将旋前方肌肌支端侧移位至尺神经深支。采用顾玉东肘管综合征评定标准评定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评估患侧肘部尺神经传导速度、第一背侧骨间肌CMAP波幅,小指末节指腹两点分辨觉(2PD)及拇示指捏力。结果47例患者中4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7.7个月。按顾玉东肘管综合征评定标准评定:优24例,良14例,可7例;优良率84.4%。术后24个月,肘部尺神经传导速度恢复为(45.05±7.21)m/s,第一骨间背肌CMAP波幅为(17.17±5.84)mV,小指末节指腹两点分辨觉恢复到(4.7±1.3)mm,拇示指捏力平均为对侧的(75.13±7.65)%。结果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腕部正中神经旋前方肌肌支移位至尺神经深支联合肘部尺神经减压前置的方法治疗重度肘管综合征,有利于手内在肌的恢复,改善手功能。
- 王立谢晴吕莉段文旭王丰羽邵新中张哲敏
- 关键词:肘管综合征神经移位神经端侧吻合
- 双手十指完全离断再植成功一例被引量:1
- 2022年
- 报道2021年11月22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手外科收治的1例切纸机致双手10指完全离断的患者, 经急诊行断指再植手术, 手术共用时约7.5 h,10指全部成活。术后6个月随访, 骨折已愈合, 双手外形、功能良好。本文报告本例并总结手术的经验。
- 于昆仑孔令德段文旭鲁健王丰羽王金浩赵红芳田德虎邵新中张克亮
- 关键词:十指离断断指再植显微外科技术
- 颈后路臂丛神经根性撕脱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建立的初步研究
- 2021年
-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可靠的颈后路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诱发神经病理性痛的大鼠模型。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颈后路组20只,假手术组20只。颈后路组于颈椎后路行部分椎板切除+颈5、颈6神经根性撕脱术;假手术组仅行部分椎板切除并暴露颈5、颈6神经根。术前和术后检测大鼠患侧肢体机械刺激痛阈值、冷刺激痛阈值。术后第31天,取大鼠颈髓损伤节段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验,统计分析数据。结果颈后路组大鼠患肢机械诱发痛阈值于术后第1天开始升高并趋于稳定,术后第19天开始下降,并于术后第22天开始出现阳性表现(P<0.01);冷刺激诱发痛于术后第22天开始出现阳性表现(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验结果:术后第31天,颈后路组大鼠脊髓损伤节段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标志物(GFAP)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标志物(Iba1)数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颈后路臂丛颈5、颈6神经根性撕脱伤模型可以模拟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研究臂丛根性撕脱伤诱发神经病理性痛的动物模型。
- 王立翟旭宋晓亮段文旭王丰羽吕莉邵新中张哲敏许娅莉
- 关键词:臂丛动物实验神经病理性疼痛
- 开放手术松解结合铰链外固定支架治疗肘关节僵硬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评估开放式手术松解结合铰链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后严重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们共收治15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均在行开放松解后辅助铰链外固定支架治疗。术后随访比较术前、术后肘关节屈伸范围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4~20个月,平均12.8个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主动最大伸直角度从术前的(57.1±24.2)°改善至(5.3±2.9)°,最大屈曲角度从术前的(86.6±8.9)°改善至(124.3±7.1)°,屈伸弧度从术前的(32.4±23.7)°改善至(118.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yo评分由术前(54.2±11.6)分改善至术后(82.0±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开放手术松解结合铰链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在彻底松解的同时又能够保证肘关节稳定及早期活动,从而达到较满意的疗效。
- 宋晓亮邵新中张哲敏王立吕莉王丰羽段文旭马学林张晓然翟旭谢晴贾思明
- 关键词:肘关节
- 改良健侧颈_(7)神经根移位术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健侧颈_(7)移位术治疗伴有膈神经、副神经损伤的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对16例伴有膈神经、副神经损伤的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行改良健侧颈7移位术。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将健侧颈_(7)前股外侧束经游离桡神经浅支移植修复患侧上干前股;将健侧颈_(7)后股的一束纤维,经尺神经手背支游离移植修复患侧肩胛上神经;健侧颈_(7)后股大部与带血供的患侧尺神经远端缝合。Ⅱ期:患侧尺神经远端移位正中神经远端。结果 16例患者随访20~45个月,平均32个月。依据顾玉东臂丛神经损伤修复后功能评定标准:冈上、下肌肌力恢复达M3及以上8例,M_(2) 6例,M_(0)~M_(2) 2例。肱二头肌肌力M_(3)及以上11例,M_(2) 5例。屈腕、屈指肌力M3及以上9例,M2~M1 7例。正中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恢复达S3 6例,S2~S1 10例。结论对伴有膈神经、副神经损伤的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行改良健侧颈7移位术,可以充分发挥健侧颈_(7)的动力储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王立段文旭王丰羽张晓然马学林邵新中张哲敏
- 关键词:臂丛神经移位膈神经副神经
- 经皮克氏针结合骨水泥外固定治疗指骨关节外骨折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结合骨水泥外固定治疗指骨关节外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手外科采用克氏针结合骨水泥外固定治疗的59例(73指)近节和中节指骨关节外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7例。患者年龄(37.3±19.4)(19~58)岁。右手伤36例,左手伤23例。其中,拇指6指,食指25指,中指18指,环指10指,小指14指。横行骨折31指、斜行和螺旋形骨折14指,粉碎性骨折28指。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2±4.9)(0~10)d。采用美国手外科学会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标准和手指捏力(kg)评价术后手功能,并与健侧对比。采用100 mm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5.8±2.0)周。随访(14.1±2.3)个月。掌指关节、近侧指间关节和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分别达到对侧的(97.3±2.4)%,(96.5±3.7)%和(96.2±3.5)%。根据TAM评分,48指优,25指良。手指捏力(kg)达到健侧的(98.2±1.7)%。患者满意度为(96.2±3.2)mm。结论经皮克氏针结合骨水泥外固定可以有效治疗手指近节和中节关节外骨折。该固定系统的安装方便,经皮微创操作,固定坚强,可以满足早期关节活动,利于手指功能的恢复。
- 张旭张哲敏吕莉王立段文旭邵新中
- 关键词:指骨骨折骨折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