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绪高

作品数:61 被引量:1,410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篇农业科学
  • 15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7篇松林
  • 16篇阔叶
  • 16篇阔叶红松
  • 15篇阔叶红松林
  • 15篇红松林
  • 12篇长白山阔叶红...
  • 8篇群落
  • 7篇植物
  • 7篇森林景观
  • 7篇火烧迹地
  • 7篇迹地
  • 6篇地形
  • 6篇演替
  • 6篇物种
  • 5篇生态系统
  • 5篇树种
  • 5篇群落结构
  • 5篇木本
  • 5篇木本植物
  • 5篇径级

机构

  • 60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西北工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辽宁大学
  • 2篇河南城建学院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中山大学
  • 1篇绥化学院
  • 1篇云南西双版纳
  • 1篇吉林省长白山...

作者

  • 61篇王绪高
  • 24篇郝占庆
  • 24篇叶吉
  • 23篇原作强
  • 23篇蔺菲
  • 18篇李秀珍
  • 10篇房帅
  • 9篇贺红士
  • 9篇李步杭
  • 8篇解伏菊
  • 7篇张健
  • 7篇胡远满
  • 6篇姚晓琳
  • 5篇师帅
  • 5篇邢丁亮
  • 4篇匡旭
  • 4篇孔繁花
  • 4篇张昭臣
  • 4篇肖笃宁
  • 3篇王芸芸

传媒

  • 15篇应用生态学报
  • 12篇生态学杂志
  • 8篇生态学报
  • 6篇生物多样性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科学通报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福建林学院学...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首届中国植物...
  • 1篇第十届全国生...

