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杰

作品数:54 被引量:303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3篇经济管理
  • 6篇天文地球
  • 3篇化学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理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9篇LNG
  • 8篇天然气
  • 8篇盆地
  • 8篇鄂尔多斯盆地
  • 6篇数值模拟
  • 6篇换热
  • 6篇值模拟
  • 5篇延长组
  • 5篇企业
  • 5篇换热器
  • 4篇液化工艺
  • 4篇油田
  • 4篇石油
  • 4篇板翅式
  • 4篇板翅式换热器
  • 3篇液化
  • 3篇运移
  • 3篇制冷
  • 3篇制冷剂
  • 3篇审计

机构

  • 24篇中海石油气电...
  • 21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石油教育与人...
  • 6篇哈尔滨工业大...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西南石油大学
  • 4篇廊坊师范学院
  • 3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昆山市建设工...
  • 1篇西部钻探工程...
  • 1篇中国石油长庆...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53篇陈杰
  • 7篇曾伟平
  • 6篇姜益强
  • 5篇张议元
  • 5篇花亦怀
  • 5篇李秋英
  • 4篇浦晖
  • 4篇蔡伟华
  • 4篇鹿来运
  • 4篇尹全森
  • 3篇李玉星
  • 3篇朱建鲁
  • 3篇邱国栋
  • 3篇常心洁
  • 3篇王学军
  • 2篇唐建峰
  • 2篇李振林
  • 2篇那子纯
  • 2篇冯颉
  • 2篇曾溅辉

传媒

  • 6篇节能技术
  • 4篇煤气与热力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石油教育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低渗透油气田
  • 2篇经济技术协作...
  • 2篇化工学报
  • 2篇中国石油石化
  • 2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油气储运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山东化工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石油钻探技术
  • 1篇世界石油工业
  • 1篇特种油气藏

