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扬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早产儿脑白质...
  • 2篇椎间孔
  • 2篇细胞
  • 2篇脑白质
  • 2篇脑白质损伤
  • 2篇白质
  • 2篇白质损伤
  • 2篇病理
  • 2篇产儿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细胞
  • 1篇胆管细胞癌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多裂肌
  • 1篇腰部
  • 1篇腰部疼痛
  • 1篇腰大肌

机构

  • 7篇秦皇岛市第三...
  • 1篇秦皇岛市第一...
  • 1篇秦皇岛市中医...

作者

  • 7篇李扬
  • 2篇闫春伟
  • 2篇耿海涛
  • 2篇陈小港
  • 1篇苏启超
  • 1篇李艳静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MRI表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出生的38例脑白质损伤早产儿的临床、病理及MRI表现等相关资料,判断脑白质损伤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早产儿中脑白质损伤患儿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主要会出现肌张力低下、自发动作减少、心跳减慢、神志淡漠、喂养困难等症状;38例患儿中局灶性脑白质损伤29例,病灶主要分布半卵圆中心、脑室前后角及脑室旁,表现为点状、条状或簇状病灶,弥漫性脑白质损伤9例,弥漫性病灶主要分布于脑室旁。患儿早期(1周内)MRI表现为DWI增强、T1WI正常或稍有增强、T2WI正常或减弱;1~2周时MRI信号较早期略有减弱,T1WI信号较早期增强;3~5周时脑白质软化病灶DWI和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结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常规MRI不易诊出早期脑白质损伤,但可作为后期脑白质软化的预测指标,DWI对早期损伤较为敏感。
李扬
关键词: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病理特征
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IDH1基因状态与组织学特征的关系
2020年
目的探究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状态与组织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经MSK-IMPACT靶向测序切除的ICC,并获取其临床数据。通过对IDH1基因状态盲法读取和幻灯片回顾的方式,收集其组织学特征、黏液分泌、坏死、纤维化、细胞质结构形态(低立方形、饱满立方形/多边形或柱状)及结构标本(吻合、管状、密集管状和团块状)。如果未占肿瘤≥75%的显性模式,则考虑结构异质性。结果比较203例ICC患者的mIDH1组(58例,28.6%)和wtIDH1组(145例,71.4%)参数,发现所有IDH1突变体肿瘤均为小管型组织学特征,且mIDH1病例更可能呈现饱满立方形/多边形(P<0.001)和纤维化(P<0.001)形态,而wtIDH1更可能呈低立方形(P<0.001),两组均为显著的结构异质性,但结构标本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wtIDH1,mIDH1中常见饱满立方形/多边形细胞形态和肿瘤内纤维化,然而,IDH1突变与明显的组织形态无相关性。结论ICC患者的mIDH1基因状态和组织学特征有助于临床识别和IDH靶向治疗的发展。
闫春伟田立蕊李扬李艳静常鸿艳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基因状态组织学特征
MRI联合血清caspase-1、IL-6检测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新生儿ICU病房57例脑白质损伤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39例该院同期出生无脑损伤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采用脑部MRI仪对所有早产儿进行检测,观察所有早产儿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变化,对早产儿出生1、3、7d血清中caspase-1、IL-6水平进行测定;创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MRI、caspase-1、IL-6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结果对照组常规MRI信号显示正常,T1加权信号加强。观察组中有10例DWI显示高信号,MRI信号正常;32例DWI显示信号增强,MRI显示T1加权信号增强,偶伴有T2低信号;15例DWI信号正常,MRI检测显示为T1加权信号增强,偶伴有T2信号减弱;线状损伤6例,簇状损伤14例,点状损伤37例。观察组血清中caspase-1、IL-6在1、3、7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血清caspase-1、IL-6单独检测时三者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AU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检测后AUC值明显升高,明显高于两两联合检测AUC值(P<0.05)。结论 MRI联合血清caspase-1、IL-6检测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扬
关键词:脑白质损伤半胱氨酸蛋白酶-1白细胞介素-6
三维CT导航辅助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三维CT导航辅助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6例LD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行常规C臂机透视导航辅助椎间孔镜手术,观察组行三维CT导航辅助椎间孔镜手术。记录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穿刺次数、工作通道建立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7 d检测血清应激反应指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 d、3个月、1年评价腰腿部疼痛(VAS)及腰椎功能(JOA评分),随访1年评价预后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工作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缩短,穿刺次数、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减少,术后3、7 d血清AngⅡ、IL-6、hs-CRP水平降低,术后7 d腰腿部VAS降低而JOA评分增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均<0.05);两组术后3个月、1年腰部腿部VAS、JOA评分及术后1年预后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CT导航辅助椎间孔镜手术治疗LDH能有效减少穿刺次数,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工作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减轻应激反应,降低腰腿部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风险,且安全性较高。
