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保全

作品数:12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3篇心脏
  • 3篇主动脉
  • 3篇主动脉夹层
  • 3篇综合征
  • 3篇外膜
  • 3篇窘迫综合征
  • 3篇呼吸窘迫
  • 3篇呼吸窘迫综合...
  • 3篇急性呼吸
  • 3篇急性呼吸窘迫
  • 3篇急性呼吸窘迫...
  • 3篇夹层
  • 2篇动物
  • 2篇心脏外科
  • 2篇血清
  • 2篇造口
  • 2篇造口术
  • 2篇术后
  • 2篇体外

机构

  • 12篇新乡医学院第...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新乡医学院第...
  • 2篇安阳市中医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市心肺血...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南阳医学高等...
  • 1篇获嘉县人民医...

作者

  • 12篇张保全
  • 7篇师启众
  • 6篇李温斌
  • 5篇樊宏哲
  • 4篇郭浩
  • 2篇秦元旭
  • 2篇刘现民
  • 2篇袁帅飞
  • 1篇刘凤艳
  • 1篇杨雷一
  • 1篇巩红岩
  • 1篇齐恒田
  • 1篇何亚梅
  • 1篇程兆云
  • 1篇张静
  • 1篇张占海
  • 1篇钱晓亮
  • 1篇黑飞龙
  • 1篇孟凡伟
  • 1篇李建朝

