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病理
  • 10篇肿瘤
  • 9篇临床病理
  • 8篇细胞
  • 6篇病理学
  • 4篇肉瘤
  • 4篇恶性
  • 4篇腹膜
  • 4篇腹膜后
  • 3篇黏液
  • 3篇临床病理分析
  • 3篇临床病理学
  • 3篇分子
  • 3篇腹膜后肿瘤
  • 3篇病理分析
  • 3篇病理学分析
  • 2篇血管
  • 2篇遗传学
  • 2篇增生
  • 2篇脂肪肉瘤

机构

  • 21篇北京大学国际...
  • 5篇北京大学
  • 4篇北京大学第三...
  • 4篇聊城市人民医...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1篇任玉波
  • 4篇范雪
  • 3篇张学东
  • 2篇杨雪松
  • 2篇钟延丰
  • 2篇张蕾
  • 1篇高子芬
  • 1篇任玉波
  • 1篇史桂芝
  • 1篇杨曦
  • 1篇温文娟
  • 1篇张波
  • 1篇许俊龙
  • 1篇高磊
  • 1篇杨邵敏
  • 1篇刘从容
  • 1篇孙耘田
  • 1篇黄永辉
  • 1篇陈锐
  • 1篇廖秦平

传媒

  • 6篇临床与实验病...
  • 4篇诊断病理学杂...
  • 4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妊娠期子宫颈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1例
2020年
患者女性,28岁,孕2产0。患者孕17周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阴道排液(清亮)1个月。阴道超声检查见子宫颈后唇约3.5 cm直径的息肉状突起,有严重糜烂和接触性出血。子宫颈涂片检测为HPV 16型和其他高危型阳性,HPV 18型阴性。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仅CA125和AFP分别比正常最高值高2和7倍。临床诊断为Ⅰb1期子宫颈癌(FIGO分期)。引产后行3个疗程静脉化疗(泰素240 mg+伯尔定600 mg)。然而肿瘤体积未减小,遂行子宫、双侧附件及盆腔和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术后1个月CT复查发现新的淋巴结转移灶,暂行化疗。
刘蕾李天英任玉波李春梅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腺癌神经内分泌癌病例报道
肠衣在细胞蜡块制备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4年
细胞病理学是病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应用范围广、方法简便、诊断准确快速、经济实惠等优点。但细胞学涂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1],细胞蜡块技术解决了基于细胞学标本的细胞排列结构、免疫组化、分子病理、复制若干切片等难题,显著提高了肿瘤的确诊率,并能进行分子诊断,成为组织病理学的重要补充。目前文献报道的细胞蜡块制作技术主要为琼脂法、蛋清法、凝血酶法、液体胶、医用明胶海绵和商品化细胞蜡块制备试剂盒[2-7]等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迄今为止尚无统一的细胞蜡块制作方法。本文介绍一种简便易行且经济实用的细胞蜡块制作方法,现介绍如下。
李春梅陈佳雪任玉波
关键词:肠衣浆膜腔积液
胃底腺型胃肿瘤11例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胃底腺型胃肿瘤的分子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收集11例胃底腺型胃肿瘤标本,包括1例泌酸腺腺瘤和10例胃底腺型腺癌。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核酸EBER,二代测序分析GNAS、KRAS、NRAS、BRAF、PIK3CA、TP53、APC、CTNNB1、HER-2、MLH1、MSH2、MSH6、PMS2等基因的变异信息,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1例胃底腺型腺癌中检出6例GNAS、2例KRAS及1例TP53错义突变,其中2例同时发生GNAS、KRAS错义突变;泌酸腺腺瘤未检出GNAS、KRAS突变。11例胃底腺型胃肿瘤均未检出APC、CTNNB1、NRAS、BRAF、PIK3CA、HER-2、MLH1、MSH2、MSH6、PMS2基因非同义突变,未检出EB病毒。结论胃底腺型腺癌具有分子异质性,GNAS突变较KRAS、TP53突变常见,尚未发现EB病毒相关及微卫星不稳定。
刘蕾张学东董新茜范雪朱晓云张铭任玉波
关键词:胃肿瘤GNASKRASEB病毒
