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旋
-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金华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D-二聚体联合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早期预测小儿绞窄性肠梗阻的作用研究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研究术前血清D-二聚体联合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在小儿绞窄性肠梗阻早期预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4月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急性肠梗阻的小儿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手术证实绞窄性肠梗阻36例作为实验组,再将绞窄性肠梗阻根据术中有无肠坏死分为肠坏死组和无肠坏死组。而将非绞窄性肠梗阻29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入院时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病史、实验检查等临床资料。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血清D-二聚体及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最佳临界值,计算两个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正似然比、负似然比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结果36例绞窄性肠梗阻的患儿中,经手术证实肠坏死11例,包括肠系膜裂孔疝4例、肠套叠4例、肠扭转2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1例;无肠坏死25例,包括嵌顿性腹股沟斜疝8例、肠套叠9例、肠粘连伴肠扭转4例、肠旋转不良2例、大网膜裂孔疝1例、肠系膜束带压迫1例。绞窄性肠梗阻伴肠坏死组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无肠坏死组[(1115.55 ±469.39)μg/L比(576.20±195.22)μg/L, t=3.67,P<0.05)];绞窄性肠梗阻伴肠坏死组的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无肠坏死组[(63.75±20.72)ng/ml比(21.90±10.76)ng/ml, t=6.33, P<0.05)。绞窄性肠梗阻无肠坏死组与非绞窄性肠梗阻组相比,血清D -二聚体[(576.20±195.22)μg/L比(338.07±179.53)μg/L]及肠脂肪酸结合蛋白[(21.90±10.76)ng/ml比(13.83±9.09)ng/ml]水平明显较高(均P<0.05)。绞窄性肠梗阻组与非绞窄性肠梗阻组的血清D-二聚体[(741.00±390.61)μg/L比(388.07± 179.53)μg/L]及肠脂肪酸结合蛋白[(34.69±24.17)ng/ml比(13.83±9.09)ng/ml]水平相比明显较高(均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当术前D-二聚体的最佳临界值为551.50 μg/L时,诊断绞窄性肠梗�
- 胡东来胡东来陈青江陈俊杰陈俊杰方旋
- 关键词:肠梗阻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 清热解毒方辅助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小儿肛周脓肿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辅助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小儿肛周脓肿的疗效及对肉芽组织生长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肛周脓肿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加用清热解毒方坐浴治疗。比较2组中医症状评分、渗液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肉芽组织生长评分,评价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肛门肿痛、夜寐不安、恶寒发热、溲赤便秘、舌红苔黄等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渗液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渗液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腐肉脱落时间、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均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方辅助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小儿肛周脓肿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中医临床症状和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加快患儿伤口愈合,安全性较好。
- 方旋胡东来孙志南
- 关键词:肛周脓肿清热解毒方一次性根治术坐浴治疗视觉模拟评分法
- 儿童阑尾炎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阑尾炎是儿童急腹症中最常见的疾病,穿孔率12.7%~32.5%[1],病势较成人严重,可并发腹膜炎,甚至致死。儿童不同年龄段生理状况有较大差异,流行病学表现也不尽相同。笔者对我院小儿外科收治的急性儿童阑尾炎184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急性阑尾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 孙志南黄益平胡东来陈仲美陈俊杰徐胜方旋蒋佳俊
- 关键词:儿童阑尾炎并发腹膜炎小儿外科学龄期儿童阑尾炎穿孔穿孔性阑尾炎
- 三维动画多媒体课件在小儿普通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分析三维动画多媒体课件在小儿普通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金华市中心医院小儿普通外科实习生共14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应用三维动画多媒体课件。实施教学后采用问卷调查和试卷测试的方式对2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在教学效果评价满意度及理论考核成绩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普通外科教学中应用三维动画多媒体课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 方旋胡东来孙志南
- 关键词:临床教学
- 单联或二联抗生素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评价单联或二联抗生素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的疗效,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2月金华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收治小儿急性阑尾炎663例,选取术中及术后病理明确复杂性阑尾炎共1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选用不同抗生素方案分单联或二联抗生素(治疗组)和三联抗生素(对照组)。记录患儿体温、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年龄分布、体温、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然治疗组中依据脓培养结果更改抗生素例数多于对照组(7/66比1/106),但更改后抗生素治疗有效率两组均为100%,对临床结局无影响。术中脓液培养阳性率为72.09%(124/172),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80.15%,105/131),铜绿假单胞菌(5.34%,7/131)和肺炎克雷伯菌(3.05%,4/131),两组脓液的细菌培养结果无差别。结论单联或二联抗生素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是可行的,对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可减少不合理的三种及以上抗生素联合治疗。
- 陈仲美胡东来陈俊杰孙志南方旋蒋佳俊
- 关键词:儿童复杂性阑尾炎抗菌药物
-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体会
- 目的:总结分析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3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诊断和手术治疗转归情况,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讨论。结果:...
- 方旋
- 关键词:幽门狭窄先天性外科治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