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哲
- 作品数:17 被引量:184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外耳道后壁重建治疗难治性中耳残腔炎的疗效观察
- 熊伟王林娥刘韵彭哲龚树生
- 外耳道后壁重建治疗难治性中耳残腔炎的疗效观察
- 2017年
- 目的:观察外耳道后壁重建治疗难治性中耳残腔炎的疗效。方法:对5例难治性术后残腔炎患者在彻底清除中耳乳突残留病灶的基础上,用羟基磷灰石陶瓷(HA)作外耳道后壁支架,并转移带蒂颞肌筋膜覆盖在移植物表面以重建外耳道后壁,视术中鼓室探查状况行鼓室成形术,术后1、3、6、12个月定期复查。结果:5例患者术后3个月均能干耳,其中3例听力提高,气骨导差在20dB之内;1例听力无变化;1例患者听力下降。3例患者外耳道后壁完全上皮化;1例HA中心部分裸露,周边部分均已上皮化,外耳道不与乳突腔相通,且术后1年复查CT时发现其鼓室胆脂瘤复发,经过修正手术并且在保留重建的外耳道后壁的基础上清理胆脂瘤,术后复查胆脂瘤未再复发;另外1例术后3个月外耳道近外侧皮肤与重建外耳道后壁之间出现瘘道,再次手术予以肌骨膜瓣修补瘘道,术后3个月复查瘘道修复且外耳道后壁均上皮化。全部患者均未出现面瘫、外耳道狭窄等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HA加转移带蒂颞肌筋膜重建外耳道后壁是治疗难治性中耳残腔炎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 熊伟王林娥刘韵彭哲谢静龚树生
- 关键词:中耳修复外科手术
- 3例婴幼儿中耳畸胎瘤临床分析
- 龚树生彭哲王林娥刘韵王振晓
- 耳鸣临床应用指南被引量:167
- 2015年
- 目的耳鸣是没有外界声源时所感知的声音,美国有超过5 000万人经历过耳鸣,由此可估计成人耳鸣发生率约为10%到15%。尽管耳鸣发生率非常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潜在影响非常严重,目前尚无基于循证医学和多学科的临床应用指南帮助临床医生治疗耳鸣,本"指南"重点讨论恼人且持续(6个月或以上)的耳鸣,这种耳鸣常常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本"指南"主要读者是治疗耳鸣患者的临床医生,也包括从事非医学的专业人士,涉及的患者群体是患有持续恼人的原发性耳鸣的成人(18岁及以上)。宗旨为治疗耳鸣患者的临床医生提供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建议,本"指南"给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框架,以便改善患者诊疗质量,减轻持续恼人耳鸣给个人及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将讨论对耳鸣患者的评估,包括诊断试验的选择和时机,以及专科转诊以确诊可治疗的潜在病因,进而专门讨论对于持续性原发性耳鸣患者的评估和治疗,提供检测和评估耳鸣影响的指导建议和改善耳鸣相关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的最适宜干预措施。临床决策建议"指南"专家组强烈建议临床医生须区分恼人耳鸣和非恼人耳鸣患者,强烈不推荐为耳鸣患者提供头颈部影像检查,特别是在评价无耳侧倾向的耳鸣、非搏动性耳鸣、不伴有局部神经病学异常和非对称性听力下降的情况下。专家组建议考虑如下选择:临床医生应该1在首次检测疑为原发性耳鸣患者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病史采集和身体检查,确诊那些可通过及时诊治减缓耳鸣影响的相关病症;2立即对单侧耳鸣或持续性耳鸣(≥6个月)或有听力损失的耳鸣患者进行全面听力学检查;3区分新发恼人耳鸣和持续性(≥6个月)耳鸣患者,决定干预的优先顺序,鼓励对患者病史及后续治疗的讨论;4为持续恼人耳鸣患者提供治疗方法的咨询;5向已确认有听力损�
- 贺璐王国鹏彭哲蒋涛龚树生
- 关键词:助听器听力损失生活质量耳鸣