盆腹腔软组织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性肿瘤,为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治及预后,本研究收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4例盆腹腔软组织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影像资料,分析其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及治疗随访情况,并回顾相关文献。本组4例均为女性,年龄27~49岁,平均年龄33岁,无诱因腹胀或无明显不适经体检发现,3例原发、1例复发。3例CT及磁共振扫描可见分层/漩涡征。肿瘤主体均位于盆腔,1例同时累及腹腔。肿瘤最大径5~22 cm,切面灰白、灰黄色,实性,质软,灶性水肿或囊性改变。显微镜下瘤细胞短梭形,异型不明显,间质富疏松水肿黏液或胶原,有丰富的薄壁及厚壁血管,部分血管壁玻璃样变性。肿瘤可浸润周围脂肪、神经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4例肿瘤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结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弥漫阳性,CD34仅血管表达,S-100蛋白、CD117、Dog1均阴性。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随访有1例二次复发。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确诊以病理形态学为基础,辅以免疫组织化学进一步诊断及鉴别诊断;手术切除后可多次复发。
刘蕾王丽华任玉波饶晓松杨邵敏
关键词:黏液瘤盆腔肿瘤
伴EWSR1-CREB1融合的颅内黏液样间叶性肿瘤1例被引量:3
2022年
颅内黏液样间叶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分子遗传学伴EWSR1与CREB家族基因融合。本文报道1例9岁男性患儿,小脑占位性病变,肿瘤结节状生长,界限清楚,肿瘤细胞椭圆形、梭形或星芒状,疏密不等,大部分呈条索状或疏松网状分布于黏液性间质中,间质内可见"石棉样"纤维,局灶细胞较丰富,呈片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波形蛋白阳性,结蛋白及CD68部分阳性,上皮细胞膜抗原及CD99弱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Olig2、S-100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p63、CD34等均阴性,p53野生型表达,热点区Ki-67阳性指数约20%。分子表型: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到EWSR1基因分离,二代测序检测出EWSR1-CREB1及SELENOW-EWSR1融合基因。病理诊断为伴EWSR1-CREB1融合的颅内黏液样间叶性肿瘤。术后7个月,患者状态良好,无复发及转移。诊断时应与脑膜瘤、胶质瘤、伴EWSR1-CREB家族基因融合的其他肿瘤及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等形态相似的肿瘤鉴别。
张铭张彤王丽华钟延丰张波赵元立谭存鑫任玉波
关键词:间叶性肿瘤P63荧光原位杂交基因融合波形蛋白
可疑恶性浆膜腔积液细胞块中免疫组织化学抗体的应用被引量:8
2018年
浆膜腔积液细胞块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近十余年来兴起并逐步得到推广应用的一种辅助性诊断技术,但由于免疫组织化学抗体种类繁多.在诊断中如何选择适宜的一线抗体成为难题。我们选取5种常用的间皮抗体和5种上皮性抗体,对72例浆膜腔积液细胞蜡块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抗体组合在浆膜腔积液细胞蜡块中的应用价值。
解建军敖腾巴雅尔张永欢张慧王玉民任玉波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恶性浆膜腔积液细胞块抗体上皮性
胃底腺肿瘤12例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胃底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2例胃底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应用二代测序法及原位杂交法对分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内镜下胃底或胃体中上部见孤立性病灶,直径0.3~1.2 cm,隆起或浅表凹陷状,伴血管扩张。镜下肿瘤以主细胞为主,呈轻~中度异型,1例局限黏膜内,10例侵至黏膜下,未见坏死、脉管侵犯,周围黏膜轻~中度慢性炎症,未见肠上皮化生、萎缩,未见活动性炎。免疫表型:PepsinogenⅠ、MUC6均弥漫阳性,β-catenin膜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1%~20%。EBV未检出。7例GNAS和2例KRAS错义突变。随访10~42个月,患者均无复发、转移。结论胃底腺肿瘤以主细胞为主型多见,根据形态学特征、辅以免疫组化检测可确诊。胃底腺型腺癌GNAS突变较常见,异型轻微、无脉管侵犯患者预后良好。