传媒

  • 7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支架术后严重内漏行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1例被引量:1
2020年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6岁,体检发现降主动脉夹层(De BakeyⅢ型),破口位于降主动脉起始部向下撕裂到腹主动脉并逆撕至主动脉弓部,累及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2015年12月1日,在当地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术后2 d后行"主动脉造影术及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术中发现支架远端仍有内膜破口存在,相继再次置入两枚裸支架,远端到达腹主动脉腹腔干分支以上4 cm处以封闭破口,效果不理想,仍见少量内漏存在,未再处理,术后出现左手臂、左侧肩背部酸痛不适,症状改善后出院。
杨英杰郭浩刘诫师启众刘现民张保全秦元旭王飞樊宏哲王可强李阳阳李温斌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人工血管置换术心脏外科
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成型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总结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成型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20年5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开展的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成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8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0.83±10.13)岁,术前诊断: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高血压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轻度):6例中度:2例重度:4例于发病后4~24 h,平均(11.42±5.71)h后急诊手术,方法为在深低温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成型术及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部置换术加降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分析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成型术操作程序和手术方法和者围术期临床资料,总结术后随访资料,分析该手术效果。结果:全组18例患者均手术顺利,15例痊愈出院,2例术后发生低心排死亡(病死率11.1%),1例术后大面积脑梗死自动出院;24 h引流量(421.25±92.72)mL,没有二次开胸止血患者,主动脉瓣均关闭良好,无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并发症出现。术前和术后LVEF、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主动脉内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4例,所有患者存活良好,复查胸腹联合CTA无再发夹层及内漏患者。结论: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成型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杨英杰王可强师启众张保全秦元旭樊宏哲王飞李阳阳杜鹏翀裴心阳李温斌
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体外膜氧合辅助9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应用经验,并分析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1日本院与合作医院收治的9例接受ECMO治疗的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比9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4 h后的氧合指数(OI)、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血乳酸值(LAC)、pH值、射血分数(EF)、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转归。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范围43~74岁;ECMO辅助前均诊断为危重型COVID-19。行静脉-静脉ECMO 6例,静脉-动脉ECMO 1例,静脉-动脉-静脉ECMO 2例。较辅助前相比,辅助24 h后氧合指数[(79.33±15.08)vs.(192.89±36.45)]、血管活性药物评分[(63.11±47.23)vs.(22.22±14.81)]、血乳酸值[(6.17±3.18)mmol/L vs.(2.67±1.09)mmol/L]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患者均发生并发症,7例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5例感染,5例肝功能损伤,4例出血,3例血栓形成。最终5例患者存活出院,4例死亡;存活患者需长期随访及康复治疗。结论危重型COVID-19患者使用ECMO辅助疗效显著,能挽救部分患者生命,但存在多种并发症风险。
高洁李建朝程兆云秦秉玉巩红岩芦乙滨余旭张保全钱晓亮杨雷一张静程剑剑邵换璋孟凡伟黑飞龙
关键词:体外膜氧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清总胆红素、NLR、动脉血乳酸水平变化与ECMO辅助治疗患者预后生存的关系
2023年
目的分析血清总胆红素、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动脉血乳酸水平变化与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治疗患者预后生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间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行ECMO辅助治疗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分为生存组(n=53)、死亡组(n=21),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CMO辅助治疗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年龄大于生存组,其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低于生存组,APACHE⁃Ⅱ评分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ECMO辅助治疗后两组NLR升高,血清总胆红素、动脉血乳酸明显下降;死亡组各治疗阶段NLR及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生存组,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动脉血乳酸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动脉血乳酸水平、血清总胆红素、NLR为ECMO辅助治疗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及动脉血乳酸高水平,NLR低会导致ECMO辅助治疗患者预后不佳。
邢学勇郭浩张保全袁帅飞崔星斌张科技
关键词:血清总胆红素NLR动脉血乳酸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围手术期难治性冠状动脉痉挛临床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难治性冠状动脉痉挛(CAS)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临床心脏外科工作中遇到的4例围手术期难治性CA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4例患者均为原计划心脏手术完成后并发的急性CAS,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药物治疗无效后被迫进行CABG。4例患者年龄43~63岁,男性3例,女性1例。冠状动脉肌桥1例,行冠状动脉前降支肌桥松解术;主动脉瓣重度反流1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冠心病2支病变1例,行CABG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VSR)1例,行VSR旷置术。结果:4例患者均被迫行CABG,术后患者未再出现CAS表现,除AVR患者术后发生急性I型主动脉夹层死亡外,其他3例均恢复良好,随访3~18个月,患者均未再发生CAS表现。结论:CABG可能是治疗难治性CAS—种可行而且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刘诚李温斌师启众张占海陈国锋齐恒田王飞樊宏哲张保全王可强
关键词:心脏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痉挛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抢救性手术治疗1例被引量:6
