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林
- 作品数:10 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携带人MDA-7/IL-24基因溶瘤腺病毒和干扰素联合治疗裸鼠肝癌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溶瘤腺病毒成为近年研究肿瘤靶向治疗的热点之一,目前鲜见溶瘤腺病毒SG600-IL24应用于裸鼠移植瘤的报道。本研究利用携带人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白介素24(melanoma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 gene-7/interleukin-24,MDA-7/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SG600-IL24与干扰素联合治疗肝癌裸鼠移植瘤,旨在探讨溶瘤腺病毒基因和新辅助联合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携带人MDA-7/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SG600-IL24,单独使用该病毒或干扰素以及两者联合治疗裸鼠肝癌模型,观察其抗肿瘤效应。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新辅助治疗组(IFN组)、基因治疗组(SG600-IL24组)和基因治疗+新辅助治疗组(SG600-IL24+INF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携带人MDA-7/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SG600-IL24载体,溶瘤腺病毒SG600-IL24介导的外源基因MDA-7/IL-24在SG600-IL24组和SG600-IL24+INF组裸鼠体内表达明显增高;对照组、IFN组、SG600-IL24组裸鼠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5.2±1.53)、(67.6±2.10)和(59.2±1.16)d,SG600-IL24+IFN联合治疗组有3只裸鼠生存时间超过120d,达到长期生存,与其他3组比较生存期明显延长,F=68.20,P=0.000 1;SG600-IL24+IFN组裸鼠肝癌体积也明显小于SG600-IL24组(P=0.000 9)或IFN组(P=0.000 4);SG600-IL24联合干扰素能明显降低MMP-2[表达率为(2.0±1.9)%]和VEGF表达[MMP-2表达率为(0.8±1.1)%],作用优于SG600-IL24组、IFN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溶瘤腺病毒SG600-IL24联合干扰素对裸鼠人肝癌种植模型有很好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肿瘤侵袭、转移有关。
- 肖朝文郑小林蔡常春郑建伟申铭
- 关键词:MDA-7/IL-24溶瘤腺病毒基因治疗干扰素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胆管术后并发症处理的单中心经验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胆管的安全性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武汉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期间89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病人的临床资料,对该术式的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处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9例病人均在完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人,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无结石未取净情况;平均胆总管直径为1.1cm,平均结石个数为2.6个,取石后胆总管探查均通畅,手术时间为(116±14)min,住院时间为(8.3±2.0)d,术中出血量为(45.4±12.1)ml;术后总体并发症18例,其中胆漏9例,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86.5±30.8)d,所有病人无胆总管狭窄情况。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安全可行,术中尽量切开并利用部分胆囊管有利于手术操作,术后并发症处于可控范围,合适的处理方法一般能够治愈。
- 王凡邓流恒郑小林蔡常春
- 关键词:胆总管一期缝合并发症
- miR-96的表达对肝细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miR-96在肝细胞癌(HCC)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用qRT-PCR测定miR-96在不同HCC细胞系(HepG2、7721、huh7)及正常肝细胞系L02中的表达;将HepG2细胞分别转染miRNA随机序列(阴性对照组)、miR-96模拟物(miR-96模拟物组)和miR-96抑制物(miR-96抑制物组)后,用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q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测定PTPN9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miR-96在各肝癌细胞系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其在正常肝细胞系L02的相对表达量(均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细胞划痕愈合率在miR-96模拟物组明显升高,而在miR-96抑制物组明显降低(均P<0.05);侵袭细胞数在miR-96模拟物组明显增多,而在miR-96抑制物组明显减少(均P<0.05);PTPN9 mRNA与蛋白相对表达量在miR-96模拟物组均明显下调,而在miR-96抑制物组均明显上调(均P<0.05)。结论:miR-96在HCC细胞中表达升高,并可能通过下调PTPN9表达促进HCC细胞的迁移与侵袭。
- 赵新阳肖朝文郑小林蔡常春
- 关键词:微RNAS肿瘤侵润
- 内质网氧化还原蛋白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内质网氧化还原蛋白(ERO1L)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qRT-PCR技术检测ERO1L mRNA在82例胰腺癌组织以及12例胰腺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ERO1L mRNA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间以及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ERO1L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63vs.1.12,P<0.01);ERO1LmRNA表达与胰腺癌患者肿瘤分化程度、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部位无关(均P>0.05);生存分析示ERO1LmRNA高表达患者1、3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ERO1LmRNA低表达患者(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ERO1LmRNA表达量为胰腺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结论:ERO1L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胰腺癌的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为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
- 吕波朱新锋蔡常春郑小林
- 关键词:胰腺肿瘤氧化还原酶类肿瘤侵润
- 携带人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白细胞介素-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SG600-IL24和干扰素联合治疗裸鼠肝癌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利用携带人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MDA)-7/白细胞介素(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SG600-IL24与干扰素(IFN)联合治疗肝癌裸鼠移植瘤。方法构建携带人MDA-7/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SG600-IL24,单独使用该病毒或IFN以及两者联合治疗裸鼠肝癌模型,观察其抗肿瘤效应。结果成功构建携带人MDA-7/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SG600-IL24载体,SG600-IL24+IFN联合治疗组裸鼠平均生存时间为(111.20±2.60)d,与其他3组[对照组为(35.20±1.53)d,IFN组为(67.60±2.10)d,SG600-IL24组为(59.20±1.16)d]比较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且有3例生存时间超过120d,达到长期生存;SG600-IL24+IFN组裸鼠肝癌体积也明显小于SG600-IL24组或IFN组(P〈0.01)。结论溶瘤腺病毒SG600-IL24联合IFN对裸鼠人肝癌移植瘤模型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 肖朝文王从俊张辉李明杰郑小林薛新波