刘蕾董新茜范雪张学东朱晓云任玉波
关键词:主细胞临床病理GNAS
伴惰性T淋巴母细胞增生的Castleman病2例并文献复习
2023年
目的探讨伴有惰性T淋巴母细胞增生(iT-LBP)性疾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伴有iT-LBP的Castleman病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及基因重排检测结果,并复习总结伴有iT-LBP的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观察可见典型的Castleman病改变,滤泡间区可见多量淋巴母细胞样细胞,免疫表型表达TdT及T细胞标记物,细胞增生活跃;T细胞受体重排检测未发现克隆性重排,诊断为伴有惰性T淋巴母细胞增生的Castleman病。总结文献报道及本组iT-LBP共25例,发现iT-LBP最常见于Castleman病和/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均伴有TdT及T细胞标记物阳性表达,且无T细胞克隆性重排。随访发现无一例死于iT-LBP。结论iT-LBP常伴发于其他疾病,临床呈惰性过程,诊断时应进行仔细的形态学观察、免疫表型的检查、TCR检查以及密切的临床随访,然后作出准确的诊断,避免误诊引起不必要的治疗。
张彤王丽华高子芬任玉波
关键词:CASTLEMAN病病理特征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和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sclerosing epithelioid fibrosarcoma,SEF)及其密切相关的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low-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LGF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长期预后、免疫表型和分子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SEF和5例LGFMS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行FISH检测或高通量测序检测其基因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1例SEF肿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细胞形态较为一致,间质可见大量深嗜伊红色的胶原纤维,部分区域细胞稀疏,肿瘤细胞呈条索状或单个夹杂在硬化性间质中,其中1例为杂合性SEF/LGFMS;5例LGFMS镜下由稀疏区和致密区构成,稀疏区间质呈黏液样,可见大量弓形血管,致密区细胞外胶原丰富,两种区域掺杂或交替分布;免疫表型:SEF和LGFMS中MUC4和vimentin均阳性;分子检测显示单纯SEF中90%(9/10)发生EWSR1基因断裂分离,10%(1/10)发生FUS基因断裂分离;1例杂合性SEF/LGFMS伴有FUS-CREB3L2基因融合;LGFMS中均检测到FUS基因断裂分离(5/5)。结论SEF和LGFMS均为低-中度恶性的纤维肉瘤,具有局部侵袭性;MUC4是其特异性标志物;SEF和LGFMS相关的基因突变常为EWSR1或FUS基因,但在发生频率上差异较大;LGFMS、杂合性SEF/LGFMS和SEF可能为一个疾病谱系,而SEF位于谱系的恶性一端,更具侵袭性。
张彤陆丽平王丽华杨邵敏任玉波
关键词: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MUC4FUS
甲状腺内鳃裂样囊肿1例
2023年
患者,男性,31岁,查体发现“甲状腺占位”。甲状腺彩超示左侧叶体积增大,实质内见多个囊实性结节及实性低回声结节,界清(图1)。病理检查细胞学镜检:丰富的淋巴细胞,细胞成分杂,以小淋巴细胞为主,见中心细胞、中心母细胞等,未见甲状腺滤泡细胞、胶质及上皮细胞(图2)。组织学巨检:甲状腺组织体积7.5 cm×3 cm×2.5 cm,见结节多枚,大者囊实性,体积3 cm×2.5 cm×1.5 cm,囊性部分内含灰黄黏稠液体,实性部分切面淡黄,质软,界清(图3)。
孟晓许田田任玉波高磊叶静
关键词:甲状腺细胞病理学鳃裂囊肿病例报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