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厚娟

作品数:8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水利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松林
  • 3篇植物
  • 3篇物种
  • 2篇地形
  • 2篇地形因子
  • 2篇油松
  • 2篇油松林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物种组成
  • 2篇木本
  • 2篇木本植物
  • 2篇径级
  • 2篇径级结构
  • 2篇黄河中游
  • 1篇动态特征
  • 1篇多样性
  • 1篇幼苗
  • 1篇禹门口
  • 1篇云冷杉

机构

  • 5篇山西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宋厚娟
  • 5篇郭东罡
  • 3篇郝占庆
  • 3篇叶吉
  • 3篇原作强
  • 3篇王绪高
  • 3篇蔺菲
  • 3篇郝婧
  • 2篇匡旭
  • 2篇赵冰清
  • 2篇张昭臣
  • 2篇邢丁亮
  • 2篇张青
  • 1篇房帅
  • 1篇王晓军
  • 1篇王芸芸
  • 1篇白中科
  • 1篇师帅
  • 1篇毕润成
  • 1篇吴兆飞

传媒

  • 3篇山西农业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环境与可持续...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平朔露天煤矿植被恢复区物种天然更新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2016年
以安太堡露天煤矿植被恢复区0.8ha"刺槐+榆树+油松混交模式"长期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平台,基于2010年和2015年两次幼苗幼树的调查数据,对植被恢复过程中主要更新物种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10-2015年间,样地内幼苗个体数由8587株减少为3673株,幼树个体数由307株减少为172株;从群落水平来看,幼苗在各生境类型下个体数量的分布略有差异。2010年的幼苗在样地四个角和中部呈聚集分布。幼苗个体数量的分布表现为高坡>高谷>山谷>低坡。而2015年呈高坡>山谷>高谷>低坡的趋势。幼树在不同生境类型下的个体数相差不多。无论在群落水平还是物种水平,幼苗幼树高度和生物因子共同影响幼苗幼树的存活。本研究为揭示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种群的天然更新和物种共存及维持机制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为优化复垦土地植被恢复模式和促进矿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张青毕润成吴兆飞宋厚娟白中科郭东罡
关键词:植被恢复
山西灵空山油松林主要乔木幼苗短期死亡动态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被引量:4
2017年
以山西灵空山油松林4 hm^2长期固定监测样地为平台,调查了2014年6月、2015年6月和2015年10月乔木幼苗的组成,选取其中个体数≥300株的7种幼苗作为研究对象,用相关性分析和Kruskal Wallis H检验的方法,探究油松林样地内主要乔木幼苗死亡个体空间分布和地形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2014年6月调查到乔木幼苗共16种,2015年6,10月调查的比2014年多1个种——山杨;3次调查中,幼苗个体最多的树种均为辽东栎,分别占同年幼苗个体数总量的49.96%,49.45%和49.32%,油松次之;辽东栎幼苗死亡个体分布与坡度(P=0.039)及坡位(P=0.014)相关;油松、甘肃山楂和山楂的幼苗个体死亡分布与坡度相关(P<0.05),且油松幼苗个体死亡分布与坡度相关性极显著(P=0.01)。该结果对进一步探究油松林乔木幼苗更新和地形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席朝骏王晓军宋厚娟赵冰清郝婧郭东罡
关键词:地形因子幼苗死亡率
灵空山油松林种子雨短期动态特征与地形因子相关性分析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解油松林种子雨组成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在灵空山油松林4hm2样地内,设置了24个种子收集器,定期收集并记录种子雨的种类及数量。2014年9月到2015年12月的观测数据表明:共收集到隶属于5科5属6种的种子与果实,种实数最多的树种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辽1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占总个体数的90%以上。对季节动态分析表明,物种数及数量都在秋季达到最大值。分析坡向、生境类型及坡度与种子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无明显的相关性。
梁新芳张青宋厚娟郭东罡
关键词:种子雨种子扩散地形
长白山区阔叶红松林残留片段木本植物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被引量:21
2014年
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植被,长白山区是阔叶红松林的核心分布区.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目前天然阔叶红松林只在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残留了一些面积不等的片段.为比较分析阔叶红松林在不同分布区的异同,以广义长白山区阔叶红松林残留片段为研究对象,依照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BCI)50 hm2热带雨林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12年在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和辽宁东部山区阔叶红松林残留片段分别建立了3个固定样地,对6个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定位调查.结果表明:6个样地共记录到木本植物69种,隶属于24科42属,其中槭树科为6个样地物种最丰富的科,区系组成均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同时混有亚热带成分;从物种多度、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看,各样地优势种明显;6个样地所有独立个体的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但各样地不同径级个体比例有很大差异,表明6个样地群落处于不同的演替阶段.各样地中重要值位于前3位物种的径级结构可分为倒"J"型、"L"型、单峰型和偏峰型4种类型;各样地主要树种随物种、径级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同一物种在不同样地的分布格局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宋厚娟叶吉师帅张昭臣匡旭邢丁亮原作强蔺菲蔡成军王绪高郝占庆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物种组成径级结构
