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成
-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肾损伤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6年
-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AKI具有高发病率和病死率,即便是血肌酐轻度升高也可增加死亡率。一项AKI世界发生率的Meta分析显示:成人与儿童AKI的发生率分别为21.6%、33.7%,死亡率分别为23.9%、13.8%。
- 杨焕芳何永成
-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生物标志物发病机制
- 肾病综合征伴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及病理分析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分析肾病综合征(NS)伴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上防治AKI及改善其预后提供依据。方法筛选住院的NS患者(228例),根据是否发生AKI将其分成AKI组(50例)和非AKI组(17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类型,并运用回归方程分析影响AKI发生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NS患者AKI的发生率为21.9%。与非AKI组相比,AKI组患者年龄轻、肾小球滤过率(e GFR)<60 m L/(min·1.73 m2)的患者人数比例高、利尿剂使用率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应用率低。AKI组病理以微小病变肾病(MCD)最常见,非AKI组以膜性肾病(MN)最常见,且AKI组患者肾损伤病理类型以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多见。使用利尿剂、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基线血尿素氮水平升高和镜下血尿阳性是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430、1.187、1.414和5.390。在50例NS伴发AKI患者中,肾功能恢复者42例,未恢复者8例。与未恢复者相比,肾功能恢复者年龄较轻,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较低。平均动脉压与NS伴发AKI患者肾功能恢复独立相关(OR=1.067)。结论 NS患者AKI的发生率为21.9%,病理以MCD最常见,且多伴有肾小管-间质损伤。使用利尿剂、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基线血尿素氮水平升高和镜下血尿阳性是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平均动脉压升高与NS伴发AKI患者肾功能恢复独立相关。
- 杨焕芳万启军何永成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急性肾损伤预后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狼疮性肾炎肾功能及肾脏预后的关系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肾功能的关系及其对肾脏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93名病理证实的LN患者,根据NLR中位值(NLR=3.175)分成高NLR组与低NLR组,比较2组之间临床、实验室及病理指标间的差异,分析NLR与eGFR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分层及交互作用分析探讨不同指标对二者关系间的影响,利用Cox回归分析NLR对肾脏预后的影响。结果:(1)与低NLR组相比,高NLR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eGFR、新月体比例高,淋巴细胞计数低(均P<0.05)。(2)NLR与eGFR呈负相关(r=-0.278,P=0.007)。(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得出NLR是eGFR的独立危险因素(β=-1.96,P=0.029)。(4)亚组分析发现在高白细胞组或低LDL组患者中,NLR是eGFR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而在低白细胞组或高LDL组患者中,NLR与eGFR关系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分组未影响二者间关系。(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NLR为LN患者肾脏预后的危险因素(HR=1.11,P=0.047),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未发现NLR对LN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作用。结论:NLR与LN患者肾功能水平独立相关,且NLR与肾功能的独立关系受白细胞计数及LDL水平影响。此外,NLR水平是肾脏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探讨NLR是否为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周丽胡豪飞何永成
-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NLR炎症状态肾功能
- 血友病合并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选择
- 2017年
-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种发病率为万分之一的X-性连锁的先天性出血性疾病,是由于凝血因子基因突变而导致相关的凝血因子VIII(FVIII)(血友病A)或者因子IX(FIX)(血友病B)缺乏而引起的[1]。临床上,血友病以关节、肌肉、内脏和深部组织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出血难止为特征[2]。
- 赵悦万启军何永成
- 关键词:肾脏替代治疗终末期肾脏病出血性疾病DIALYSIS腹透液
-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肾小球微血栓形成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与GMT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1日~2018年04月30日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肾穿刺活检确诊为LN的患者109例,根据纳排,共100例LN患者纳入研究。按是否有肾小球微血栓(glomerular microthrombosis,GMT)形成分为有GMT形成组(GMT组)与无GMT形成组(Non-GMT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病理指标等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红蛋白水平是否是GMT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曲线拟合分析血红蛋白水平与微血栓发生率的关系。结果:与Non-GMT组相比,GMT组患者年龄大(P=0.021),血压较高(P<0.05),尿蛋白定量、血清尿酸水平增加(P<0.05),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eGFR、血清C3水平偏低(P<0.05)。GMT组患者病理类型更多表现为Ⅳ型LN。与Non-GMT组相比,GMT组患者病理活动指标:新月体形成、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核碎裂、白金耳、内皮增生等表现更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红蛋白水平是GMT形成的独立保护因素(OR=0.954,P=0.00016)。进一步平滑曲线分析发现血红蛋白水平与GMT呈曲线关系,血红蛋白水平越高,GMT发生率越低。分层交互作用发现狼疮活动较轻时(狼疮活动评分≤14分),LN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是GMT形成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当血红蛋白水平<107.5 g/L,可作为诊断LN患者GMT形成的重要标志。结论:血红蛋白水平与GMT形成密切相关,对于诊断GMT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 操长春胡豪飞周丽魏径虹廖德汉朱日兴邓志勇吴维涛尹盼盼肖鸿莉何永成
- 关键词:血红蛋白GMT
- 抗凝血酶Ⅲ与肾病综合征被引量:7
- 2019年
- 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高凝状态,血栓及栓塞并发症发生率高。抗凝血酶Ⅲ作为体内重要的抗凝血因子,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凝血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抗凝血酶Ⅲ与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血栓和栓塞并发症、肾综缓解率等关系,其在抗凝治疗中的作用及对抗凝治疗选择的影响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抗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周丽周丽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