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昱

作品数:18 被引量:79H指数:8
供职机构: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4篇哲学宗教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伦理
  • 4篇生命
  • 4篇生命伦理
  • 4篇生命伦理学
  • 4篇伦理学
  • 4篇恐惧
  • 2篇道德
  • 2篇医患
  • 2篇医患关系
  • 2篇欲望
  • 2篇中国生命伦理...
  • 2篇人类生命
  • 2篇人性
  • 2篇生存性
  • 2篇启蒙
  • 2篇主义
  • 2篇类生命
  • 1篇道德关系
  • 1篇道德冷漠
  • 1篇道德理论

机构

  • 18篇云南财经大学
  • 4篇香港浸会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西安电子科技...
  • 3篇香港城市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8篇蔡昱
  • 4篇张颖
  • 3篇龚刚
  • 3篇范瑞平
  • 3篇王珏
  • 2篇刘俊荣
  • 1篇王庆节
  • 1篇王明旭
  • 1篇丛亚丽
  • 1篇关健
  • 1篇唐健
  • 1篇倪培民
  • 1篇黄莺

传媒

  • 9篇中国医学伦理...
  • 2篇学术界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现代财经(天...
  • 1篇政治经济学报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政治经济学季...

年份

  • 4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人学基础——兼论资本主义如何形塑人被引量:3
2021年
人的本质可以区分为"人性"和"人之本性",其中"人之本性"是人之为人的内在依据、质的规定性和最根本的特征。"人性"则是被某一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所形塑的正常与普遍的人之特征。人性可以被形塑、被异化不仅符合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学基础的一个基本假设,它区别于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然而,人性为什么可以被形塑、被异化?原因在于人有弱点,即所谓"生存性恐惧"。"生存性恐惧"包括"对物质匮乏的恐惧"和"被社会孤立的恐惧"。以此为中介,统治者可以通过制度和文化建设引发人们追逐恐惧感(或匮乏感)所指向的对象,从而形塑人性。将此原理应用于解释资本主义,发现当前被普遍认可的资本主义"人性"实际上已经严重偏离了"人之本性",这是资本主义形塑人的结果。本文对人之本性的研究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具有启示作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通过制度和文化建设将马克思所强调的人的类本质(或人之本性)与人性在当前中国的国家利益下有机统一和连接起来,即让人的"自我实现"和人的私利追逐都高度统一于服务国家利益。
蔡昱龚刚
“超个体的个体”为本位的生命哲学视域中的医患关系被引量:14
2017年
先由"畏死的恐惧"这一人之弱点引申出人之本真需要的一体两面性和人之本真存在的一体两面性,提出人之本性为"互慈和创-实在的自由"。其后,提出"本真的人"、"异化的人"和"人-质料"的概念,讨论强壮的"超个体的个体"对弱小恐惧的"原子式个体"的超越与拯救,论述"超个体的个体"为本位的生命哲学是一种"本真的人本主义",是人类文明再启蒙的重要内容,并提出本真的医患关系是"互慈和创的医患共同体"。讨论了异化的医患关系的原因与特征;阐释了本真医患关系的特征,举例介绍适合它的机制;并提出了医生的自我救赎问题。
蔡昱
“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十人笔谈被引量:1
2017年
"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提议十年来,学者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为中国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寻径问路,不懈地进行着理论探索,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十年之期、如约而至,恰逢本刊月刊首期出版之际,范瑞平副主编别出心裁,邀请生命伦理学界十位知名学者就"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话题以笔谈形式进行交流,各位学者精辟独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地阐述了自身的观点,学者们见解之深、角度之广使编者为之眼前一亮、感悟颇深,顿觉意犹未尽。十年十人、思想交流,少长同台、切磋共进,实乃一盘学术大餐。本刊辑录笔谈内容如下,以飨读者!
范瑞平倪培民丛亚丽李瑞全张颖王明旭王珏陈强立李建会蔡昱
关键词:生命伦理学医学伦理学学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的缺陷和完善建议被引量:9
2019年
近年来,中国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领域重大伦理失范行为频发,原因之一是《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存在缺陷。因此,建议提高其立法层级以扩大适用范围;明确各级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权限;加强对研究人员发起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科学性的监管;增加“特殊情况下的法律规定”一章以集中规定对高危生命技术的限制、禁止或有期限的禁止;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责任伦理拓展伦理视野和伦理视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增加配合此法的“滥用生命技术罪”。
蔡昱
关键词:惩罚性赔偿责任伦理
跨主体性的能力——从“畏死的恐惧”看跨主体性何以可能被引量:6
2021年
