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军

作品数:70 被引量:318H指数:10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6篇烧伤
  • 14篇创面
  • 12篇细胞
  • 11篇瘢痕
  • 10篇伤患者
  • 10篇烧伤患者
  • 9篇间充质
  • 9篇间充质干细胞
  • 9篇干细胞
  • 8篇充质干细胞
  • 6篇炎症
  • 6篇外科
  • 6篇护理
  • 5篇蛋白
  • 5篇愈合
  • 5篇皮瓣
  • 5篇创面愈合
  • 4篇严重烧伤
  • 4篇康复
  • 4篇活化

机构

  • 48篇昆明医科大学
  • 21篇昆明医学院第...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郑州市第一人...
  • 1篇解放军309...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69篇刘文军
  • 14篇付晋凤
  • 13篇李晓庆
  • 9篇王欣
  • 8篇韩亚龙
  • 8篇刘军
  • 7篇李武全
  • 6篇孟美芬
  • 6篇何永静
  • 5篇夏照帆
  • 5篇曹文德
  • 5篇陈宗华
  • 4篇朱萍
  • 4篇颜汝平
  • 4篇魏迪南
  • 4篇汪虹
  • 4篇黄斌
  • 4篇魏亚婷
  • 4篇马诗雨
  • 3篇贾一韬

传媒

  • 5篇中华烧伤杂志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科学咨询
  • 3篇中华整形外科...
  • 3篇山东医药
  • 3篇感染、炎症、...
  • 3篇中华损伤与修...
  • 3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昆明医学院学...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医学信息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第十届全国烧...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护理研究