年份

  • 5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3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典型温带树种固碳速率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陆地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碳中和背景下,如何持续增加森林碳库储量以及提高森林碳汇功能,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合理的树种配置是提升森林质量和碳汇能力的基础。【方法】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固定样地连续15年(2004−2019年)4次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主要树种对地上生物量碳库储量贡献,比较不同树种固碳速率差异及在时间上的相关性。【结果】(1)2019年阔叶红松林地上生物量为(282.5±102.8)Mg/hm^(2),过去15年间年均净固碳速率约为1.0 Mg/hm^(2),在3个监测周期(2004−2009年、2009−2014年和2014−2019年)内的固碳速率分别为1.54、0.73和0.76 Mg/(hm^(2)·a);(2)样地内地上生物量最高的7个树种(紫椴、红松、蒙古栎、水曲柳、春榆、色木槭和大青杨)累计贡献量占整个群落总地上生物量的96.2%,其中紫椴、水曲柳和蒙古栎3个树种贡献了73.6%;(3)紫椴、水曲柳、蒙古栎、红松和春榆5个树种种群数量持续下降,而其平均胸径和地上生物量均呈现增加趋势,表明其大径级个体的固碳作用持续增强;(4)主要树种固碳速率存在明显差异(−0.97%~0.77%),其中具有复叶结构的水曲柳是地上生物量积累速率最快的树种,年均增速约为0.77%,其后依次是紫椴(0.60%)、春榆(0.54%)、蒙古栎(0.38%)、红松(0.09%)、色木槭(−0.46%)和大青杨(−0.97%);(5)7个种群在3个监测周期内表现出不同的增长动态,其中紫椴和色木槭、蒙古栎和红松、水曲柳和春榆之间表现出较高的正向波动关系,大青杨和春榆呈负向关系。因此,固碳速率在树种间存在时间上的异步性。【结论】该研究揭示的典型温带树种固碳规律、树种间固碳速率在时间上的异步性特点可为本地区植树造林实践中树种选择及配置提供一定的参考。
原作强原作强毛子昆蔺菲蔺菲房帅叶吉郝占庆
关键词:生长速率
基于NDVI的不同火烧强度下大兴安岭林火迹地森林景观恢复被引量:20
2005年
利用LANDSATTM影像,通过分类、提取森林景观类型及NDVI值,在较大尺度上探讨了火烧区火烧强度与森林景观格局、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表明,火烧区森林总体恢复情况较好。恢复状况与火烧强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火烧强度越高,恢复状况越差。重度火烧区的针叶林景观所占比重低且生长状况较差;沼泽面积高于未火烧对照区,这一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在全球变化气温升高的背景下,应防止寒温带针叶林的退化以及林地沼泽化。在三种主要森林类型(针叶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中,针阔叶混交林是生长状况最好的。
解伏菊肖笃宁李秀珍王绪高夏少华赵玉柱
关键词:NDVI森林景观
长白山区阔叶红松林残留片段木本植物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被引量:21
2014年
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植被,长白山区是阔叶红松林的核心分布区.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目前天然阔叶红松林只在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残留了一些面积不等的片段.为比较分析阔叶红松林在不同分布区的异同,以广义长白山区阔叶红松林残留片段为研究对象,依照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BCI)50 hm2热带雨林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12年在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和辽宁东部山区阔叶红松林残留片段分别建立了3个固定样地,对6个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定位调查.结果表明:6个样地共记录到木本植物69种,隶属于24科42属,其中槭树科为6个样地物种最丰富的科,区系组成均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同时混有亚热带成分;从物种多度、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看,各样地优势种明显;6个样地所有独立个体的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但各样地不同径级个体比例有很大差异,表明6个样地群落处于不同的演替阶段.各样地中重要值位于前3位物种的径级结构可分为倒"J"型、"L"型、单峰型和偏峰型4种类型;各样地主要树种随物种、径级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同一物种在不同样地的分布格局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宋厚娟叶吉师帅张昭臣匡旭邢丁亮原作强蔺菲蔡成军王绪高郝占庆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物种组成径级结构
大兴安岭北坡森林景观火后恢复及演替模式研究
王绪高
关键词:LANDIS人工造林
林火迹地森林恢复研究进展被引量:43
2003年
火灾对森林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火后如何恢复森林是人们面临的关键问题 ,为了掌握火灾后迹地的变化及演替规律 ,使森林生态系统向良性发展 ,国内外专家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国内外的研究进行综述与比较 ,为完善该领域的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 。
孔繁花李秀珍王绪高赵善伦石秉路高振岭
关键词:火烧迹地演替规律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恢复森林火灾
大兴安岭森林景观在不同火干扰及人工更新下的演替动态被引量:22
2006年