近代哲学开创的建立于唯我论视角下的狭隘的理性原则基础上的主体性哲学的失败引发了道德危机。作为应对,胡塞尔开启了“主体间性”的研究视域,后经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等的努力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但他们分别将“主体间性”禁锢在思维、体验和关于如何有效地对话与协商的知识中,从而不能在客观世界中现实化。现实实践中,只有回答了“跨主体性何以可能”的问题,才能回答“主体间性如何现实化”的问题。从“畏死的恐惧”理论出发,我们发现只有当个体具备了“跨主体性的能力”(包括独立能力、通达能力、公共能力和超越畏死的恐惧的勇气),个体的“跨主体性”和以之为前提的“主体间性”才可能现实化。显然,对“跨主体性何以现实化”这一新的问题式所开拓的新领域的有效探讨,是回答“道德何以现实化”“协商民主何以现实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现实化”等的基础与前提,它却被思想家们普遍遗漏了。
蔡昱
关键词:主体间性
论作为公共卫生伦理基础的“超个体的个体”和“人类生命共同体”——兼论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前提错误被引量:20
2020年
公共卫生伦理最重要的原则或核心价值是“个体权利与整体利益的统一”和“团结互助”。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无法为“个体权利与整体利益的统一”提供辩护,还直接造成了“个人权利与共同善的冲突”。同时,自由主义无法为“团结互助”提供超越狭隘的私利的能力;社群主义不能提供独立的个体间的属人的团结互助,也不能提供作为“原子式集体”而存在的不同民族国家之间团结互助的能力。作为人类本真存在方式的“人类生命共同体”和“超个体的个体”是公共卫生伦理的理论基础。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理论前提,即它们对人的社会性、个体、社会与个体的关系的假设,都偏离了人的本真存在方式的需要。公共卫生伦理呼唤以“超个体的个体”和“人类生命共同体”为本位的生命哲学作为其理论资源。同时,在疫情防控中,应充分发挥共产党员作为“超个体的个体”的带头作用。应保护公立医院的制度优势。
蔡昱
关键词:社群主义
大数据与自由被引量:2
2019年
首先讨论了大数据的概念、特征、应用价值、本质及基于本质的应用的局限性,即对社会现实没有反思性和批判性,甚至反向加强社会现实,包括统计学的和因果的反向加强。之后,概述了什么是自由;获得自由的两个条件,即手段与目的的自由;限制自由的两个方面,即内在与外在他性之力。其后,讨论了大数据的应用对人类自由的限制,包括它可成为外在他性之力,即操纵人的生存境遇、数据垄断和对生存安全的胁迫;它可成为内在他性之力,即广告的精准投放挟持了人的目的;大数据侵犯隐私权对自由的限制,即既作为内在又作为外在他性之力阻碍人的"个体化"。最后,讨论了大数据的应用对自由的提升,包括大数据促进普遍交往有助于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大数据有助于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和资源的合理兼公平配置。
蔡昱
关键词:大数据个体化
论“人性”和“人之本性”——兼论中国文化激励下的“最美逆行者”被引量:11
2020年
“逆行者”是否违背“人性”?首先从西方人性观的演变史出发,论证西方近代“自利”的人性观并非自古就有,而是资本主义制度和文化制造的结果。其后,以马克思“人之本质”理论为基础,从“人的本真存在方式”出发区分了“人性”和“人之本性”,其中,后者是“互慈和创”,其承载者是区别于“原子式个体”的“超个体的个体”。儒家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疑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两大支柱,它们汇通于对人的本真存在方式的正确理解之上,帮助我们超越狭隘的私利。因此,抗疫中的“最美逆行者”正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当代中国文化激励下的人之本性的呈展。
蔡昱龚刚
关键词:人性
从“畏死的恐惧”看西方民主的前提错误--兼论民主能力及勇气被引量:7
2021年
政治共同体的一体两面的不可分割的公共性与复数性必然要求公民具有公共能力、通达能力和独立能力,即民主能力。超越"畏死的恐惧"的勇气这一公民的"首要政治德性"是民主能力的基础。公民的民主能力和勇气是任何民主理论和模式得以实践的根本前提。资本主义以"畏死的恐惧"为中介所形塑的原子式个体并不具有民主能力——尽管他们拥有并可能行使参与民主的权利。由此,西方民主出现了前提错误,即以丧失民主能力的原子式个体充任民主主体,由此便只能得到"麋集式集体的共同意志"或众意,无法得到公意。这使得西方民主在实践中偏离自由与平等,成为一条通往资本奴役之路,这是资本主义固有的先天缺陷,与采用哪种民主模式并不相关。在帮助人们获得超越"畏死的恐惧"的勇气从而具有民主能力方面,中国具有鲜明的文化和制度优势。
蔡昱龚刚
关键词:民主能力
市场能有效配置资源吗?被引量:1
2019年
"有效配置论"在经济学中被认为是一个公理。这样一个公理被认为源自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的早期思想,后经瓦尔拉斯拍卖市场理论的培育,最后在阿罗-德布罗经济的一般均衡理论框架下得到了"严格"的论证和强化。然而,"有效配置论"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下才能实现。当代经济社会中,完全竞争的市场既不存在,也不可能通过外力而参照构建。因此,市场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机制是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然而,市场不仅仅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更是一种欲望释放机制。由于这种欲望的释放同时伴随着恐惧和压力的制造,因此,它使得人们不得不兢兢业业,极尽所能,更加勤奋地创造财富,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社会利益。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意正是指向市场的这种欲望释放机制,而非经济学界所公论的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
龚刚蔡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