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丽 作品数:17 被引量:20 H指数:2 供职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新冠疫苗接种后结节性类天疱疮一例 2023年 患者,男,68岁。躯干及四肢丘疹、结节伴瘙痒8个月。发病前3天患者注射第一剂新冠疫苗,注射第二剂后症状加重。结合组织病理、直接免疫荧光等检查,诊断为结节性类天疱疮。给予雷公藤多苷、米诺环素、硫唑嘌呤及强效糖皮质激素软膏等治疗3个月,病情逐渐好转。 周芯宇 李凡 周兴丽 李薇 蒋献关键词:类天疱疮 结节性 大疱性 天疱疮患者143例双向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总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天疱疮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1日-2016年2月29日于本院诊治的天疱疮患者资料,随访时间至少12个月,对人口学特征、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43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 60,平均发病年龄为(46. 83±12. 40)岁;非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组9例,7例患者病情控制可;糖皮质激素治疗组(PV组+PF组) 66例,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组(PV组+PF组) 64例,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组(PV组+PF组)疗效优于糖皮质激素治疗组(PV组+PF组);糖皮质激素治疗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组患者均出现不良反应,严重者出现隐球菌性脑膜炎、肺部感染、骨髓抑制、股骨头坏死。结论天疱疮多见于中年女性;轻度天疱疮可予非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疗效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 王莲 闫薇 李萌萌 周兴丽 Ojaswi Pradhan 刘宏杰 谭婧 周旭 李薇关键词:天疱疮 激素 免疫抑制剂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手部瘢痕挛缩畸形手术松解全厚皮片植皮一例 2024年 患儿男,6岁。因“发现全身大疱5年余,双手活动受限2年余”于2023年7月入院。患儿出生时即发现全身大疱,经基因检测发现COL7A1突变,确诊为“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DEB)”;于2年前发现双手各指活动逐渐受限,手指间瘢痕粘连、牵拉,为改善右手功能于我院就诊。入院检查:双手5指瘢痕粘连,各手指内收、外展及屈伸功能严重受限;全身可见皮肤表面不平整,干燥脱屑,易剥脱;躯干四肢散在水疱及糜烂面,部分糜烂面见痂壳覆盖;余部位可见色素沉着、瘢痕。诊断:双手瘢痕挛缩;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EB)。 吴贝依 许学文 周兴丽 李薇 张玉婷 肖海涛关键词: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瘢痕挛缩畸形 皮片移植 黏膜类天疱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1年 黏膜类天疱疮是一组以黏膜受累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上皮下水疱病。最常见的病变为累及任何黏膜部位反复出现的水疱、大疱伴糜烂。皮损愈合后形成的瘢痕是其特异性的临床标志。发病主要与多种抗基底膜带的自身抗原相关,包括BP180、BP230,层黏连蛋白332、整合素α6β4等。诊断需基于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直接免疫荧光。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受累部位进行多学科联合诊治。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是其主要治疗药物。 周兴丽 李薇关键词:基底膜带 BP180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3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患者的临床、免疫病理及治疗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30日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诊断明确的EBA患者临床表现、免疫病理特点及治疗预后情况。采用自身免疫水疱性疾病皮损严重程度评分(ABSIS)评估EBA患者皮损严重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瘙痒情况。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分与瘙痒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共纳入EBA患者13例,包括男9例,女4例,就诊年龄(49.0±20.6)岁,ABSIS评分为(24.2±10.7)分;1例为经典型EBA,其余12例均为炎症型EBA。