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红

作品数:13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3篇天疱疮
  • 3篇皮肤
  • 2篇大疱
  • 2篇大疱性
  • 2篇血浆
  • 2篇血浆置换
  • 2篇银屑
  • 2篇银屑病
  • 2篇脓疱
  • 2篇脓疱型
  • 2篇脓疱型银屑病
  • 2篇落叶型
  • 2篇落叶型天疱疮
  • 2篇分子
  • 1篇大疱性表皮松...
  • 1篇大疱性表皮松...
  • 1篇大疱性类天疱...
  • 1篇单抗
  • 1篇单抗治疗

机构

  • 1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2篇李晓红
  • 3篇陈吉辉
  • 2篇李薇
  • 2篇曹琳
  • 2篇赵淑清
  • 2篇闫薇
  • 2篇刘旭阳
  • 2篇周兴丽
  • 1篇魏欣
  • 1篇李晓华
  • 1篇夏登梅
  • 1篇郝丹
  • 1篇项红梅
  • 1篇陈晓明
  • 1篇王云
  • 1篇邹琴
  • 1篇王觅
  • 1篇李桐
  • 1篇马嘉
  • 1篇冯尘尘

传媒

  • 2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第三届国际葡...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院外治疗遵医行为的调查
2009年
目的:了解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在院外治疗期间的遵医行为情况,为院外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50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的院外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50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中,在院外不能正确地按医嘱进行治疗的情况为:有124人次为不完全遵医,有25人次为完全不遵医。在各因素中,遵医程度差的项目分别是定期门诊复查、自我监测、饮食治疗及药物治疗。结论:帮助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了解疾病,并提高自觉遵医行为是非常必要的,提高遵医行为不仅可控制疾病,还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同时也是减少并发症以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关键。
陈吉辉赵淑清李晓红
关键词: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遵医行为
血浆置换治疗1例落叶型天疱疮伴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陈吉辉李晓红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3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患者的临床、免疫病理及治疗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30日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诊断明确的EBA患者临床表现、免疫病理特点及治疗预后情况。采用自身免疫水疱性疾病皮损严重程度评分(ABSIS)评估EBA患者皮损严重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瘙痒情况。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分与瘙痒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共纳入EBA患者13例,包括男9例,女4例,就诊年龄(49.0±20.6)岁,ABSIS评分为(24.2±10.7)分;1例为经典型EBA,其余12例均为炎症型EBA。6例伴黏膜累及,均累及口腔黏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瘙痒,瘙痒VAS评分为(5.6±2.2)分;12例炎症型EBA患者中9例瘙痒VAS评分≥5分,而1例经典型EBA瘙痒VAS评分仅为2分;ABSIS评分与瘙痒VAS评分无相关性(r=-0.02,P>0.05)。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下裂隙或水疱形成,在炎症型EBA中真皮浅层小血管周围有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示皮肤基底膜带线状IgG沉积,其中12例同时伴基底膜带C3线状沉积,5例有IgA线状沉积,2例伴IgM沉积。13例患者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示IgG均沉积在盐裂皮肤的真皮侧。1例(1/10)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3例(3/9)总IgE水平升高。13例EBA患者中,11例采用系统糖皮质激素(相当于泼尼松10~100 mg/d)治疗,另2例单用或联合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柳氮磺吡啶、硫酸羟氯喹、盐酸米诺环素等。13例患者共随访34.0(27.5,66.0)个月,其中8例停止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2例治疗中达到完全缓解,1例达最小量治疗的部分缓解,2例病情未控制。停止治疗及治疗中完全缓解的时间为6.0(3.8,17.5)个月。结论EBA患者中炎症型较常见,均伴不同程度瘙痒,伴黏膜损害者以口腔黏膜累及为主。经单独系统糖皮质激素�
