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阳 作品数:12 被引量:33 H指数:3 供职机构: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地西他滨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或半量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目前地西他滨(DAC)联合预激方案是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案。文章比较DAC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方案和DAC联合半量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和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不耐受标准化疗的髓系肿瘤(AML、MDS-EB-1或MDS-EB-2)患者48例,其中22例接受DAC联合ATRA组,26例接受DAC联合半量预激组,比较2组患者的总体反应率(ORR)、总生存(OS)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DAC联合ATRA组、DAC联合半量预激组ORR分别为86.4%和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3);DAC联合半量预激方案中位起效疗程为1个疗程,DAC联合ATRA中位起效疗程为2个疗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DAC联合ATRA组、DAC联合半量预激组中位OS时间分别为26.2和24.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DAC联合半量预激组3~4级血细胞减少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DAC联合ATRA组(84.6%vs 54.5%,P=0.029)、(76.9%vs 45.5%,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3)。DAC联合ATRA组粒缺时间、红细胞及血小板输注量均低于DAC联合半量预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C联合ATRA和DAC联合半量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髓系肿瘤的疗效相当;但后者起效更快,前者具有更好的治疗安全性及耐受性。 刘月 曹阳 谢晓宝 顾荃 韦玮 王飞 岳延华 林榕榕 林艳 董伟民 顾伟英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地西他滨 全反式维甲酸 DTA突变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DTA(DNMT3A、TET2、ASXL1)突变在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80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患者的150种基因突变情况,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80例AML患者中,有83例(46.1%)患者检出DTA基因突变。与无DTA突变组相比,DTA突变组患者年龄更大(P<0.001)。DTA突变型组较无DTA突变组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及无病生存时间(DFS)均明显缩短(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P<0.001)、伴DTA突变(P=0.018)、预后中等(相对于预后良好)(P=0.005)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DTA突变的AML患者年龄偏大,中位OS和中位DFS时间短,预后不佳。 陈惠娟 曹阳 缪颖洁 周怡芳 刘月 顾伟英关键词:预后 CD15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表达及预后意义 2024年 目的分析CD15在初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和预后意义,探讨其与白血病靶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初诊的186例AML患者(除外M3亚型)的临床资料,比较CD15阳性(CD15^(+))组和CD15阴性(CD15^(-))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结果与CD15^(-)组相比,CD15^(+)组AML患者相对年轻(61.0岁比67.0岁,P=0.012),初诊时白细胞计数(13.1×10^(9)/L比6.3×10^(9)/L,P=0.027)和乳酸脱氢酶水平(442.0 U/L比287.0 U/L,P=0.023)更高,具有更高比例的M5亚型(31.0%比12.8%,P=0.003)。CD15^(+)组CEBPA突变比率(24.0%比10.7%,P=0.020)高于CD15^(-)组,IDH2突变比率(8.3%比28.6%,P<0.001)低于CD15^(-)组。CD15^(+)组和CD15^(-)组1~2个疗程诱导治疗后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54.0%和34.9%(P=0.009)。CD15^(+)组患者中位数总生存期(mOS)为418 d,明显长于CD15^(-)组223 d(P=0.027)。结论CD15阳性表达提示预后良好,CD15^(+)组和CD15^(-)组之间CEBPA突变和IDH2突变存在差异。 陈惠娟 曹阳 缪颖洁 周怡芳 刘月 顾伟英关键词:CD15 急性髓系白血病 预后 PAL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法在血液科体格检查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 探索同伴互助教学(peer-assisted learning,PAL)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法在血液科体格检查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2年1月—2023年3月117名临床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行传统教学法,试验组1行PAL教学法,试验组2行PAL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法,每组学生各39名,对3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体格检查教学,教学完成后进行理论知识考核、操作考核和问卷调查。结果 3组间比较,学生在理论知识考核、操作考核以及问卷调查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各项得分均更具优势,其中试验组2的成绩优于试验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L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法有助于体格检查技能的掌握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岳延华 曹阳 顾伟英关键词:体格检查 临床教学 地西他滨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髓系肿瘤患者免疫细胞水平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EC)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髓系肿瘤患者过程中,免疫细胞数量变化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接受DEC治疗的髓系肿瘤患者84例,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1或MDS-EB-2),其中DEC单药组21例、DEC联合ATRA组24例及DEC联合预激方案组39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的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免疫细胞数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EC单药组及DEC联合ATRA组患者治疗后NK细胞水平明显下降(P<0.05),DEC联合预激方案组患者治疗后CD8;及CD3;T细胞水平明显上升,而CD3-HLA-DR;的B细胞水平下降,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C联合ATRA组及DEC联合预激组的总体有效率(ORR)分别为75%和74.36%,均显著高于DEC单药组的42.86%(P<0.05),而DEC联合ATRA组与DEC联合预激组的ORR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OS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治疗后出血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EC单药组及DEC联合ATRA组治疗后3-4级骨髓抑制发生率及感染率明显低于DEC联合预激组(P<0.05),而DEC单药组与DEC联合ATRA组治疗后3-4级骨髓抑制发生率及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EC联合ATRA方案治疗髓系肿瘤的疗效与DEC联合预激方案相当,其抗髓系肿瘤的作用可能与其对NK细胞及T细胞的调控有关。 