- 关键词:肝细胞白细胞介素-24溶瘤腺病毒基因治疗干扰素
- 长链非编码RNA CBR3-AS1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CBR3-AS1(lncRNA CBR3-AS1)在胆管癌(CCA)中表达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qRT-PCR检测lncRNA CBR3-AS1在CCA组织与癌旁组织以及CCA细胞与正常胆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分析lncRNA CBR3-AS1表达与CCA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率的关系。将胆管癌细胞分别转染lncRNA CBR3-AS1过表达质粒(过表达组)、阴性对照质粒(对照组)及lncRNA CBR3-AS1沉默序列(沉默组),用MTT实验与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结果:lncRNA CBR3-AS1的表达在胆管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在胆管癌细胞系中明显高于正常胆管上皮细胞(均P<0.01)。lncRNA CBR3-AS1表达与CCA患者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术后复发明显有关(P<0.05)。lncRNA CBR3-AS1高表达患者总生存率明显低于lncRNA CBR3-AS1低表达患者(P=0.004)。lncRNA CBR3-AS1表达(P=0.020)与TNM分期(P=0.014)是影响CCA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对照组CCA细胞比较,过表达组CCA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明显增高,沉默组CCA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lncRNA CBR3-AS1在胆管癌中表达升高,升高的lncRNA CBR3-AS1与CCA的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 吕波朱新锋蔡常春郑小林
- 关键词:胆管肿瘤肿瘤侵润
- Rac1和Pak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17年
- 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s-related C3 botulinum toxinsubstrate 1,Racl)是Rho家族(Ras homologue family,Rho)重要成员之一,p21蛋白活化激酶(p21-activated kinase 1,Pak1)是Rac1的效应物,是最早被鉴定的RHO GTP酶下游效应分子。Rac1和Pak1在多种肿瘤中异常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转移呈正相关[1-3],本文对胰腺癌中Rac1及Pak1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
- 龙官保肖朝文张俊赵新阳黎昕郑小林蔡常春
- 关键词:胰腺癌RACK1PAK1
- 长链非编码RNA MIF-AS1在肝癌中表达及其与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关系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IF-AS1(lncRNA MIF-AS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lncRNA MIF-AS1在94例肝癌及其癌旁组织,以及在不同肝癌细胞株与正常肝细胞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将肝癌细胞分别转染lncRNA MIF-AS1干扰序列(沉默组)、lncRNA MIF-AS1模拟物(过表达组)、阴性对照组序列(对照组)后,观察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变化,以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分子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lncRNA MIF-AS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在不同肝癌细胞系中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均P<0.05)。lncRNA MIF-AS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血清AFP水平、肿瘤大小、门静脉微癌栓、TNM分期明显有关(均P<0.05)。lncRNA MIF-AS1高表达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lncRNA MIF-AS1低表达患者(均P<0.05);lncRNA MIF-AS1表达是患者无瘤生存率与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细胞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沉默组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明显降低,上皮表型分子E-钙黏附蛋白表达升高,间质表型分子N-钙黏附蛋白及波形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过表达组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明显增强,E-钙黏附蛋白表达降低,N-钙黏附蛋白及波形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结论:lncRNA MIF-AS1在肝癌中表达升高,其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差密切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促进EMT过程有关。
- 胡走肖郑小林
- 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化
- 携带人mda-7/IL-24基因溶瘤腺病毒SG600-IL24构建及其选择性杀伤肝癌细胞的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携带人mda-7/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SG600-IL24对肝癌细胞选择性杀伤效应的机制。方法:构建携带人mda-7/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SG600-IL24后,用其分别感染肝癌细胞株HepG2、HCCLM3和正常肝细胞株L02。用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感染后,各细胞株STAT3以及其信号通路下游相关信号分子基因与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及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成功构建携带人mda-7/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SG600-IL24载体。SG600-IL24感染后,3种细胞的mda-7/IL-24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5)。两种肝癌细胞感染后,STAT3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其下游信号分子c-myc、Bcl-xl、Bcl-2、cyclin D2、survivin、MMP-2、MMP-9、XIAP、OPN、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Bax表达明显上调,均呈一定的时间依赖趋势(均P<0.05);p-STAT3蛋白在感染后上升,并在感染2 h达到峰值,随后下降。感染后,L02细胞中未见STAT3及其下游信号分子表达的变化(均P>0.05)。结论:携带人mda-7/IL-24基因溶瘤腺病毒SG600-IL24选择性杀伤肝癌细胞的机制可能与其选择性抑制肝癌细胞STAT3信号通路,而对正常肝细胞不产生明显影响。
- 肖朝文郑小林蔡常春郑建伟申铭
- 关键词:溶瘤腺病毒STAT3转录因子
- 三维可视化、荧光影像联合术中超声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三维可视化、荧光影像联合术中超声在针对原发性肝癌的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的2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专业软件建立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并规划手术路径,术中通过荧光影像技术和术中超声的导航,进行解剖性肝切除。结果22例病人均按术前规划顺利完成手术。21例病人吲哚菁绿染色均成功,有1例因肝硬化严重而导致肿瘤吲哚菁绿染色未成功,但亦通过术中超声顺利完成解剖性肝切除。病理结果:肝细胞癌20例,胆管细胞癌1例,混合型肝癌1例;切缘均为阴性。病人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随访2~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三维可视化、吲哚菁绿荧光影像联合术中超声对进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 杜秋国李凯张日新郑小林吴鑫华翁方泽朱岭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三维可视化术中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