夏登梅周兴丽周兴丽王觅李佶姝王怡怡李晓红李晓红
关键词:皮肤疾病水疱大疱性瘙痒症
自行注射过量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致严重毒副反应1例被引量:3
2017年
1病例报告 患者,21岁,未婚,因躯干丘疹、红斑、口腔溃疡3天,于2016年12月1日入我院皮肤科。入院前10天患者因“停经50^+天”,于当地医院行妇科彩超、血β-HCG检查,诊断为“异位妊娠”。入院前6天自行注射“甲氨蝶呤50 mg/d”,连续3天。此后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有轻度腹痛,无恶心、呕吐等不适。
项红梅李晓华邹琴李晓红
关键词:甲氨蝶呤严重毒副反应
从分子水平提高对临床个案的认识
刘旭阳李晓红
皮肌炎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2024年
患者男,48岁,背部紫红斑4个月余,累及面部伴肌肉疼痛2个月。查体:颈部肌力Ⅳ-级,左上臂肌力Ⅳ+级。皮肤科情况:面部、上臂、躯干散在紫红色斑片、鳞屑,双膝伸侧Gottron征。辅助检查示:抗核抗体1∶320(核仁型胞浆颗粒型),抗双链DNA抗体>300.00 IU/mL,抗U1-nRNP抗体/Sm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2+)。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棘层轻度增厚,灶性基底细胞液化,血管周围中等量淋巴细胞浸润,似见黏液沉积。阿新蓝染色:真皮浅层胶原纤维间少量阳性。肌肉活检提示炎性肌病改变。住院期间,患者出现严重且顽固的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特异性抗体阳性。诊断:皮肌炎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给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病情改善。院外随访4个月余,患者血小板及其他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
陈妍静李桐李晓红张雪毓闫薇
关键词:皮肌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中央角膜厚度还能告诉我们什么?
刘旭阳魏欣李晓红王云马嘉陈晓明
重症药疹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护理一例
2013年
1病例介绍患者男,42岁,2+个月前因"发热、胸腔积液"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口服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治疗。10 d前因关节疼痛口服美洛昔康,背部出现散在红斑、丘疹伴瘙痒,7+d前出现高热(最高体温40.5℃),4+d前因皮损累及面部被当地医院诊断为"药物性皮炎",
曹琳李晓红
关键词:重症药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护理
血浆置换治疗一例难治性落叶型天疱疮伴感染的护理被引量:2
2014年
落叶型天疱疮是一种累及皮肤和黏膜的自身免疫性疱病,早期损害常限于头皮、面部和躯干上部,而后逐渐发展至全身,伴有大小不等的水疱,易破溃、有渗液、脱屑,伴恶臭[1]。临床上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难度大。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是根据血液中有形成分不同比重,通过离心分离血浆,进行置换,除去血浆中某些与发病有关的有害成分,从而减轻症状和缓解病情的方法[2]。2013年6月,我科采用血浆置换治疗1例难治性落叶型天疱疮伴感染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陈吉辉赵淑清李晓红高中香
关键词:血浆置换护理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16周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评价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应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的BP患者临床、实验室资料及新冠感染情况,选择大疱性类天疱疮疾病面积指数评分(BPDAI)和瘙痒数字评分量表(NRS)评价BP患者的皮损严重程度和瘙痒情况,Karnofsky评分评价患者功能状态,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版评估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16例患者,随访16周后,8例(50%)达到疾病控制,6例(37.5%)达到疾病完全缓解,2例(12.5%)因疗效不佳或严重不良反应停用。BPDAI评分(8.37±9.45)和NRS评分(3.2±1.05)较治疗前(38.38±21.90;8.8±0.65)均明显下降,Karnofsky评分由基线(44.67±23.01)升高至(79.33±19.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6例患者中3例(18.7%)感染新冠,对症或局部治疗后好转;其余病情稳定。1例(6.25%)出现呼吸衰竭、粒细胞下降,1例(6.25%)出现全身大汗,2例(12.5%)出现局部不良反应,未报道其他不良事件。结论:新冠感染疫情对于本次纳入的BP患者疾病管理未造成明显影响,度普利尤单抗治疗BP疗效好且安全性较高。
周昱希李佶姝王金秋李晓红冯尘尘周兴丽李薇
关键词:大疱性类天疱疮临床疗效安全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