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霞
- 作品数:4 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冠心病患者血清Annexin Ⅱ、FIB、TM变化对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2(recombinant annexin A2,AnnexinⅡ)、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变化对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9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设为病例组,并选择我院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AnnexinⅡ、FIB、TM水平变化情况及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AnnexinⅡ、FIB、TM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患者血清AnnexinⅡ、FIB、TM显著低于中度、重度患者,中度患者血清AnnexinⅡ、FIB、TM显著低于重度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nexinⅡ、FIB、TM均和病情程度之间呈正相关(P<0.05);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程、文化程度、吸烟饮酒史、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AnnexinⅡ、FIB、TM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清AnnexinⅡ、FIB、TM水平为自变量,以预后情况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nexinⅡ、FIB、TM水平是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血清AnnexinⅡ、FIB、TM在冠心病患者中均呈高表达,与病情程度之间关系密切,是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 杨丽霞董丽郭海霞
- 关键词:冠心病膜联蛋白A2血栓调节蛋白冠脉病变程度预后
-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影响,为该类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7月-2014年6月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619株,分析使用碳青霉烯类与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及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的相关性。结果 2011年7月-2014年6月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呈现上升趋势,从1.61上升至2.44,抗菌药物总的使用强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从58.44降至37.12,最低值出现在2012年二季度为35.65;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59.1%上升至77.0%;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检出率由63.6%上升至82.0%;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量与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耐药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P<0.05),与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发生率亦显著相关(R=0.845,P<0.01)。结论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有关。
- 王娜郭海霞冯欣张伟东魏鹍
-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
- 血清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在T2DM合并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1
- 2018年
- 目的分析血清总胆红素(TBI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联合检测结果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19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对照组(n=114,未合并冠心病)和研究组(n=105,合并冠心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TBIL、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进行测定,比较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并利用数据结果计算出判别函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HbA1c、LDL-C、TC、TG水平明显增高,而TBIL和HDL-C水平明显减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临床诊断分组为"金标准",利用各项指标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结果显示,在进行单独指标检测的情况下,诊断的灵敏度均超过80%,但是正确指数偏低,在进行联合检查的情况下,正确指数较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 TBIL、HbA1c及血脂联合检验在T2DM合并冠心病的检测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临床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 杨丽霞郭海霞董丽
- 关键词:2型糖尿病冠心病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应用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诊断为ACS并且拟行PCI治疗的患者12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62例。A组应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B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两组均观察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术后2h、24h、7d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B组[(52.24±7.56)vs.(56.82±7.49)、(48.65±7.90)vs.(55.31±7.11)、(42.47±6.30)vs.(53.86±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小板聚集率达标率高于B组(82.26%vs.4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A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90%vs.3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优于氯吡格雷,且降低MACE事件发生率。
- 杨丽霞郭海霞董丽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氯吡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