该文应用LANDIS模拟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森林景观1987年特大火灾后,在不同的火干扰条件(不模拟火、火烧轮回期为150年和325年)和不同人工更新方式(完全自然更新、种植落叶松和种植樟子松),3×3种(共9种)模拟方案下300年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火烧轮回期为150年条件下的火烧明显比火烧轮回期为325年方案下的火烧频繁,总的过火面积也多,但前者以轻度火为主,后者以重度火为主.而人工更新下(无论是种植落叶松还是种植樟子松)过火面积要高于自然更新下的过火面积.造林树种的不同对火也有较大的影响,种植樟子松方案下的过火面积相对较大.不同火干扰条件不仅会影响森林主要物种组成面积,而且还会造成其年龄结构的巨大差异.一般而言,火烧轮回期长有利于低耐火性物种,火烧轮回期短有利于高耐火性物种.但如果物种具有很强的种子扩散和定居更新能力,无论该物种的耐火性高还是低,火烧轮回期短则更利于该物种的生存,但幼龄林所占的比重较大.不同的种植更新方案对于森林物种有显著的影响,可以明显地增加所种植的物种在该区所占的比例.
王绪高李秀珍贺红士
关键词:LANDIS森林演替
生物多样性与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几个关键问题被引量:25
2008年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间的关系,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近年来已成为关注的热点。首先,生物多样性在复杂的时空尺度上维持着生态系统过程的运行,是生态系统功能得以维持的生物基础;其次,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恢复能力及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的物质基础。生态系统健康的维持取决于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可再生能力和生产力,维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管理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第三,对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生态过程的认识,而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又是认识和了解生态过程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异质性、种间关系及关键种、外来物种入侵、"绿色沙漠"等问题的论述,阐述了生物多样性与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我国所面临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陈亮王绪高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健康
近地面激光雷达点云密度对森林冠层结构参数提取准确性的影响
2023年
基于激光雷达技术获取冠层结构为森林生态学研究增加了新的维度。搭载于多旋翼无人机的近地面激光雷达相比于固定翼有人机的机载激光雷达,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获取森林群落样地高密度点云。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局部低密度点云数据,影响了冠层结构参数提取的准确性。使用4块森林动态样地的近地面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利用航带分解方法分析各样地低密度样方成因;采用点云抽稀模拟算法计算并拟合偏差曲线,对比不同样地、参数和取样尺度间的点云密度对冠层结构参数提取准确性的影响;根据偏差曲线计算各条件下保证参数提取准确性的最低点云密度。结果发现:1)低密度区域主要受地形或(和)近地面遥感设计规划的影响。地形复杂的测区(西双版纳和古田山样地),遥感规划难度大,整体难以获取高密度点云(在30点/m^(2)左右),容易在沟谷和高海拔处出现低密度样方。平坦测区(长白山两块样地)虽可获取高密度点云(均超过150点/m^(2)),但欠佳的遥感规划设计导致长白山1测区北部出现1hm^(2)低密度区域。2)冠层参数提取准确性随点云密度减少而迅速降低,呈负指数幂函数关系。这一变化趋势在不同参数和尺度间差异较大,但在各样地间无显著差异。3)根据偏差曲线拟合结果,点云密度达到16点/m^(2)可以实现5—20 m取样尺度下冠层结构参数提取准确度达95%。综上,为更好的将近地面激光雷达技术应用在森林生态学研究中,应注重外业遥感作业方案的合理性,充分考虑地形的影响,在源头把控数据质量;如果数据存在低密度点云的情况,应适当放宽取样尺度并慎重提取对点云密度较为敏感的冠层结构参数。
王舶鉴蔺菲房帅王宁宁胡天宇任海保米湘成林露湘原作强原作强王绪高
关键词:激光雷达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3个常见树种径向生长的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17年
为探究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因子,基于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样地中3个常见树种红松、紫椴、蒙古栎连续5年的生长环监测数据,分析各树种的季节生长变化,比较树种间的生长速率差异,并分析初始径级、邻体树木竞争、土壤、地形因素等对不同树种径向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3个树种径向生长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树木于5月末开始生长,7月是生长旺盛期,8月底生长开始减缓,于10月中下旬停止生长.3个树种的径向相对生长率存在显著差异,蒙古栎相对径向生长率显著高于红松和紫椴,该差异在小、中径级个体中表现更为显著.3个树种径向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邻体树木的竞争显著抑制了红松和蒙古栎的径向生长,而紫椴的径向生长主要受初始径级、土壤和地形等因子的影响.
蔡礼蓉匡旭房帅原作强蔺菲叶吉郝占庆王绪高
关键词:生长环地形
森林冠层食叶昆虫取食水平的定量方法与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森林冠层叶片被取食水平具有高度的时空变异性。本文论述了定量冠层昆虫取食水平的研究意义和方法,分析了各类取样方法和技术的优缺点,并对国内相关研究案例进行了评述。本文将定量冠层食叶昆虫取食水平的研究方法区分为针对绿叶样品的方法和针对落叶样品的方法。对冠层内绿叶的取样包括破坏性采叶法和原位连续观测法,依据取样技术又可分为基于地面的取样技术和基于冠层的取样技术。针对落叶样品的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对林分内的凋落叶进行系统性采样、测定叶面积缺失比例、继而评估林分尺度上冠层昆虫取食水平的方法。文末提出了与森林昆虫取食相关的3个重点研究领域。
王晓伟姬兰柱王绪高安琳莉燕丽波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植食性昆虫取食叶面积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