2019年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9岁,因"腰背部疼痛20 d,加重伴胸闷16 d"为主诉入院。入院诊断: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②室壁瘤;③室间隔穿孔(ventrieular septal rupture,VSR);④心源性休克;⑤多脏器功能不全;⑥脓毒症并感染性休克;⑦心功能Ⅳ级。
李阳阳杨英杰王可强刘诫师启众张保全刘现民秦元旭李温斌
关键词:室间隔穿孔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多脏器功能不全室壁瘤
术后多次小剂量甘露醇缓慢静滴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心肺功能及临床安全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术后多次小剂量甘露醇缓慢静滴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心肺功能及临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纳入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共6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治疗组(C组)29例,甘露醇治疗组(M组)33例。C组按术后常规治疗措施进行;M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于术后1h、8h及24h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0.25g/kg,每次静滴速度5mL/min。根据两组治疗期间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尿量变化、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对肾功能影响,分析小剂量甘露醇缓慢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①血流动力学变化:M组内每次使用甘露醇前后:CI、SVI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VRI呈下降趋势,且每次使用甘露醇后变化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WP、Lac术后先升高,后降低,甘露醇使用前后其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P、MPAP首次使用甘露醇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后两次使用甘露醇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其结果均P<0.01。②尿量变化:M组每次使用甘露醇后尿量均明显增加,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两组在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对尿素、肌酐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术后多次小剂量甘露醇缓慢应用有利于提高心输出量、降低外周循环阻力、减轻肺水肿、改善肺顺应性、改善组织代谢、促进心功能恢复;②有利于缩短机械通气、缩短ICU停留时间;③对肾功能无损害。
郭浩师启众曹在新李温斌王可强何亚梅张保全赵冬冬赵琪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甘露醇
不同血液滤过方式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及对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滤过方式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及对外周血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抽取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16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8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其中40例接受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者纳入连续组,42例接受脉冲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者纳入脉冲组。比较两组疗效、生命体征、病情危重程度、实验室指标及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脉冲组总有效率(92.86%,39/42)高于连续组(77.50%,31/40),P<0.05。脉冲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评分、心率、体温、呼吸频率均低于连续组,ICU治疗时间短于连续组,平均动脉压高于连续组(P<0.05)。治疗后,脉冲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淀粉酶水平低于连续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连续组(P均<0.05)。结论与连续性血液滤过比较,脉冲高容量血液滤过方式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具有更强的清除效果。
邢学勇张保全郭浩
关键词:胰腺炎连续性血液滤过
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脑钠肽、C-反应蛋白对其肌酐浓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其肌酐浓度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急性肾损伤组(29例)和非急性肾损伤组(11例)。纳入研究后12 h内采取两组患者的血标本,分别于首次抽血12 h,24 h,48 h,96 h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肌酐、CRP及NT-proBNP,并分别进行t检验及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急性肾损伤组患者的CRP和NT-proBNP的水平[分别为(112.4±6.8)mg/L,(1176.9±25.7)ng/L]明显高于非急性肾损伤组[分别为(72.4±0.9)mg/L,(478.2±15.3)ng/L];96 h时,非急性肾损伤组患者的CRP与NT-proBNP有相关性;两组患者的CRP,NT-proBNP浓度均随着肌酐浓度的增高而增高。结论:CRP,NT-proBNP升高与合并急性损伤脓毒症患者的肌酐浓度相关,但两者升高幅度不一致。
张保全刘凤艳袁帅飞
关键词:C-反应蛋白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重症脓毒症
房间隔造口术联合体外膜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大动物实验研究
2020年
目的:探索房间隔造口术(ASD)联合体外膜肺(ECMO)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效果,以便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患者寻找一条有效的新方法。方法:应用静脉泵入脂多糖(LPS)方法制作成年绵羊的ARDS大动物模型5只,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完成房间隔缺损(1~2 cm),在应用体外循环机模拟静脉-静脉体外膜肺(VV-ECMO)工作状态下,对比观察在ASD闭合和开放状态下动物的外周血氧合情况和体循环状态,以及心脏功能情况,评价ASD分流对改善心肺功能的意义。结果:在闭合ASD的情况下,未见房水平分流,仅应用VV-ECMO辅助下可见动物吸入100%氧的情况下心率(93±26)次/min,平均血压(MAP):(51.6±16.5)mmHg(1 mmHg=0.133 kPa),肺动脉压(PAP):(27.3±14.5)mmHg,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47.6±9.6)N·s·m^-2·L^-1,外周动脉PaO2为(134.2±21.3)mmHg,SaO2:(96.3±0.3)%,氧合指数(PaO2/FiO2)为335.0±53.3,心脏饱胀,运动幅度较小,显得无力;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打开ASD后房水平出现右向左分流,平均血压(MAP):(70.4±18.2)mmHg,PAP:(19.1±9.3)mmHg, PVRI:(32.1±8.1)N·s·m^-2·L^-1,外周动脉PaO2明显上升至(171.1±22.2)mmHg,SaO2:(98.2±0.3)%, PaO2/FiO2为427.5±55.5,心率(77±18)次/min,心脏运动幅度明显加大,心脏跳动显得轻松,体循环状态明显好转。统计学分析显示:与ASD关闭时比较,在ASD开放后MAP, PaO2, SaO2, PaO2/FiO2明显上升;PAP,PVRI明显下降。二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房间隔造口术联合VV-ECMO是治疗ARDS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COVID-19引起的重症ARDS治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需要临床应用进一步验证。
刁力为李温斌李温斌师启众张保全樊宏哲李阳阳杨英杰吴本清吴一彬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房间隔造口术体外膜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