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左群杰

作品数:12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4篇流层
  • 3篇对流层
  • 3篇对流层顶
  • 3篇通量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层顶
  • 2篇低温雨雪
  • 2篇低温雨雪冰冻
  • 2篇雪冰
  • 2篇水汽
  • 2篇水汽输送
  • 2篇平流层
  • 2篇高空
  • 2篇暴雪
  • 1篇等熵面
  • 1篇低温雨雪冰冻...
  • 1篇低温雨雪冰冻...
  • 1篇地形
  • 1篇定常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云南大学
  • 4篇云南省气象局
  • 4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12篇左群杰
  • 7篇高守亭
  • 4篇王颢樾
  • 4篇王卫国
  • 3篇樊雯璇
  • 2篇陈新梅
  • 2篇张万诚
  • 2篇孙绩华
  • 1篇吕达仁
  • 1篇杨茜
  • 1篇梁俊平
  • 1篇彭艳秋
  • 1篇吴涧
  • 1篇李晓静
  • 1篇梁钊明
  • 1篇卞建春
  • 1篇孙效功
  • 1篇杨帅
  • 1篇刘晓璐

传媒

  • 4篇气候与环境研...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气对流层顶热量收支变化的时空结构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利用1948-2006年NCEP/NCAR的温度场、风场和对流层顶气压场的逐日资料,对全球对流层顶热量收支及其方差进行了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发现:①南北两半球对流层顶断裂区附近以及青藏高原是对流层顶热量收支变化的显著区域,南半球纬向平均加热率随纬度的波动比北半球剧烈;②赤道附近对流层顶的热量收支处于相对的准平衡态,而加热率突变性最强的区域位于海陆交界的洋面上空;③全球对流层顶的平均热量收支是处于大气冷却为主的热力学状态结构中,而且平均加热强度的主要年代际演变呈现出整体降低的趋势,年际变化则具有显著的QBO现象;④南北半球对流层顶正负加热率存在着随季节变化的空间波列结构,夏季加热率的经向梯度较弱,而冬季经向梯度增强并具有多样性;⑤对流层顶断裂带所在区域为加热率方差常年显著的带状区域,方差的高值带随着季节的转换存在着南北向的移动和东西向的伸缩现象,冬季是对流层顶空间热量收支变化最活跃的季节.
王卫国刘晓璐王颢樾孙绩华陈新梅樊雯璇杨利群左群杰
关键词:对流层顶加热率年际和年代际变化QBO
2008年1月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大尺度能量输送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NCEP-DOE再分析数据分析了2008年1月26~28日中国南方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扰动能量的生成以及各种能量之间的转换。在急流中平均动能(Km)先转换成相互作用动能(Ki)然后再转化成扰动动能(Ke)。相互作用动能流是顺急流方向的。位势高度平流和有效位能与扰动动能的转化生成的扰动动能比平均动能转化的要小一个量级。中国中南部扰动有效位能(Ae)的产生主要由平均有效位能(Am)间接提供,其中相互作用有效位能(Ai)流起到了关键作用。生成的扰动有效位能在26日12:00(协调世界时)主要来源于两个地区:一个位于青藏高原,另一个位于中国东北部。随着两个主要源地的向东移动,转化也向东移动。相互作用有效位能流的方向同时存在逆急流方向和顺急流方向。
左群杰高守亭吕达仁
青藏高原上空一次重力波过程的识别与天气影响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应用再分析资料、多套卫星反演资料和WRF中尺度数值模拟资料,识别了2005年1月10日青藏高原上空一次重力波过程,以及重力波对青藏高原西部降雪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重力波位于急流出口区的左方,以西南—东北走向覆盖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大尺度的冷暖平流相间分布和不断增强的非平衡流为重力波的形成提供了有利背景场。小波交叉谱分析显示垂直涡度与水平散度在对流层中层满足重力波的极化性质,在青藏高原西部的上升支对应有降雪过程发生。WRF可以较好地再现这一过程,并且能够模拟出再分析资料中无法分辨的中尺度重力波。数值模拟表明,青藏高原近地面强烈非绝热加热使得低层大气静力不稳定,在近地面暖区触发对流后引起高层凝结释放潜热,低层融化冷却,有利于激发重力波,并在其上升支产生固态凝结物,随后到来的冷气团提供了有利的水汽输送条件,大范围的弱抬升运动取代了原间隔进入降雪区的强对流上升支,使得固态凝结物得以落至地面,最终在青藏高原西部形成本次降雪过程。
李驰钦左群杰高守亭高守亭
关键词:重力波WRF模式青藏高原冬季降雪
2008年初东亚高空急流变化的可能原因及其对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利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再分析数据和中国气象局提供的降水数据分析了2008年1月到2月初东亚急流对我国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并给出东亚急流变化可能的原因。东亚急流强度和位置的变化引起其入口区的垂直运动的变化,从而使得我国南方降雨的位置和强度发生改变。为了研究灾害发生期间东亚急流变化的原因,利用扰动动能方程分析了与东亚急流有关扰动动能以及方程各项的变化,结果表明:扰动动能的变化能够很好的表示东亚急流的变化;扰动位势平流对扰动动能的发展至关重要。东亚急流北部弱风区存在较小的扰动动能中心,位势通量矢量将这个中心的扰动动能输送到东亚急流的入口区并辐合,使得东亚急流增强。
左群杰高守亭孙效功