6例伴黏膜累及,均累及口腔黏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瘙痒,瘙痒VAS评分为(5.6±2.2)分;12例炎症型EBA患者中9例瘙痒VAS评分≥5分,而1例经典型EBA瘙痒VAS评分仅为2分;ABSIS评分与瘙痒VAS评分无相关性(r=-0.02,P>0.05)。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下裂隙或水疱形成,在炎症型EBA中真皮浅层小血管周围有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示皮肤基底膜带线状IgG沉积,其中12例同时伴基底膜带C3线状沉积,5例有IgA线状沉积,2例伴IgM沉积。13例患者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示IgG均沉积在盐裂皮肤的真皮侧。1例(1/10)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3例(3/9)总IgE水平升高。13例EBA患者中,11例采用系统糖皮质激素(相当于泼尼松10~100 mg/d)治疗,另2例单用或联合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柳氮磺吡啶、硫酸羟氯喹、盐酸米诺环素等。13例患者共随访34.0(27.5,66.0)个月,其中8例停止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2例治疗中达到完全缓解,1例达最小量治疗的部分缓解,2例病情未控制。停止治疗及治疗中完全缓解的时间为6.0(3.8,17.5)个月。结论EBA患者中炎症型较常见,均伴不同程度瘙痒,伴黏膜损害者以口腔黏膜累及为主。经单独系统糖皮质激素� 夏登梅 周兴丽 周兴丽 王觅 李佶姝 王怡怡 李晓红 李晓红关键词:皮肤疾病 水疱大疱性 瘙痒症 低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激素成功治疗难治性寻常型天疱疮一例 被引量:1 2021年 天疱疮是一组由B细胞介导的罕见的危及生命的自身免疫性疱病,表现为黏膜和(或)皮肤水疱和糜烂,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是其最常见的亚型。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是一种人-小鼠嵌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通过靶向B细胞的特异性CD20跨膜糖蛋白来消耗正常和致病性B细胞。本文报道了一名糖皮质激素联合环胞素治疗口腔皮损控制不佳的PV患者,使用低剂量RTX(500mg×1次)治疗后病情好转。 詹同英 周兴丽 王觅 王婷婷 李薇关键词:寻常型天疱疮 环孢素 利妥昔单抗 硫唑嘌呤致NUDT15杂合突变天疱疮患者骨髓抑制一例 被引量:2 2017年 患者男,49岁,因口腔反复糜烂1年,加重伴皮肤红斑、水疱1个月就诊。结合组织病理和天疱疮抗体检查,确诊为寻常型天疱疮。予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1个月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计数下降,停用硫唑嘌呤,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150 μg皮下注射1次后,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硫唑嘌呤用药相关基因分型检测示,NUDT15(JZ274)杂合突变型,TPMT*2、TPMT*3C、ITPA均为野生纯合型。诊断:硫唑嘌呤致骨髓抑制。 王莲 周燕虹 周兴丽 吕小岩 曾昕 李薇关键词:硫唑嘌呤 天疱疮 杂合子 骨髓 新生儿寻常型天疱疮一例 2017年 患儿 男,3日龄,因"躯干、四肢部分皮肤破溃、糜烂3d"于2016年7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患儿3d前即出生时被发现头面部、四肢及腹股沟处皮肤部分破溃、糜烂,系第1胎第1产,自然出生,出生胎龄36周,生后l、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产程中无外伤.其母36岁,2016年4月因"口腔糜烂1个月"于华西口腔医院就诊,其时孕24周,未行病理活检,于我院完善外周血抗桥粒芯糖蛋白(Dsg)l抗体和3抗体检测,分别为1.69 x 10^5 U/L(>0.15 x 10^5U/L为阳性)、1.97x 10^5 U/L(>0.1x10^5 U/L为阳性),诊断为"寻常型天疱疮",并接受口服泼尼松(30 rr/d)治疗,口腔病损有所控制,其后不规则服药,其母亲孕期产前检查包括梅毒等性病检查无异常. 王莲 黄旭蕾 杨眉 周兴丽 李薇关键词:寻常型天疱疮 新生儿 APGAR评分 口腔糜烂 皮肤破溃 桥粒芯糖蛋白 交界型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合并肾病综合症1例报告 丁丽 周兴丽 Pradhan Ojaswi Krista Shrestha 杜晓萍 杨梅 雷松 李薇改良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用于背部巨大脂肪瘤切除术后缝合1例 被引量:3 2020年 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细胞所组成的常见良性间叶组织肿瘤,位于项背部的巨大脂肪瘤后切除后使用传统间断垂直褥式缝合后由于皮肤外翻时切口容易形成血块,以及较大包块切除术后可能遗留死腔导致皮下血肿,切口不易恢复,且局部外形不良,我科治疗1例背部巨大脂肪瘤老年男性患者,手术切除后采取改进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术后患者切口恢复情况良好,同时达到美容修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李二龙 周兴丽 丁丽关键词:脂肪瘤 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