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凯

作品数:94 被引量:1,130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0篇农业科学
  • 18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小豆
  • 11篇基因
  • 11篇AFLP
  • 9篇性状
  • 9篇土壤
  • 9篇百合
  • 6篇毛白杨
  • 6篇白杨
  • 5篇多样性
  • 5篇植物
  • 5篇种质
  • 5篇种质资源
  • 5篇小麦
  • 5篇分子标记
  • 5篇板栗
  • 4篇杂种
  • 4篇全氮
  • 4篇细胞
  • 4篇菌根
  • 4篇菌根真菌

机构

  • 74篇北京农学院
  • 19篇中国林业科学...
  • 15篇中国农业科学...
  • 13篇北京林业大学
  • 7篇河北大学
  • 4篇河北农业大学
  • 4篇内蒙古农业大...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市平谷区...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市西城区...

作者

  • 94篇杨凯
  • 18篇李潞滨
  • 16篇万平
  • 15篇赵波
  • 10篇王建立
  • 10篇李奕松
  • 10篇张志毅
  • 10篇杨柳
  • 9篇唐征
  • 9篇于同泉
  • 8篇张德强
  • 8篇张克
  • 7篇王文和
  • 7篇刘振静
  • 6篇秦岭
  • 6篇韩继刚
  • 6篇赵祥云
  • 6篇冯永庆
  • 6篇路苹
  • 5篇王树栋

