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丙酚与羟丁酸钠在小儿静脉麻醉中的比较
- 2008年
- 目的:对比观察丙泊酚与羟丁酸钠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探讨一种适合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理想用药。方法:选择40例患儿,并随机分为异丙酚组(组)和羟丁酸钠组(组),每组20例。组缓慢静脉注射异丙酚1.5mg/kg;组缓慢静脉注射羟丁酸钠60 mg/kg。然后,两组患儿都静脉注射枸橼酸芬太尼3μ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后,做气管内插管行控制呼吸。麻醉维持:组持续静脉泵入异丙酚3 mg/(kg.h),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1 mg/kg和维库溴铵0.04 mg/kg维持麻醉;组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1 mg/kg和维库溴铵0.04 mg/kg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给患儿静脉注射肌松拮抗剂。麻醉诱导时,观察MAP、HR、RR或SpO2的变化情况;手术中与手术结束后,详细记录各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给药间隔时间、苏醒时间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各观察项目方面,组明显优于组,组间有明显差异性(P<0.01)。结论:我们认为丙泊酚是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理想用药。
- 叶建新胡微澜雷鹏飞王凯赵丽芳李宁
- 关键词:麻醉静脉
- 神经刺激仪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切口肺癌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切口肺癌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拟行小切口肺癌手术的患者4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P)组和全身麻醉(G)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T1),切皮即刻(T2),打开胸腔即刻(T3),单肺通气30 min(T4),关闭胸腔即刻(T5),手术结束(T6)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两组全身麻醉药的用量.观察两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两组术后2、6、24 h的静息和咳嗽状态下VAS评分.结果 P组血流动力学平稳,在T2~T6各时间点的MAP、HR均低于G组(P<0.05).P组术中全身麻醉药的用量低于G组(P<0.05).P组自主呼吸恢复、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显著短于G组(P<0.05);烦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G组(P<0.05).P组术后2、6h的静止和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G组(P<0.05).结论 神经刺激仪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小切口肺癌手术全麻用药量少、苏醒快、术后镇痛时间长、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 雷鹏飞王凯巩继平
- 关键词:胸椎旁神经阻滞神经刺激仪全身麻醉
- 舒芬太尼调控微小RNA-495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SUF)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将Hep3B细胞(购自上海联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分为miR-NC组、miR-495组、SUF(购自德国IDT Biologika公司)+抗-miR-NC组、SUF+抗-miR-495组,采用不同浓度的SUF处理肝癌Hep3B细胞,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微小RNA(miRNA,miR)-495的表达水平。将miR-495模拟物(miR-495 mimics)转染Hep3B细胞,采用上述方法检测以上指标变化。将miR-495抑制物(抗miR-495)转染至Hep3B细胞,经10 μmol/L的SUF干预后,采用上述方法检测以上指标变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UF对Hep3B细胞对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与干预前[(100.15±10.05)%、(225.36±22.53)个、(153.76±15.38)个、(6.73±0.67)%、1.00±0.10、1.05±0.11]比较,SUF(10.0 μmol/L)处理后Hep3B细胞存活率[(62.38±6.25)%]、迁移[(108.24±10.85)个]和侵袭[(80.42±8.05)个]细胞数显著降低,凋亡率[(20.36±2.05)%]、miR-495表达(2.99±0.31)显著升高,β-catenin蛋白(0.42±0.04)表达显著降低(t=9.574、14.051、12.674、18.959、18.328、16.14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转染miR-NC[(100.88±10.09)%、(230.76±23.08)个、(158.66±15.85)个、(6.83±0.68)%]比较,转染miR-495后Hep3B细胞存活率[(52.08±5.20)%]、迁移[(124.38±12.46)个]和侵袭[(84.09±8.40)个]细胞数显著降低,凋亡率[(17.29±1.73)%]显著升高(t=12.897、12.168、12.471、16.8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单独SUF[(100.09±10.76)%、(111.31±11.14)个、(85.08±8.51)个、(22.13±2.20)%、0.45±0.05]干预比较,抑制miR-495联合SUF处理后Hep3B细胞存活率[(134.08±13.44)%]、迁移[(189.26±19.01)个]和侵袭[(131.24±13.15)个]细胞
- 韩威利王凯李明勇赵英玲金胜王培山
- 关键词:舒芬太尼肝癌细胞增殖迁移
-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进一步探讨舒芬太尼脉麻醉在胸外科手术的应用实际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了本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46例实施胸外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舒芬太尼组(A组),芬太尼组(B组),每组23例。A组给予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B组给予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2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时问,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A组麻醉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A组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也均低于B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胸外科手术是一种安全、高效、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
- 刘聚堂王凯
- 关键词:丙泊酚舒芬太尼胸外科手术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顺序分为A、B、C三组,每组32例。所有患者均行TAPB,A组注射0.25%罗哌卡因,B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C组注射0.5%罗哌卡因。观察三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舒适度评分(BC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手术和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组舒芬太尼使用量显著低于A、B两组(P<0.05);术后1 h、6 h、12 h和24 h,C组NRS评分显著低于A、B两组(P<0.05);C组术后1 h、6 h、12 h和24 h BCS评分均高于A、B两组(P<0.05);C组头晕、胸闷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8.13%,9/32)显著高于A组(6.25%,2/32)和B组(9.38%,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APB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时,高浓度罗哌卡因能延长镇痛时间,舒适度更高,可有效减少阿片类药物镇痛,但不良反应也更多;低浓度罗哌卡因镇痛效果差,故罗哌卡因适宜使用浓度在0.3%~0.4%。
- 王凯张玉韩威利
- 关键词: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后镇痛
