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燕

作品数:1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伊马替尼
  • 1篇伊马替尼治疗
  • 1篇髓样
  • 1篇分子
  • 1篇分子学
  • 1篇
  • 1篇初诊

机构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1篇张晓梅
  • 1篇顾伟英
  • 1篇孙爱宁
  • 1篇谢晓宝
  • 1篇刘佳
  • 1篇张晓燕

传媒

  • 1篇白血病.淋巴...

年份

  • 1篇201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氟马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比较氟马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对24例符合条件的初诊费城染色体阳性 CML慢性期(Ph+ CML-CP)患者给予6个周期(24周)的氟马替尼400 mg/d、600 mg/d 和伊马替尼治疗,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2、4、6、8、10、12、16、20、24周进行血液学评价,给药前及给药后12、24周进行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评价。结果在有效性方面,治疗6个周期,氟马替尼600 mg/d 组的主要分子学缓解(MMR)率高于伊马替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44%(4/9)比14.29%(1/7),P=0.017]。治疗3个周期,氟马替尼600 mg/d 组 bcr-ablIS≤10%的患者比例高于伊马替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分析也提示氟马替尼600 mg/d 较400 mg/d 更有可能使患者在早期获得分子学反应。在安全性方面,氟马替尼400 mg/d 组、氟马替尼600 mg/d 组和伊马替尼组Ⅲ~Ⅳ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马替尼组较常见皮肤毒性和胃肠道反应,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腹泻,未发生心脏和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水肿的发生率低于伊马替尼组。结论氟马替尼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初诊 Ph+ CML-CP 患者,600 mg/d 是一个较为合适的临床起始剂量。氟马替尼和伊马替尼在临床上具有相似的安全性。
刘佳谢晓宝顾伟英张晓梅孙爱宁张晓燕
关键词:伊马替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