- 上鼓室外侧壁重建在上鼓室开放术中的应用以及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上鼓室外侧壁重建在上鼓室开放及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以及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住院患者28例,均为中耳胆脂瘤,包括上鼓室胆脂瘤患者27例,均采用上鼓室开放加上鼓室外侧壁重建术。术后随访患者半年至4年,检查听力恢复情况及鼓膜恢复情况,了解术后外耳道形态、胆脂瘤复发率。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为配对t检验。结果28例患者中,随访时间为半年至4年,所有患者鼓膜恢复良好,外耳道形态良好,上鼓室外侧壁重建材料在位,均未出现胆脂瘤复发。术后复查鼓室压图及纯音测听结果,分析发现,7例患者为A型曲线,21例患者为C型曲线,平均气骨导差值由术前29.5±14.5dBHL缩小到术后20.5±9.8dBHL,进行统计学分析,P=0.002<0.05,比较术前术后平均气骨导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0Hz、500Hz、1kHz、2kHz术前与术后气骨导差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4,0.000,0.001,0.004;4kHz术前与术后气骨导差值无统计学差异,P=0.584。结论对于采用上鼓室开放术式的患者,同时采用软骨、乳突骨皮质及其他重建材料重建上鼓室外侧壁,优点在于起到支撑作用,保留足够鼓室含气腔,保持上鼓室外侧壁的基本形态,减少术后鼓膜内陷的发生,从而降低术后复发率。听力明显提高,250Hz、500Hz、1kHz、2kHz四个频率听力明显改善。上鼓室外侧壁重建主要适用于鼓膜松弛部病变及胆脂瘤病变仅局限于上鼓室的病例。
- 杨衬谢静刘韵王晓明王国鹏彭哲龚树生
- 关键词:鼓室成形术
- 水杨酸钠致耳鸣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7年
- 目前,用于诱导耳鸣的实验动物模型所采用的药物和方法主要包括:声刺激、应用水杨酸钠和奎宁;水杨酸是阿司匹林的代谢产物,服用小剂量水杨酸对神经和听觉系统可起到保护作用,服用高剂量的水杨酸钠或阿司匹林可以引起耳鸣;可逆性听力下降、耳鸣、听觉敏感度下降、言语识别率下降是水杨酸钠对听觉系统毒副作用较明显的几大症状。耳鸣往往是首发症状,
- 张伟彭哲龚树生
- 关键词:水杨酸钠耳鸣实验动物模型听觉系统首发症状言语识别率
- 颈静脉球瘤10例诊疗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探讨颈静脉球瘤临床特点,总结手术疗效,提高该病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或术后病理证实的颈静脉球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方式及随访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单耳发病,其中男2例,女8例。表现为单侧搏动性耳鸣6例,听力下降8例,耳痛及眩晕3例,耳流脓性或脓血性分泌物4例,因体检发现耳道肿物就诊1例。6例因肿物突入外耳道,鼓膜不能窥及,4例可透过鼓膜看见鼓室内红色搏动,鼓膜稍向外膨隆。纯音测听示传导性聋4例,混合性聋5例,感音神经性聋1例。所有患者均行颞骨CT及MRI检查,鼓室球瘤可见鼓室、外耳道内充填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颈静脉球体瘤可见颈静脉孔区软组织密度影,周围呈“蚕蚀样”骨质破坏,肿物突向鼓室及外耳道,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3例颈静脉球体瘤行DSA检查可见颈静脉孔区浓密肿瘤染色,2例由咽升动脉供血,1例由咽升动脉和枕动脉供血。6例鼓室球瘤患者均行耳道乳突径路鼓室球瘤切除术,3例颈静脉球体瘤患者行颞下窝A型径路颈静脉球体瘤切除术,1例颈静脉球体瘤患者行伽玛刀治疗。所有病例随访10个月至5.5年,均无复发,未出现影响生活的严重并发症。结论颈静脉球瘤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以单侧搏动性耳鸣和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最为多见,结合仔细的专科查体和完善的影响学检查不难诊断。鼓室球瘤患者通过中耳显微手术能达到良好疗效,颈静脉球体瘤患者因解剖位置特殊,对术者及围手术期的规范化处理要求较高,并且要求诊疗团队具有侧颅底外科手术的知识及经验,否则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
- 彭哲王国鹏田俊谢静张奥博刘良发龚树生
- 关键词:颈静脉球瘤颈静脉球体瘤
- 外耳道后壁重建治疗难治性中耳残腔炎的疗效观察
- 目的 开放式乳突切除术是临床治疗慢性中耳炎等中耳疾病的常用的手术方式,但部分患者术后不能干耳,有的患者甚至多次手术仍然不能干耳,其原因可能与中耳乳突气化良好、病灶清除不彻底、外耳道口狭小等有关,给患者带来剧大的痛苦。如何...