韦玮 刘月 商丽梅 曹阳 王飞 郭嫣婷 林榕榕 林艳 董伟民 顾伟英关键词:髓系肿瘤 地西他滨 全反式维甲酸 免疫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CD4/CD8比值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CD4/CD8比值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17年4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MM患者资料,选取31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探讨CD4/CD8比值与MM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按NLR中位值将MM患者分为高NLR组和低NLR组,分析NLR与相关临床指标、染色体核型、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M患者CD4+细胞比例[(35.28±6.58)%比(31.85±6.76)%,t=-2.067,P=0.043]、NK细胞绝对值[0.22×109/L(0.13×109/L^0.59×109/L)比0.17×109/L(0.00×109/L^0.42×109/L),Z=-2.614,P=0.009]和CD4/CD8比值[0.97(0.50~2.69)比0.81(0.30~1.28),Z=-2.253,P=0.024]降低,CD8+细胞比例升高[(36.93±7.38)%比(40.50±6.50)%,t=2.074,P=0.042]。MM患者CD4/CD8比值≥0.94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CD4/CD8比值<0.94组[(98.89±21.35)g/L比(80.60±23.23)g/L,t=-2.066,P=0.047]。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M患者NLR增高[1.54(1.10~3.23)比1.95(0.29~12.70),Z=-2.384,P=0.017]。MM患者中,与低NLR(<1.95)组比较,高NLR(≥1.95)组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4.56 mg/L(1.63~12.60 mg/L)比6.17 mg/L(1.58~67.50 mg/L),Z=-2.586,P=0.010]、血清肌酐升高[84.5μmol/L(43.0~376.5μmol/L)比113.0μmol/L(46.5~754.0μmol/L),Z=-3.866,P<0.01];高NLR组男性、β2微球蛋白>5.5 mg/L、血清肌酐>177μmol/L、国际分期系统(ISS)Ⅲ期患者比例均高于低NLR组(均P<0.05);两组染色体核型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NLR组中位OS时间较高NLR组长[30个月(20~40个月)比17个月(7~27个月),χ2=4.519,P=0.034];两组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校正血钙、血清肌酐、乳酸脱氢酶是MM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而NLR不是MM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513)。结论MM患者CD4/CD8比值降低提示存在免疫功能失调。高NLR的MM患者OS时间缩短。 邹靖云 刘月 曹阳 邱国强 吴浩清 王志林 谢晓宝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T淋巴细胞亚群 CD4/CD8比值 预后 误诊为转移性骨肿瘤的Paget骨病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Paget骨病(PD)的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误诊为转移性骨肿瘤的PD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以骨痛起病,呈慢性病程,无原发恶性肿瘤提示,以躯干多发骨质破坏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均依靠骨病理活检明确PD诊断。经对症止痛、唑来膦酸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缓解。结论 PD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通过病理活检等方法与转移性骨肿瘤等疾病鉴别诊断。 岳延华 林艳 曹阳 董伟民 谢晓宝 顾伟英关键词:PAGET骨病 转移性骨肿瘤 CBL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索CBL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9年1月—2021年4月间119名临床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LBL教学法)、试验1组(CBL教学法)及试验2组(CBL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法),进行多发性骨髓瘤教学,课程结束后完成理论知识考核、案例分析考核和问卷调查。结果三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案例分析考核成绩以及问卷调查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BL组和CBL联合思维导图组的各项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其中CBL联合思维导图组的成绩比CBL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临床思维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曹阳 刘月 顾伟英关键词:CBL教学法 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教学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患者凝血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7年10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例初发LPL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经化疗及血浆置换、补充凝血因子等支持治疗。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和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LPL组PT、APTT升高[(12.9±1.2)s比(11.6±0.9)s,(41.7±9.8)s比(24.7±2.9)s],Plt降低[112× 10^9/L(3×10^9/L^379×10^9/L)比210×10^9/L(170×10^9/L^271×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间FIB、TT、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泌不同免疫球蛋白类型(IgA、IgG和IgM)LPL患者的PT、APTT、TT、D-D、FIB、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凝血功能改善,无因出血、血栓死亡者。结论LPL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和血液高凝状态,且与其分泌的免疫球蛋白类型无关。临床上应重视监测凝血指标,以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刘玉香 曹阳 刘月 顾荃 董伟民 谢晓宝 贺白 严峰 顾伟英关键词:血液凝固因子 血小板计数 基线老年营养风险指数与多发性骨髓瘤预后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与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就诊并规范治疗的107例60岁以上初诊MM患者,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出GNRI的最佳截断值,比较高GNRI组和低GNRI组基线资料、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对年龄、细胞遗传学、血肌酐水平分层绘制生存曲线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07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8(60~86)岁,其中男性62例(57.9%),女45例(42.1%),中位PFS为26个月,中位OS为39个月。基于ROC曲线得出GNRI的最佳截断值为99,低GNRI组中位PFS和OS均较高GNRI组短(17 vs 47,P=0.014;29 vs 63,P=0.015)。多因素分析显示,GNRI≤99(HR 0.485,95%CI 0.253~0.930,P=0.029)、高危细胞遗传学(HR 2.062, 95%CI 1.180~3.603,P=0.011)、血肌酐> 177μmol/L(HR 2.316,95%CI 1.160~4.626,P=0.017)是影响老年MM患者O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亚组分析显示,截至末次随访,初诊年龄为60~65岁或血清肌酐水平≤177μmol/L患者中低GNRI组的中位OS(22 vs未达到,P=0.002;39 vs 64,P=0.019)和中位PFS(15 vs未达到,P=0.001 9;26 vs 63,P=0.012)更短,高危细胞遗传学患者中低GNRI组的中位PFS(15 vs 49.5,P=0.032)更短。结论:GNRI评分对老年MM患者预后有潜在评估价值,且GNRI≤99的患者PFS和OS更短。 缪颖洁 岳延华 周怡芳 曹阳 陈惠娟 沈洋灵 郭嫣婷 顾伟英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