年份

  • 3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度烧伤大鼠肠道组织HMGB1和TLR4表达增强且肠道免疫功能紊乱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大鼠肠道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及其与肠道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取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重度烧伤组30只。对照组仅麻醉,重度烧伤组大鼠背部及腹侧造成全身60%烫伤。烧伤组大鼠在伤后6、12、18 h,各取10只颈椎脱臼处死,对照组大鼠10只麻醉后即刻处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肠组织中HMGB1和TLR4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测量CD3+T细胞的纯度和Th1细胞和Th2细胞亚群比率,ELISA检测肠组织匀浆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IL-10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度烧伤组伤后6、12、18 h,大鼠肠道组织中HMGB1和TLR4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烧伤后时间的增加,蛋白水平均逐渐增加,重度烧伤组HMGB1及TLR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烧伤组伤后6、12、18 h,Th1细胞亚群比例显著增加,而Th2细胞亚群比例降低,Th1细胞/Th2细胞比值显著增加,Th1细胞比例与HMGB1及TLR4呈正相关,而Th2细胞比例与HMGB1及TLR4呈负相关。与对照组相比,重度烧伤组伤后6、12、18 h,大鼠肠道IFN-γ及IL-4水平均显著增加,而IL-10水平显著降低。且随着烧伤后时间的增加,IFN-γ及IL-4水平均逐渐增加,而IL-10水平逐渐降低。结论大鼠重度烧伤后,肠道组织内募集HMGB1激活TLR4信号通路,进一步激活下游信号转录因子,并释放一系列炎性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参与大鼠Th1细胞和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障碍。
韩亚龙杨晖刘文军李武全缪玉兰王海兵
关键词:重度烧伤肠道HMGB1免疫功能
“三位一体”过程性评价模式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过程性评价模式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笔者将本院2020年、2021年获资助的“大创”项目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沿用之前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实验组应用“三位一体”过程性评价模式进行管理。项目结束后,笔者分别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按期结题、能力提升方面的差异。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在文献检索、统计学方法的正确选择、统计数据的正确处理三个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实验操作、研究工作报告的撰写、文章的撰写、填写申报书和结题申请表、PPT制作五个方面,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较之传统的“大创”项目管理模式,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融为一体,能够全方位、多元化、客观地评价“大创”项目的全过程,并指导课题组的创新活动,增强成员的创新积极性,更有利于“大创”项目的管理,值得推广。
朱萍刘文军颜汝平郭立
间充质干细胞对皮肤创面的改善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研究针对大面积烧伤的新的治疗方法,提高对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具有很交际的意义。创面愈合是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炎症、新组织形成和重建三个阶段以及不同的组织和渗透性细胞(中性粒细胞、眄噬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
马诗雨王欣李晓庆刘文军曾跃勤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皮肤创面大面积烧伤生物学过程中性粒细胞创面愈合
2022版《烧伤儿童伤口护理中的疼痛管理和镇静实践指南》解读
2024年
目的:国外烧伤康复专家组于2022年9月发布了《烧伤儿童伤口护理过程中的疼痛管理和镇静实践指南》,该指南针对烧伤儿童伤口护理过程中的疼痛管理和镇静治疗提供循证推荐意见,主要包括烧伤儿童的疼痛评估、疼痛管理和手术镇痛镇静等内容。本文重点对该指南进行解读,旨在让临床医务人员了解烧伤儿童伤口护理中的疼痛管理及镇静新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指导建议。
孙林利刘丽红李蓉吴帆刘文军
关键词:疼痛管理烧伤伤口护理儿童
改良封闭负压疗法治疗慢性感染性溃疡被引量:2
2010年
张嘉魏迪南陈宗华黄斌刘文军江河韩亚龙付晋凤
关键词:慢性创面感染性溃疡负压疗法皮肤软组织缺损负压技术
间充质干细胞在促进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免疫调控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间充质干细胞(MSC)因其具有强大的自我复制能力、分化为多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殊的免疫调控功能,在各类损伤的修复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MSC可通过直接接触或旁分泌细胞因子的方式对免疫细胞进行调控,促进烧伤创面修复。
李晓庆王欣马诗雨刘文军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控烧伤创面修复炎症反应
烧伤患者有创血压监测的应用体会被引量:1
2011年
有创动脉血压是人体循环系统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我院2年来大面积烧伤患者采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方法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进行了总结分析,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8年10月~2010年9月我科住院病人中有23例行有创血压监测,年龄38~65岁,男性21例,女性2例。
张丽平孟美芬周丽娜刘文军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患者有创血压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常见并发症疗效满意
家族型特发性震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对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患者进行研究,以便于更深一步认识疾病的遗传特点和疾病转归.方法对7个家族39名特发性震颤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和震颤幅度、药物敏感性、并发症等相关性进行临床总结和统计分析.结果震颤幅度和发病年龄相关系数为rs=0.542,和病程相关系数rs=0.168;口服盐酸普萘洛尔在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有效率分别为79.2%和35.7%,P=0.014;饮酒试验在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有效率分别为66.7%和28.6%,P=0.042;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42.9%,P=0.042.结论随着发病年龄的增长,听力下降和认知功能下降等并发症明显增多;随着病程延长,震颤幅度不断增加,药物敏感性逐渐下降。提示:ET易向其它变性疾病转化,易合并其它变性疾病,这种变化和年龄、遗传有一定相关性,而非传统认为的单纯良性疾病.
侯立军朱榆红李燕何永静吕乐春刘文军耿荔蓉
关键词:帕金森氏病
胰岛素泵在严重烧伤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探索严重烧伤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平稳控制血糖的方法。胰岛素泵组与常规皮下注射组比较,前者血糖波动性小,低血糖发生率低,微粒皮存活率提高。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法更稳定地控制严重烧伤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血糖,提高植皮成活率。
刘文军张嘉付晋凤
关键词:烧伤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泵
多种皮瓣修复难愈性创面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应用皮瓣修复难愈性创面的优越性。方法:把糖尿病溃疡、放射性创面、褥疮等难愈性创面彻底清创,冲洗,沿创面基底部以及边缘0.5~1cm正常组织切除,根据创面情况,在创面附近选择邻近筋膜皮瓣,肌皮瓣,带神经血管营养的筋膜皮瓣,岛状皮瓣等修复创面。结果:所修复的126个皮瓣,103个皮瓣一次手术完全成活,完全修复创面,8个皮瓣术后切口缝合处创面不愈裂开,重新清创缝合。15个皮瓣少部分皮瓣的表皮,真皮层,皮下组织坏死,手术植皮修复,术后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颜色与周围皮肤基本一致,功能外形满意。结论:皮瓣修复难愈性创面,术后患者的难愈性创面被正常组织覆盖,创面愈合,功能外形满意。
曹文德刘文军
关键词:多种皮瓣难愈性创面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