- 熊伟王林娥刘韵彭哲龚树生
- 关键词:外耳道后壁重建
- 自发性脑脊液耳漏的临床分析
- 2023年
- 目的总结归纳并探讨自发性脑脊液耳漏(SCSFO)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0年收治的SCSFO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病例的临床特点,分析归纳病例的漏口、手术修补方式、术后反应,并随访手术效果。结果共收集10例SCSFO病例资料,其中男4例,女6例;儿童患者3例,成人患者7例。病史25 d至20余年,单侧发病9例,双侧发病1例。3例儿童患者均为先天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均因发现鼻漏或脑膜炎就诊。7例成人患者中,因耳闷伴听力下降就诊5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耳漏;因鼻漏就诊1例;因耳痛合并脑膜炎就诊1例。外院曾行鼓膜穿刺或置管史4例。3例儿童患者中,缺损部位均位于镫骨足板处和镫骨周围,其中2例患者伴镫骨畸形;7例成人患者中,2例漏口位于镫骨足板,3例漏口位于鼓室天盖,2例漏口位于乳突天盖。1例术后出现癫痫及颅内压升高。10例患者随访周期为5个月至6年,均无再发脑脊液耳漏。结论早期识别脑脊液耳漏的不典型症状,掌握确诊脑脊液耳漏的定位、定性诊断方法非常重要。SCSFO保守治疗效果差,一旦确诊,建议积极手术探查,精准寻找漏点,确切修补漏口是关键。
- 彭哲王国鹏王国鹏吴倩谢静龚树生
- 关键词:脑脊液耳漏内耳畸形
- 婴幼儿中耳畸胎瘤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分析婴幼儿中耳畸胎瘤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经验,以减少其术前误诊及漏诊,总结制定完善的诊疗方案。方法对2012--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治的3例中耳畸胎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为婴幼儿期起病,病程进展缓慢,以单侧耳流脓、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耳镜检查耳道内可见肉芽样组织。听力学改变据病变程度轻重不一。影像学特点为:患侧咽鼓管走行区域的囊袋状或包裹状占位病变,颞骨CT示乳突、鼓室内类似于中耳炎性反应的软组织密度影,外耳道可见扩大和骨质破坏。2例术前行MRI检查,提示病变区域混杂信号影,边界清楚。3例患儿均在全麻下行中耳肿物切除术,其中1例同期行鼓室成形术。术后病理均诊断为成熟畸胎瘤。术后随访17~54个月,复查MRI均提示肿瘤完全切除,未见复发。结论中耳畸胎瘤为头颈部罕见肿瘤,如婴幼儿以单侧耳流脓及听力下降起病,外耳道可见肉芽样物,影像学提示咽鼓管、鼓室及乳突区域的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影,尤其是囊袋状或包裹状的软组织密度影时,应警惕畸胎瘤的可能性。颞骨高分辨率CT结合MRI检查可以提高术前中耳畸胎瘤的诊断率。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完全切除病变。术后定期随访,必要时行影像学检查,早期排除肿瘤复发。
- 彭哲王振晓谢静王林娥刘韵龚树生
- 关键词:畸胎瘤中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