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欣

作品数:3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耐药
  • 3篇耐药性
  • 2篇碳青霉烯
  • 2篇碳青霉烯类
  • 2篇青霉烯
  • 2篇青霉烯类
  • 1篇单胞菌
  • 1篇药物
  • 1篇医院获得性
  • 1篇碳青霉烯类抗...
  • 1篇铜绿
  • 1篇铜绿假单胞
  • 1篇铜绿假单胞菌
  • 1篇尿道
  • 1篇尿道感染
  • 1篇青霉
  • 1篇外科
  • 1篇外科患者
  • 1篇微生物敏感性...
  • 1篇系感染

机构

  • 3篇秦皇岛市第一...

作者

  • 3篇魏鹍
  • 3篇王娜
  • 3篇冯欣
  • 2篇王莉
  • 2篇贾俐萍
  • 1篇张伟东
  • 1篇郭海霞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影响,为该类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7月-2014年6月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619株,分析使用碳青霉烯类与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及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的相关性。结果 2011年7月-2014年6月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呈现上升趋势,从1.61上升至2.44,抗菌药物总的使用强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从58.44降至37.12,最低值出现在2012年二季度为35.65;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59.1%上升至77.0%;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检出率由63.6%上升至82.0%;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量与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耐药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P<0.05),与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发生率亦显著相关(R=0.845,P<0.01)。结论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有关。
王娜郭海霞冯欣张伟东魏鹍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
内科和外科患者医院获得性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菌株耐药性比较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内科和外科病房医院获得性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菌株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差异。方法连续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患者586份清洁中段尿样本,采用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进行菌株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应用Excel和SPSS 11.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661株,其中404株来自内科患者,257株来自外科患者。内科患者大肠埃希菌(44.6%)和肠球菌(23.0%)的检出率高于外科患者(33.1%和16.3%),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4.0%)低于外科患者(24.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20、4.309和63.056,P<0.05或<0.01)。所有患者分离到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较高,为85%~100.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较低,均<30.0%,且外科患者比内科患者敏感性更低(χ2=4.987、4.575和5.359,P<0.05);分离自内科患者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和氨曲南的敏感率分别为68.8%、60.6%和69.7%,均高于外科患者(36.0%、32.0%和4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8、4.661和5.115,P<0.05)。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高,且分离自外科患者的菌株对这两种药物的敏感性(98.4%和96.8%)高于分离自内科患者的菌株(75.0%和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97和5.221,P<0.05);分离自外科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敏感性亦高(92.1%),但分离自内科患者的菌株对其敏感性却较低(37.5%)(χ2=24.696,P<0.01)。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保持高度敏感,敏感性>95.0
王娜贾俐萍王莉冯欣魏鹍
关键词:泌尿道感染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发生的流行趋势及相关因素,为CRPA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94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情况,2014年1月-12月281例铜绿假单胞菌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等分析CRPA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结果:CRPA检出率由2012年的41.5%升至2014年的46.9%,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明显相关(r=0.738,P=0.006)。高龄[相对比值比(OR)=1.028,95%可信区间(95%CI)1.012~1.045,P=0.001]、入住ICU(OR=3.849,95%CI1.776~8.338,P=0.001)、机械通气(OR=3.313,95%CI 1.504~7.295,P=0.003)和经验性使用广谱抗菌药物(OR=2.352,95%CI 1.136~4.872,P=0.021)是CRPA检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广谱抗菌药物中,使用碳青霉烯类(OR=13.326,95%CI 5.783~30.709,P=0.000)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OR=3.273,95%CI 1.403~7.633,P=0.006)与CRPA的检出有关。结论:医院CRPA检出率较高,应加强管理,以减少耐药株的播散和流行。
王娜贾俐萍王莉冯欣魏鹍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耐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