耿海涛王旸陈小港李扬陈学凤王金田乔远苏启超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应激反应腰椎功能
左室功能异常二尖瓣反流病人MRI影像学参数与肌脂蛋白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左室功能异常二尖瓣反流病人MRI影像学参数与肌脂蛋白(SL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2月秦皇岛市第三医院诊治的50例二尖瓣反流病人为研究组,另选取13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对50例二尖瓣反流病人进行MRI影像检查,测量左室功能及容积,并进行连续心室短轴总和测量,对照组相关数据由第三方实验中心提供。采用免疫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SLN蛋白表达。结果研究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收缩期末期内径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左室质量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二尖瓣反流病人心脏显示左室扩张和心室壁变薄。研究组SLN蛋白染色信号强度高于对照组,且与影像学参数存在相关性。结论SLN作为心房调节因子在左室功能异常二尖瓣反流病人中显著上调,且与影像学参数具有相关性。
李扬杨志马英任静
关键词:二尖瓣反流左室功能异常
MRI腰部成像参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孔镜术后疗效的关系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分析磁共振(MRI)腰部成像参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椎间孔镜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LDH患者11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有腰痛症状无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10例作为对照1组,无腰痛症状及腰椎间盘突出的健康体检人群110例作为对照2组。三组行腰部MRI检查,测量并计算两侧腰大肌、多裂肌横截面面积差值。观察组均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于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MacNab评估疗效,比较不同疗效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腰部疼痛评分(VAS)、腰椎功能(JOA)评分及两侧腰大肌、多裂肌横截面面积差值,分析两侧腰大肌、多裂肌横截面面积差值与疗效、VAS、JOA评分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对照1组男性、女性累及侧/疼痛侧腰大肌、多裂肌横截面面积小于非累及侧/非疼痛侧(P均<0.05),对照2组男性、女性左右两侧腰大肌、多裂肌横截面面积无明显差异;观察组两侧腰大肌、多裂肌横截面面积差值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均<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92.11%(105/114);观察组疗效优良者术前、术后6个月两侧腰大肌、多裂肌横截面面积差值、VAS低于非优良者,JOA评分高于非优良者(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术前、术后6个月两侧腰大肌、多裂肌横截面面积差值与VAS呈正相关,与JOA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将VAS、JOA评分等其他因素控制后,两侧腰大肌、多裂肌横截面面积差值与疗效相关(P均<0.05)。结论LDH患者MRI两侧腰大肌、多裂肌横截面面积经椎间孔镜术治疗后明显恢复,且与腰部疼痛、腰椎功能改善及疗效密切相关,在疗效评估中具有良好价值。
王旸邹丹丹耿海涛陈小港李扬王金田陈学凤乔远
关键词:磁共振技术腰部疼痛
免疫功能正常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误诊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免疫功能正常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及MRI影像学特点,总结发生误诊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例免疫功能正常PCNSL误诊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0例均为急性起病,以不同程度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就诊,且无发热,无免疫缺陷或长期免疫抑制剂使用史及器官移植史;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2例,淋巴细胞升高4例。10例据上述症状体征及MRI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脑胶质瘤、脑膜瘤各5例,拟择期手术治疗。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PCNSL,其中弥漫性大细胞型7例、免疫母细胞型3例。误诊时间4~17 d。10例均在全麻下行颅内肿瘤切除术,并联合术后规律放化疗。术后随访半年,患者均存活,未发现复发。结论 PCNSL累及颅内部位多,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对于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及免疫功能正常者,初诊误诊率较高。加强接诊医师对PCNSL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的认识,提高警惕性,拓宽诊断思维,及时行MRI、腰穿脑脊液及手术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治疗。
李扬任静闫春伟王旸乔远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免疫功能误诊脑胶质瘤脑膜瘤病理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