- 七氟烷合并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氧合功能、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七氟烷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氧合功能、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实施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2组患者均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参照组42例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观察组42例采用七氟烷进行麻醉维持。比较2组患者氧合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t2~t4时间点的OI均较t0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且参照组的OI降低更为明显(P均<0.05);t5时点观察组OI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t1、t2、t3时HR、MAP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低于参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七氟烷合并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老年食管癌根治术中麻醉效果好,能更有效地保护患者肺氧合功能,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
- 张保军王丽华王凯房兰天李宁
- 关键词:七氟烷胸椎旁神经阻滞开胸术食管癌氧合功能血流动力学
- 甲强龙、氯胺酮、乌司他丁的预处理对单肺通气麻醉所致炎性肺损伤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分析甲强龙、氯胺酮、乌司他丁的预处理对单肺通气麻醉所致炎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1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80例恶性肿瘤患者,均接受单肺通气下手术治疗,按随机数表法分成3组:甲强龙组、氯胺酮组和乌司他丁组,各60例。收集麻醉前(T0)、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60 min后(T2)、单肺通气结束30 min后(T3)、术后8 h(T4)患者血液中的炎性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对比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3组患者围手术期均出现IL-6、IL-8、IL-10和TNF-α水平较入院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3组患者麻醉前和单肺通气前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乌司他丁组在T2、T3、T4时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氯胺酮组和甲强龙组,IL-10水平高于氯胺酮组和甲强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氯胺酮组与甲强龙组围手术期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乌司他丁预处理对于单肺通气下麻醉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最为明显,有利于缓解胸外科手术中急性肺损伤程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张保军王凯韩威利
- 关键词:单肺通气乌司他丁甲强龙氯胺酮氧合指数
- 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白细胞介素-33和ST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白细胞介素(IL)-33和ST_2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体重190~240g,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C组)、同侧电针组(SE组)和对侧电针组(VE组)。建立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模型,SE组和VE组大鼠分别对右侧肢体和左侧肢体的阳陵泉穴和足三里穴进行电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T0)、治疗7d(T_1)、治疗后3d(T_2)和治疗后7d(T_3)测定四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于T_3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IL-33和ST_2表达。结果与T0时比较,T_1~T_3时MC组、SE组和VE组大鼠MWT明显降低,TWL明显缩短(P〈0.05);T_1时MC组,T_1~T_3时SE组和VE组大鼠MWT明显低于Sham组,T_1~T_3时MC组、SE组和VE组大鼠TWL明显短于Sham组(P〈0.05);T_2、T_3时SE组和VE组大鼠MWT明显高于,TWL明显长于MC组(P〈0.05)。MC组、SE组和VE组大鼠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IL-33 mRNA和ST_2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Sham组(P〈0.05);SE组和VE组大鼠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IL-33mRNA和ST_2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MC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明显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可能通过抑制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IL-33和ST_2表达,阻断IL-33/ST_2介导的炎性反应而发挥作用。
- 王凯韩威利杜增利刘静柴军刘聚堂
-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痛脊髓背根神经节
- 七氟醚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肝肿瘤消融术中的应用分析
- 2014年
- 目的比较七氟醚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肝肿瘤消融术中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肝肿瘤消融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按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七氟醚-丙泊酚(SP组)与异丙酚-芬太尼组(PF组)。观察两组诱导时间与苏醒时间,围术期心率(HR)、血压(NIB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潮气量(MV)的变化,诱导时是否合作(注射痛),术中体动、呼吸暂停以及苏醒期恶心、呕吐,舌后坠发生率。结果两组诱导时间及苏醒期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组苏醒迅速;PF组术中HR、NIBP、SPO2、RR、Vt波动均大于SP组(P〈0.05);PF组注射痛、呼吸暂停、舌后坠的发生率高(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满足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肝肿瘤消融术的要求,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对呼吸干扰较小,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更安全有效。
- 王凯贾松峰
- 关键词:七氟醚丙泊酚芬太尼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对比分析
- 2020年
-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腹横肌平面阻滞中的应用,探索更加有利于患者术后镇痛及康复的用药浓度。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行全身麻醉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每侧分别给予0.25%的罗哌卡因20ml注入腹横肌平面筋膜阻滞,观察组则每侧分别给予0.33%的罗哌卡因20ml阻滞。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术后0.5h、2h、4h、8h、12h、24h进行疼痛评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4h之前的疼痛评分与观察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在8h之后的疼痛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平均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每侧分别给予0.33%的罗哌卡因20ml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的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疼痛评分、减少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安全可靠且效果满意的用药浓度。
- 王凯
- 关键词: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腹腔镜术后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