长白山北坡云冷杉林和落叶松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被引量:27
2014年
云冷杉林是长白山北坡保存最完整的森林植被,而落叶松林是长白山的隐域性森林植被.为了更好地了解其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等基本特征,于2010年在长白山北坡自然保护区内分别建立了4 hm2的云冷杉林和落叶松林长期监测样地,对样地内所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了定位、调查和挂牌.结果表明:云冷杉林样地木本植物有22种,隶属于6科12属;落叶松林样地木本植物有22种,隶属于8科16属.两样地物种组成差异不大,区系组成基本上都属于北温带成分.云冷杉林样地木本植物独立个体数为8640株,包括分支数为9257株;落叶松林样地木本植物独立个体数为3696株,包括分支数为4060株.两样地优势种明显,云冷杉林样地,臭冷杉和长白落叶松处于优势地位,其重要值分别占所有物种的38.7%和23.9%;落叶松林样地,长白落叶松占绝对优势,其重要值占所有物种的61.9%.两样地群落更新良好,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云冷杉林样地,臭冷杉径级结构呈倒"J"型,长白落叶松径级结构呈正态分布;落叶松林样地,长白落叶松胸径≥10 cm个体的径级结构呈正态分布.主要物种空间分布在两个样地中随径级和空间尺度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格局,共有种在不同样地间表现出不同的格局.
匡旭邢丁亮张昭臣宋厚娟王芸芸房帅原作强叶吉蔺菲王绪高郝占庆
关键词:云冷杉林落叶松林物种组成径级结构
黄河中游(龙门—汾河入黄口)水分因子与湿地植物多样性的相关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以黄河中游(龙门—汾河入黄口)河漫滩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取样法设置了13个样地,并对各样地内水分因子进行了调查。同时引用山西大学上官铁梁植被生态课题组对以上样地内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测度结果,分析了各个多样性指数和水分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并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黄河中游湿地植被的物种丰富度与均匀度受到地下水埋深、土壤含水率的影响,与河流宽度、河岸距离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黄河中游湿地植被的功能丰富度和功能离散度受到地下水埋深和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功能均匀度与各水分因子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河流宽度与河岸距离对功能多样性未造成影响。
贾蕙君李帅郝婧宋厚娟郭东罡
关键词:黄河中游多样性
黄河中游(禹门口—汾河入黄口)区域水资源生态赤字的动态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它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发展以及一切经济活动。黄河中游(禹门口—汾河入黄口)作为黄河三角洲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与能源供应基地,其区域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赤字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基于生态足迹的相关理论,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探究农业产业和生态足迹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虽然临猗县的生态赤字伴随着其农业用水量的降低而降低,但是由于在其产业比例关系中,农业所占比例非常大,因而在3个研究县市里,其生态赤字情况最为严重;并就如何改善水资源生态赤字进行了讨论,提出建议。
李睿佳宋厚娟赵冰清郝婧郭东罡
关键词: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赤字
取样面积对森林木本植物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通过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推断潜在的生态学过程或影响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许多研究发现,即使同一物种,其空间分布格局也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其原因除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外,研究尺度(取样面积)的不同可能也是差异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基于长白山25 hm2温带阔叶红松林样地胸径?1 cm木本植物数据,使用相对邻近密度?函数,探讨不同取样面积对样地内木本植物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取样面积较小时(<1 hm2),大多数物种呈随机分布,随着取样面积的增加,呈聚集分布的物种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2)大部分物种的聚集程度随取样面积的增加而增加,但各物种的聚集程度存在显著差异;(3)在取样面积较大时(?1 hm2),物种的聚集程度随物种多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在取样面积较小时(<1 hm2),物种聚集程度与多度的关系则不明显.该研究结果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物种空间分布格局的认识,进而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其潜在生态学过程或影响机理.
宋厚娟叶吉蔺菲原作强郝占庆王绪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