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森
- 作品数:10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20世纪40年代沈从文的存在体验——以《烛虚》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烛虚》是沈从文在昆明时期的一部重要散文集。然而,长期以来,这部散文集都未受到研究界的重视。2006年版的《从边城走向世界》(修订版)对《烛虚》进行了论述。论者认为"《烛虚》不仅是不折不扣的散文,而且是一部哲理化的散文诗。《烛虚》之于《湘西》、《湘行散记》,犹如鲁迅的《野草》
- 张森
- 关键词:沈从文创作哲理化湘西世界《朝花夕拾》
- 设立行政审批中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 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以设立行政审批中心为标志的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增强了政府公共服务便利性,可以使政府专注自身发...
- 张森
- 关键词:行政审批中心经济增长公共服务财政支出
- “我”与“我们”:沈从文湘西小说的双重视点
- 2010年
- 沈从文的湘西系列小说一直是学界关注的话题,其构筑的湘西世界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更是被无数研究者解读。然而,小说中这一世界形成的关键性因素何在?沈从文是如何通过叙述建构这一独特的世界?小说中特殊的“乡土悲悯感”又是从何而来?对此,学界多从小说的情节模式、语言风格等方面入手,却忽视了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即小说所采取的双重视点。
- 张森
- 关键词:湘西小说视点湘西系列小说湘西世界情节模式
- 论沈从文的生命重造思想被引量:4
- 2010年
- 昆明时期的沈从文致力于对理想生命的重造。他将"美"与"爱"作为理想生命的核心内涵,在抽象中探寻生命的意义。然而,沈从文的"抽象的抒情"并不意味着与现实无关,其背景和最终归宿都联系着民族人格的重造。正是由于这一现实目的的存在,他的"抽象"重构遭遇到了"具象"的冲突,这也暗示了他后期思想存在着内在的困境。
- 张森
- 关键词:生命
- 电站前池水位广义预测控制研究
- 张森
- 关键词:前池水位水位控制
- 论沈从文的政治思想被引量:3
- 2009年
- 沈从文的政治思想,显示了他在"乡下人"与自由主义者双重身份中的复杂处境。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沈从文强调文学之于政治的独立地位,追求民主反对独裁,倾向改良反对战争,倡导"专家治国"的方案,这与胡适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有着广泛的一致;另一方面,他提出的以文学为根本重造政治、"用抽象原则替代武力"、"美育重造政治"等重要观点,则是以实现终极合理的人性为根本目的,而不是以政治本身为基准的。这一思路已经逾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自由主义的意义范畴,显示了作为"乡下人"的沈从文对政治的独特思考。
- 张森
- 关键词:政治自由主义
- 论沈从文《看虹录》的身体叙事被引量:1
- 2010年
- 《看虹录》是沈从文在1940年代创作的一部以身体为重心的小说。一方面,小说将身体置于生命的本体地位,既呈现出身体释放自身的"悦乐"过程,又通过文本的特殊结构将身体受压抑的现实存在表现出来,其中蕴含着沈从文对身体的现代存在境遇的思考;另一方面,《看虹录》又以身体体验悬置身体实在,使身体表达由具象走向抽象,由形而下走向形而上,其中所折射的正是沈从文在40年代关于建立"美和爱的新的宗教"的思考。
- 张森
- 关键词:《看虹录》身体生命
- 略谈沈从文研究中的史料问题被引量:2
- 2009年
- 自新时期以来,沈从文研究渐有成为显学之势,然而,综观当下沈从文研究格局,虽不断有新的成果填补、充实原有研究的不足,但“具里程碑式的阶段性成果尚末出现。”。这其间自然有研究对象本身所具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的原因,但也有研究者自身的研究视域和方法的问题。从后者言,沈从文研究中的史料问题,就尚未引起研究者应有的重视。
- 张森
- 关键词:沈从文研究史料丰富性显学
- 沈从文研究六十年的回顾与反思被引量:5
- 2010年
- 自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沈从文研究已走过六十载春伙。在历经建国后三十年的尘封、新时期来成为“出土文物”,以及之后持续升温的研究态势,沈从文研究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一域。六十年来的沈从文研究,所关乎的不仅是学界对沈从文理解的几度变迁,也从一个侧面记录了现代文学学科研究视野的更迭转换。对此做一次全面的回顾与反思,也是在透视我们学科这六十年来的发展历程。
- 张森
- 关键词:沈从文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新中国成立出土文物建国后
- 《烛虚》:在“抽象”中探寻生命的意义被引量:5
- 2010年
- 《烛虚》是沈从文在昆明时期的一部重要散文集。《烛虚》摆脱了沈从文早期作品中"城市——乡村"的建构模式,展现了一个极具现代意味的抽象世界。作品以"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不断追寻展开,刻画了一个不同于早期"乡下人"的主体形象;同时,《烛虚》中出现的"抽象"之域,以及"我"在"抽象"与"具象"间的对立冲突,又昭示出沈从文在昆明时期复杂而深刻的精神世界。
- 张森
- 关键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