年份

  • 9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1
  • 3篇2010
  • 10篇2009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葡南葡浅12区块蒸汽驱矿场试验研究被引量:26
2007年
葡南葡浅12区块黑帝庙油层1993年开始投入蒸汽吞吐开采,到2003年末,部分生产井蒸汽吞吐超过8周期。为探索浅、薄层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的可行性,提高大庆稠油油藏开发水平,开展了蒸汽驱开发矿场试验。试验中通过井下测试及井筒热损失计算,评价了地面和井筒的隔热措施对降低热损失的能力。分析认为,目前选择的配套管柱适合稠油蒸汽驱热采开发;同时利用高温蒸汽泡沫调剖技术解决了注蒸汽开采过程中汽窜问题。2年多的矿场试验获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阶段累计油汽比0.19 t/t,达到了较高水平。矿场试验结果表明:浅薄层稠油油藏在高轮次吞吐后转蒸汽驱的方法切实可行,前景乐观。
陈杰钱昱李士平
关键词:稠油油藏蒸汽驱数值模拟
夹点技术在LNG分馏换热能量优化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在天然气液化技术工程化研究中,LNG分馏工艺较复杂,且设备种类较多,存在热量利用不充分,公用工程消耗量大的问题,为了节约能源需要对换热网络进行改进。先使用HYSYS软件对分馏工艺进行模拟,得出系统工艺参数,分析现有换热网络能量消耗,得到最小换热温差,再运用夹点技术对分馏区换热网络提出了改造方案。通过改进和优化,充分利用脱乙烷塔底物流的冷量,将分馏区热公用工程消耗量降低了15%,冷公用工程消耗量降低了8%,使用夹点技术对系统工艺和设备参数优化的研究得到了良好的节能效果。
常心洁陈杰杨文刚高玮
关键词:LNG夹点技术液化分馏换热
三乙醇胺+哌嗪混合胺液的脱碳性能及配比优选被引量:1
2015年
胺法脱碳以其脱除效果好、能耗低等优点在天然气预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以MDEA为主体的复配胺液为吸收剂。本文选取同为叔胺的TEA为主体进行实验研究,在TEA反应机理的研究基础上,选取哌嗪作为添加剂,对三乙醇胺+哌嗪混合胺液进行脱碳性能研究,通过吸收、解吸及酸解实验,对不同配比的三乙醇胺+哌嗪混合胺液的吸收、解吸及循环性能进行了深入地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哌嗪的添加量越大,三乙醇胺+哌嗪混合胺液的吸收效果越好,但这一现象会随着哌嗪添加量的增大而不明显。而添加哌嗪对三乙醇胺的解吸性能并无明显改善。
花亦怀唐建峰陈杰冯颉韩雅萍姜雪周凯杨帆黄彬
关键词:三乙醇胺哌嗪天然气二氧化碳解吸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系构建
2009年
指出了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系的理论依据,提出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系的结构和内部关联模型,以提升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
陈杰张旭占德干张议元
可提高效率及海上适应性的浮式双混合制冷剂天然气液化工艺被引量:5
2017年
浮式天然气液化装置(LNG 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 Unit,缩写为LNG-FPSO)具有便于迁移、设备可靠、安全性高等优点,但其海上适应性较差。为此,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中心研发了一种浮式双混合制冷剂的天然气液化工艺流程,进行了流程模拟并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合作建造了实验装置;通过利用不同配比的两种混合冷剂实现DMR模块化设计及流程运行参数的优化,提高了LNG-FPSO工艺的效率及海上适应性。同时选择适应于海上复杂工况的设备进行双混合制冷剂流程的实验,并针对压缩机出、入口压力、水冷器温度等关键参数进行误差分析以及控制方案的确定,通过实验确定了流程中实际操作参数,为LNG-FPSO实际生产中的设备选型和运行提供了经验。最后分析了该工艺对原料气温度、压力、流量以及组分含量的敏感性,并给出了该工艺在生产中适应的参数变化范围。结论认为:该工艺可适应于复杂的海况并进行大规模的天然气液化处理。
常学煜朱建鲁李玉星陈杰曾伟平
关键词:误差分析系统控制
中国首套LNG液力透平系统开发与工业化测试被引量:10
2016年
天然气液化装置中采用低温液力透平替代传统LNG或MR混合冷剂J-T节流阀实现节流降压是提高天然气液化装置效率的先进技术,也是全球天然气液化技术发展的一种趋势。我国目前已拥有超过136座的天然气液化工厂,但尚未实现低温液力透平的国产化和工业化应用。为此,通过对LNG液力透平工艺及控制系统开发、本体水力模型优化设计、样机结构设计与制造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开发了国内首套LNG液力透平系统(设计流量为40 m3/h),用于回收LNG冷箱出口LNG压力能。LNG液力透平系统在中海石油广东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天然气液化装置完成了系统启停、变流量、变转速多工况工业化测试。测试结果表明:1样机本体运转平稳,低温机械性能良好,运行性能参数基本达到设计预期;2工艺及控制系统、变频发电系统设计可行,可与已有天然气液化装置上的LNG产品J-T节流阀自动平稳切换使用,平均可提高LNG产量2%,发电8.3 k W。
陈杰花亦怀苏清博万学丽李振林
关键词:LNG天然气液化能量回收
大型LNG换热器结构设计及换热性能模拟被引量:5
2017年
板翅式换热器目前广泛应用于中小型天然气液化工厂,当其应用于大型天然气液化领域时,由于需要多个冷箱及板翅式换热器并联进行作业,由此带来的流体均布问题较难解决,进而导致换热性能显著下降,这一因素制约了板翅式换热器的大型化应用进程。对现有板翅式换热器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开发出一种新型板翅式换热器换热结构,并对其换热性能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新型板翅式换热器在天然气处理规模较大时,具有较好的换热性能,该研究结果可为大型板翅式换热器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李秋英陈杰尹全森
关键词:板翅式换热器换热性能
FLNG绕管式换热器晃动实验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FLNG,又称LNG-FPSO)是一种用于海上天然气田开发的浮式生产装置。由于FLNG装置海上作业的特殊环境,FLNG液化工艺不仅要实现最基本的天然气液化功能,还需考虑海上恶劣的环境条件对FLNG液化工艺的影响。海洋中海浪的波动对液化系统中的关键设备——换热器影响较大。为了研究绕管式换热器在海上晃荡条件下的性能,通过建立双混合制冷剂液化工艺小试实验装置,进行绕管式换热器实验装置的晃动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装置晃动时,节流阀节流前压力降低,节流后压力升高,节流阀的节流效果变差,绕管式换热器换热效果变差。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受到晃动的方向和FLNG中设备安装方向的耦合影响,倾斜工况下换热器换热效果受影响最大,受横摇影响较纵摇影响大。
朱建鲁常学煜韩辉李玉星孙崇正董龙飞杨洁陈杰曾伟平
关键词:晃荡天然气液化气液两相流
低温常压条件下水合物法储存甲烷的实验研究
2011年
利用水合物法实现对天然气的工业储运,需要提高水合物的储气量并解决水合物的分解速度问题。为此,文章研究了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体系中,甲烷水合物的储气量和在冰点以下的常压分解规律。研究发现,SDS浓度为650 mg/L时甲烷水合物储气量达到最高值,约为170 V/V。分解温度为268.2~272.2 K区域内,甲烷水合物的分解速率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在268.2 K时,甲烷水合物分解速率最低。
王秀林陈杰浦晖曾伟平
关键词: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储运
MDEA+MEA/DEA混合胺液脱碳性能实验研究被引量:21
2014年
混合胺液脱碳法具有吸收能力强、反应速度快、适用范围广、再生能耗低等许多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采用带有磁耦合搅拌的高压反应釜,进行了不同浓度配比MDEA+MEA、MDEA+DEA混合胺液对CO2的吸收与解吸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向2.0mol/L的MDEA中加入1.0mol/L的MEA,混合胺液对CO2的吸收解吸综合性能才有显著改善;②MDEA/DEA配比为2.0/1.0时CO2吸收反应很快达到平衡,但该配比在酸气负荷较高的情况下CO2吸收速率较低;③MDEA/DEA配比为2.6/0.4的混合胺液较MDEA单一胺液对CO2的吸收性能并无明显改善;④2.3/0.7配比的MDEA+DEA混合胺液对CO2的吸收负荷与CO2吸收速率均保持较高水平;⑤向MDEA中添加DEA对其CO2解吸性能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只有2.0mol/L的MDEA+1.0mol/L的DEA混合胺液CO2解吸性能稍好,但不如相同配比的MDEA+MEA混合胺液。该成果为天然气脱碳胺液的配方优选和脱碳工业装置的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
陈杰郭清花亦怀唐建峰冯颉褚洁付浩
关键词:MDEA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