传媒

  • 17篇北京农学院学...
  • 7篇北京林业大学...
  • 6篇园艺学报
  • 5篇西北植物学报
  • 4篇林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作物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化学与生...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核农学报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5篇2010
  • 10篇2009
  • 13篇2008
  • 8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5篇2002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牛脏器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分析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牛脏器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PAEs)的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和方法检验。结果表明:选用二氯甲烷超声提取20 min,氧化铝-硅胶复合柱净化,用乙酸乙酯洗脱,洗脱速率1.0 mL/min,回收率在85.09%~110.48%之间,标准偏差(RSD)在2.5%~5.0%之间。表明该方法回收率高,RSD变异小,准确可靠。牛心、肝、脾、肺4种脏器中PAEs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检测出6种PAEs,其中DnBP和BBP含量较高,说明此类污染物由外环境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动物体后易蓄积于发生代谢作用的内脏器官中。为了提高食品卫生质量,避免PAEs物质在食用者体内慢性蓄积而对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建议人们不要经常食用这些可能遭受环境激素污染的动物内脏食品。
王建立路平杨凯于同泉杨柳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
春兰根内生细菌分离培养方法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探讨了春兰根表面灭菌的最佳条件,以及改良察氏琼脂、淀粉铵营养琼脂、YG、R2A、LB、金氏、TSA和根系分泌物8种培养基对春兰根内生细菌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春兰根的最佳表面灭菌条件为:75%乙醇浸泡3 min,3%次氯酸钠溶液处理2 min,75%乙醇浸泡30 s,最后用无菌水冲洗。不同培养基对内生细菌的分离存在一定差异,R2A培养基和根系分泌物培养基分离出的内生细菌数量较多,而YG培养基和R2A培养基分离出的内生细菌种类总数最多。此8种培养基对春兰根内生细菌的优势菌群的分离效果是相同的。研究结果可为选择合适的表面灭菌条件及培养基分离兰花内生细菌提供参考。
孙磊毕晓宝李潞滨刘琳韩继刚杨凯
关键词:春兰内生细菌表面灭菌培养基
不同基因型小豆胚尖再生能力筛选和培养条件优化被引量:4
2015年
本研究以47份不同基因型小豆的胚尖为外植体,采用不同6-苄氨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和吲哚乙酸(indole butytic acid,IBA)激素浓度配比,筛选再生能力强的小豆资源,优化胚尖再生条件。通过最小显著差数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多重比较不同基因型间和不同培养基小豆再生率和平均再生芽数,结果显示:激素浓度配比相同时,不同基因型间小豆胚尖再生能力差异显著;基因型和培养基间互作差异显著。筛选出9份再生能力较好且培养基不敏感的小豆资源DR033、DR158、DR177、京农5号、DR-088、DR074、京农21号、DR039和DR049,其平均再生芽数分别为3.79、3.33、4.06、2.93、2.73、2.46、2.70、2.32和2.35,再生率分别为92.48%、87.04%、80.69%、94.15%、96.21%、100%、88.35%、84.02%和84.67%。0.2 mg/L6-BA+0.2 mg/L IBA胚尖芽诱导培养基具有较好的通用性,胚尖再生周期短,从接种到获得3-5 cm高度再生芽仅需要约40 d时间。DR158、京农5号、京农6号和京农21号适宜的潮霉素B筛选浓度为7.5 mg/L,DR033和DR177则分别为5.0 mg/L和10.0 mg/L。本研究建立了效率高的小豆胚尖再生体系,有助于小豆遗传转化和基因功能分析。
曹劲宏牟少萌何雪赵波杨凯李奕松李玮瑜万平
关键词:小豆基因型激素浓度
景观应用百合新品种‘云景红’被引量:6
2014年
‘云景红’是以‘Romano’为母本,‘Claire’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亚洲百合新品种。花色为红色,柱头为紫红色,花苞大,花数量多,花期长。周径14~16 cm的种球种植后花朵数量3~7朵。植株矮小,平均株高43~52 cm,茎杆粗壮。种球繁育周期短,退化慢。耐干旱,耐湿热,抗病性强。
冯丽媛王文和赵祥云王树栋张克杨凯
关键词:亚洲百合景观杂交
我国部分兰属植物菌根真菌rDNA ITS序列分析被引量:27
2008年
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analysis(rDNA ITS)was used to study diversity of 12 representative mycorrhizal Rhizoctonia strains,which were isolated from Chinese orchids(Cymbidium)distributed in different sites and belonged to different ecologic types.The Blas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these strains belonged to Epulorhiza or Tulasnella,which was fully consistent with identification as Epulorhiza with morphological method.Additionally,based on rDNA ITS sequence cluster analysis,dendrogram of Cymbidium mycorrhizal strains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ed environments and orchids species were two crucial factors that affected the specificity-relation between Chinese orchids(Cymbidium)symbiotic mycorrhizae and hosts.
李潞滨胡陶唐征庄彩云刘振静杨凯彭镇华
关键词:兰属植物菌根真菌RDNAITS分析
快中子诱变小豆‘京农6号’突变体筛选被引量:7
2012年
为了进行小豆种质创新和获得基因定位和克隆及其基因功能分析的突变体材料,分别用30、35、40、45、50、55Gy剂量的快中子,辐照小豆‘京农6号’干种子。M1出苗率分别为31.72%、29.06%、30.29%、36.51%、16.15%和15.17%,变异率为3.20%、4.70%、6.75%、6.61%、4.00%和2.20%。辐射剂量增加,出苗率降低、变异率呈增加趋势,M2代共获得77份叶形、株型、粒型、籽粒大小、粒色、叶色、早熟、丰产等性状变异材料。40~45Gy为小豆快中子诱变的适宜剂量,这些突变体为小豆相关基因定位克隆、功能分析和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
张李赵波万平骆晚侠李奕松杨凯曹劲宏孙祎振赵翠格张海明
关键词:小豆突变体
利用水稻功能基因SSR标记鉴定水稻种质资源被引量:86
2002年
利用 16对水稻功能基因的SSR引物研究了 2 3份世界 5个国家不同来源的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共检测出 78个等位基因变异 ,每对引物可检测 2~ 10个等位基因变异 ,平均为 5 .2个 ,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 .13~ 0 .6 4之间。UPGMA聚类分析表明 ,在相似系数 0 .13处可以将材料分为 2大类 ,来自巴西、日本和中国的粳稻全部聚为第Ⅰ类 ,巴西陆稻和原产科特迪瓦的陆稻聚在第Ⅰ类的第三小群 ;第Ⅱ类全为籼稻 ,来源于巴基斯坦的籼稻和 1个来源于韩国的籼稻分布在第Ⅱ类 ,说明水稻功能基因在不同亚种、不同产地来源和不同生态类型的水稻之间存在差异 ,也进一步证实水稻功能基因的SSR标记是研究水稻种质资源分类、地理分布、生态类型和系谱分析的有效工具。
赵勇杨凯Akbar Ali Cheema翁跃进
关键词:水稻功能基因SSR标记种质资源
小豆矮秆窄叶突变基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小豆矮秆窄叶突变体(nld)的遗传行为及观察矮秆窄叶突变基因控制的农艺性状的变化。【方法】选用高秆小豆种质资源GM904与nld进行杂交,对亲本和F2、F3、F4各世代分离群体中个体形态进行调查统计,对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第1至5节间长、前10节间长、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荚长、荚宽、单株荚数等15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中矮秆窄叶性状由一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的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前10节间长、荚长、单株荚数的广义遗传力达到0.9以上,可作为小豆杂交育种的选择指标。【结论】矮秆窄叶突变基因导致株高变矮,叶变窄,茎变细,主茎节数减少,各节间长缩短,荚变小,产量显著降低。
李晓明杜萌莹星君宜赵波万平李奕松杨凯
关键词:小豆突变基因农艺性状遗传力
冷箭竹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被引量:14
2008年
为了解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2006年5月从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冷箭竹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出50株具不同菌落形态的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50株菌分属于10个属26个种。27株属于变形菌门γ亚群(Gammaproteobacteria)(42.3%)、9株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26.9%)、4株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5.4%)、6株属于变形菌门β亚群(Betaproteobacteria)(7.7%)、3株属于变形菌门α亚群(Alphaproteobacteria)(3.9%),1株与土地杆菌属(Pedobacter)关系密切。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菌属。2株菌为可能的新种或属。研究表明冷箭竹根际土壤中含有较为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
刘敏李潞滨杨凯韩继刚朱宝成彭镇华
关键词:根际细菌可培养细菌多样性
AFLP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被引量:49
2000年
AFLP是检测DNA多态性的一种高效的分子标记新技术 .该文对AFLP标记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 ,并综述了其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构建无性系指纹图谱及遗传图谱、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 .
张德强张志毅杨凯
关键词:AFLP分子标记指纹图谱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