关键词:雨雪冰冻灾害
平流层甲烷和水汽的分布特征
利用UARS卫星1993~2004年HALOE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平流层水汽和甲烷混合比的气候态。结果表明,(1)水汽混合比随等熵面增大而增加,而甲烷随等熵面增大而减小,且他们都存在有赤道与两极间的经向梯度。在垂直层次和经...
左群杰
关键词:气候态行星波水汽输送
我国南方冬季暴雪期间高空槽的发展变化个例研究
2023年
选取我国南方4次暴雪过程,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从准地转涡度方程出发,推导出扰动位涡拟能方程,从波动的角度研究暴雪期间高空槽的发展。结果表明,高空槽的出现对暴雪的发生发展极为重要,波流相互作用对高空槽的移动具有明显影响,槽底和槽前分别出现正效应和负效应,使得槽底出现正变高,槽前出现负变高,从而使得槽向东移动或者横槽转竖,有利于冷空气向南爆发和我国南方暴雪的产生。
左群杰梁钊明高守亭
关键词:暴雪高空槽波流相互作用
1997~1999年亚洲季风区夏季水汽输送的差异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ECMWF的水汽和风场资料,对东亚、东南亚和印度季风区1997—1999年各年夏季(6~8月)300~1000hPa气层问的水汽输送及其差异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①水汽输送的经向通量,在印度尼西亚-中国南部-日本南部为向北(正)的通量,从1997年到1999年夏季经向通量是由弱变强再变弱,而在澳大利亚北部-印度尼西亚则是由强变弱再变强;②水汽输送的纬向通量,1997年夏季正输送的东西范围比1998年和1999年夏季要广,但南北范围较窄;③中国东南部、南海到日本东部海域的负水汽平流在1998年夏季最大;④风场散度引起的水汽通量散度,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1998年夏季最小,在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这3年变化很大.
王卫国左群杰王颢樾梁俊平
关键词:水汽输送通量
北半球中高纬度对流层顶转换层中O_3/H_2O混合关系的结构形态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北半球40°N~50°N纬度带上HALOE实验测量的O_3和H_2O廓线资料,根据示踪成分O_3和H_2O空间分布的化学寿命以及输运特征时间常数等性质,在等熵坐标中构建了对流层顶附近及最低平流层300~390K等熵面间,O_3/H_2O混合关系的结构形态和季节特征.结果表明:(1)在对流层顶转换层的320~380K等熵面间O_3混合比廓线的斜率具有空间转折"突变",而H_2O混合比廓线的斜率则出现空间渐变转折.在对流层顶附近O_3和H_2O的源分别是平流层与对流层,使O_3混合比和H_2O混合比在320~380K等熵面的两侧显现出截然不同的垂直分布梯度.(2)在对流层顶附近O_3/H_2O达到最小二乘意义上的最佳拟合时,两者参考关系的对流层支与平流层支呈现出非规则"L"结构形态的季节与季节内变化,其中对流层支的斜率为负,而平流层支的斜率可随季节出现正负变化.同时,由"L"形态的转角处可确定随季节变化的化学对流层顶(chemopause)特征.(3)由O_3/H_2O混合关系反映出对流层不同区域空气携带的物质成分分别与平流层空气混合而形成混合层,而且可使混合层的混合线不恒定.混合层的表现在2003年、2005年1月和2003年4月的混合程度相当,混合的等熵厚度大约是30K,即在320~350K等熵面间.2005年11月的混合高度有所增高,进入平流层的H_2O混合比要比2003年和2005年1月的小,混合的等熵厚度大约为30K,在330~360K等熵面间.不同季节混合的等熵厚度变化较小,但高度可随季节而变化.O_3/H_2O混合关系的平流层支随季节的变化很明显,1月最低平流层空气脱水是引起平流层支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
王卫国左群杰王颢樾樊雯璇卞建春彭艳秋李晓静
关键词:大气臭氧等熵面对流层顶
青藏高原及东亚邻近区域对流层顶气压场的时空演变结构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方法,对1948~2004年青藏高原及东亚邻近区域对流层顶气压场的时空演变结构进行了分析。由EOF分解得到的第1模态所占的方差贡献率较大,对应的空间分布场及其时间系数变化均能有效地反映气压场的主要演变特征。各季节不同模态呈现的高纬度、副热带和热带地区的空间场结构形态具有共性与季节性特征,且对流层顶断裂带位置变化也较为清晰。零等值线的季节性摆动,在冬季处于最北端。热带气压场随时间的变化与时间系数的变化相似性最大,不同模态的时间系数变化具有明显周期振荡现象。同时,对各季节第1模态的时间系数变化进行Morlet小波分析,进一步得到了不同季节气压场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结构特征。对流层顶冬半年的时域演变尺度大于夏半年,并具有复杂的多时间尺度结构。
王卫国孙绩华吴涧杨利群金建德杨茜王颢樾陈新梅左群杰樊雯璇
关键词:对流层顶青藏高原气压场EOF分析小波分析
龙卷生成动力学初探被引量:3
2018年
初步探讨了龙卷生成的动力学因素,其中包含垂直运动的产生、能量的集中和释放以及涡旋的发展。强对流中的强垂直运动取决于对流层中层水平运动的风速,对流层中层大风的出现是强对流发展的信号,也是一种预报指标。同时,大的垂直运动必造成大气中层及其以下的强辐合,因此中层以下的强辐合区也是一个预报积云发展的重要指标。在能量分析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寻找能量辐合线。如果这条辐合线遇到了较大的垂直运动上升区,会使能量在这条辐合线的垂直运动最大上升区处得以释放,使积云系统进一步发展。在较平坦的地带如果辐合线及能量极值线上出现较大的浮力旋度,则会产生涡旋。这种涡旋又进一步引起速度的变化及垂直运动的形成,促进旋转区垂直运动的加强,形成极小范围的涡旋柱,即出现龙卷。
高守亭左群杰左群杰
关键词:龙卷涡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