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杰

作品数:6 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胫骨
  • 1篇单开门
  • 1篇单开门椎管成...
  • 1篇动脉
  • 1篇悬吊
  • 1篇悬吊固定
  • 1篇严重骨盆骨折
  • 1篇掌侧
  • 1篇指端
  • 1篇指端缺损
  • 1篇指掌侧
  • 1篇指掌侧固有动...
  • 1篇顺行
  • 1篇损伤控制骨科
  • 1篇盆骨
  • 1篇皮瓣
  • 1篇皮瓣修复
  • 1篇平台骨折
  • 1篇缺损

机构

  • 5篇汕头市第二人...

作者

  • 5篇吴杰
  • 4篇江标
  • 4篇邹育才
  • 3篇杜建业
  • 1篇林丽贤
  • 1篇肖瑛
  • 1篇蔡史健
  • 1篇林宏伟
  • 1篇张荣臻
  • 1篇钟志刚

传媒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带指掌侧固有动脉或其分支局部顺行皮瓣修复指端缺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带指掌侧固有动脉或其分支局部顺行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采用带指掌侧固有动脉或其分支局部顺行皮瓣转移修复的83例118个指端缺损的临床资料。结果92个皮瓣顺利成活。7个背侧旋转皮瓣、5个V-Y推进皮瓣在术后24 h内出现动脉危象,9个背侧旋转皮瓣、5个掌侧旋转皮瓣在术后24 h内出现静脉危象。视循环危象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拆除皮瓣周边、蒂部部分缝线,皮瓣小切口放血,皮瓣按摩,改变手指体位,患指制动等方法处理。动脉危象皮瓣4个存活,8个部分坏死。静脉危象皮瓣8个存活,6个部分坏死。皮瓣供区植皮57/62例(91.9%)全部成活。67例99指获得3~12个月、平均5.5个月的随访。皮瓣色泽红润、质地柔软、外观自然、不臃肿,与周围皮肤接近。皮瓣蒂部不臃肿。指端饱满,外形良好。两点辨别觉8~12 mm,无痛性瘢痕形成,无严重触痛。患指各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无关节坚硬。患者能适应正常工作与生活,对指端感觉及伤指外形均较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63指,良20指,可16指,优良率83.8%。结论带指掌侧固有动脉或其分支局部顺行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方法简便,无需复杂显微外科技术,效果满意,对供区影响小,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林宏伟吴杰江标连素文邹育才肖瑛赵资坚林丽贤
关键词:外科皮瓣指端缺损
膝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Ⅲ型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33
2017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Ⅲ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广东省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Ⅲ型骨折患者60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16例;年龄20~70岁,平均45.0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4例,坠落伤19例,重物砸伤1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膝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术,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5.5个月。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一般资料、术后胫骨平台解剖学参数、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及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07.7±12.29)mL和骨折愈合时间(26.7±1.94)周,均低于对照组的(137.8±21.16)mL和(30.7±2.6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和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观察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两组手术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Ⅲ型骨折,膝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术对软组织损伤小,更利于骨折愈合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蔡史健钟志刚赵资坚吴杰张荣臻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膝关节镜微创
儿童严重骨盆骨折救治的损伤控制策略应用体会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 DCO)理论在儿童严重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应用。方法:按是否遵循DCO策略将本院自200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32例儿童严重骨盆骨折分为2组,对照组为前期未按DCO原则治疗的14例患者,观察组为后期采用DCO方法治疗的18例患者,总结DCO策略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15例患者存活,3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远期Cole疗效评分为36.7分。对照组9例患者存活,5例死亡,3例死于失血性休克,其中1例死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例死于严重感染,远期Cole疗效评分为30.6分,2组患者在死亡率、远期疗效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DCO技术干预和骨科专科医生的早期介入提前到事故现场和急诊室阶段,并应用于儿童严重骨盆骨折的临床治疗,强调院前急救和院内处理并重,有利于对患儿进行迅速、有效、旨在抢救生命的整体治疗,能显著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江标赵资坚杜建业吴杰邹育才
关键词:儿童骨盆骨折救治
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缝线悬吊固定在颈椎单开门术中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比较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缝线悬吊固定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51例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固定(A组),27例采用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JOA评分改善率、椎管开门幅度、颈椎曲度指数及颈椎活动度变化、轴性症状评分,并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5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A组12~20(14.56±5.67)个月,B组11~23(16.28±4.7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改善率及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6个月颈椎椎管开门幅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曲度指数及颈椎活动度丢失B组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轴性症状评分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缝线悬吊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都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开门法"门轴"固定的有效方法;微型钛板内固定能提供更稳定的即刻固定,减少术后颈椎曲度的丢失,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江标杜建业赵资坚吴杰马志发邹育才
关键词: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轴性症状
半侧卧位在伴后柱损伤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半侧卧位前后联合入路在伴有后柱损伤的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策略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23例伴有后柱损伤的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其中SchatzkerⅤ型14例,SchatzkerⅥ9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18~56岁,平均36.4岁。采用半侧卧位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行骨折复位钢板固定。术前常规行三维CT扫描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通过后内侧倒"L"形切口处理后髁及内侧髁骨折,前外侧切口处理前外侧髁骨折,术后早期行不负重功能锻炼。根据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knee score,KSS)标准及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放射学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23例患者均获满意复位,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1个月,平均16.8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术后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满意;KSS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2~92分,平均86.9分,优良率为91.3%;两种标准术前术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半侧卧位可以完成后内侧入路联合前外侧切口、多钢板内固定治疗伴有后柱损伤的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可有效恢复膝关节的力线及关节面平整,重建胫骨平台后柱的稳定性,允许膝关节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江标吴杰杜建业赵资坚马志发邹育才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折固定后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