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中
- 作品数:39 被引量:653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吡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在水稻中的残留分析被引量:10
- 2013年
- 本文建立了混合除草剂吡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在水稻上的残留分析方法,并研究了其在水稻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二氯甲烷液-液分配和Pesticarb/NH2SPE净化后,通过HPLC-UVD检测.该方法对水稻植株、糙米、稻壳和土壤中的吡嘧磺隆最小检出量(LOD)为2.0×10-10g;田水中的吡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最小检出量(LOD)为1.0×10-10g.该方法对水稻植株、糙米、稻壳和土壤中的苯噻酰草胺最小检出量(LOD)为2.0×10-10g.试验结果显示,8%吡嘧·苯噻酰颗粒剂施药量分别为675 g(a.i.)·ha-1(其中吡嘧磺隆为42.2 g(a.i.)·ha-1)和1012.5 g(a.i.)·ha-1(其中吡嘧磺隆为63.3 g(a.i.)·ha-1),施药1次,2010年北京施药后120 d,安徽施药后92 d,湖南施药后70 d收获期糙米、植株、土壤和稻壳中吡嘧磺隆的残留量均低于0.01 mg·kg-1.
- 刘琛朱文学吕笑天曲昊杨高永鑫李建中王会利郭宝元
- 关键词:吡嘧磺隆苯噻酰草胺水稻土壤农药残留
- 黑斑蛙与非洲爪蟾蝌蚪急性毒性试验方法敏感性的比较被引量:9
- 2013年
- 两栖动物蝌蚪急性毒性试验是评价化学品急性毒性的一种方法。以毒死蜱、乙草胺、重铬酸钾和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为测试物,比较了我国本土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与国际通用种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在蝌蚪急性毒性试验中的敏感性。结果发现:2类蝌蚪分别进行的11次试验中,空白对照组黑斑蛙蝌蚪死亡率(0.9%)远低于非洲爪蟾蝌蚪的死亡率(5.8%);重铬酸钾和PFOS对黑斑蛙蝌蚪的96 h-LC50分别为34.0 mg·L-1和81.0 mg·L-1,而对非洲爪蟾蝌蚪的96 h-LC50分别为51.6 mg·L-1和92.1 mg·L-1,显示黑斑蛙蝌蚪对这2种化学品的敏感性略高于非洲爪蟾蝌蚪;毒死蜱和乙草胺对黑斑蛙蝌蚪的96 h-LC50分别为0.41 mg·L-1和4.1 mg·L-1,而对非洲爪蟾蝌蚪的96 h-LC50分别为0.12 mg·L-1和3.1 mg·L-1,显示黑斑蛙蝌蚪对这2种化学品的敏感性略低于非洲爪蟾。鉴于2类蝌蚪对化学品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且黑斑蛙蝌蚪的自然死亡率低,材料更易获得,笔者认为黑斑蛙蝌蚪比非洲爪蟾更适合作为蝌蚪急性毒性试验的材料,用于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中的毒性评价。
- 苏红巧张银凤秦占芬李建中
- 关键词:黑斑蛙非洲爪蟾蝌蚪急性毒性化学品敏感性
- 植物诱抗剂研究进展被引量:40
- 2002年
- 植物诱抗剂包括许多种类 ,如 :寡糖、蛋白、糖蛋白等。这类物质作用于植物后使植物细胞内发生一系列反应 ,诱导植物产生植保素 ,从而使其具有抗病性。本文综述了植物诱抗剂的种类及其作用于植物后 ,植物细胞对于这类物质的识别及信号传导。
- 邵素琴李建中
- 关键词:植物诱抗剂植物抗病性信号识别信号传导植保素
- 9种杀虫剂对中华大刀螂幼虫的毒性被引量:1
- 2013年
- 螳螂是田间控制害虫种群增加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之一。以中华大刀螂3龄幼虫(Para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为受试生物,利用9种常用杀虫剂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的药剂,通过喷雾法直接暴露,分别测定了LC50和死亡率来评价不同杀虫剂对中华大刀螂毒性和危害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9种杀虫剂对中华大刀螂幼虫的毒性(LC50值)差异很大,用药后24h的LC50在0.7182~347.7962mg·L-1之间,LC95在8.8057~1734.5650mg·L-1之间;用药后48h的LC50在0.3564~193.6887mg·L-1之间,LC95在3.8958~1548.3258mg·L-1之间;用药后72h的LC50在0.2232~115.3391mg·L-1之间,LC95在1.7730~530.6462mg·L-1之间。不同杀虫剂对中华大刀螂幼虫的毒性差异最高达到543.46倍。毒性大小依次为,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联苯菊酯﹥毒死蜱﹥噻虫嗪﹥茚虫威﹥吡虫啉﹥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原粉(Bt)。根据田间推荐浓度处理的死亡率判断,毒死蜱、联苯菊酯、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为有害水平,Bt为中度有害水平,吡虫啉、茚虫威、噻虫嗪为微害水平,阿维菌素接近无害水平。根据LC50与田间推荐浓度的比值判断,阿维菌素、吡虫啉对螳螂种群数量不会产生太大影响;Bt、茚虫威和噻虫嗪对螳螂种群数量会产生一定危害;而毒死蜱、啶虫脒、联苯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将严重影响螳螂种群数量的稳定性。在24~72h范围内,不同杀虫剂LC50和LC95随施药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说明暴露时间越长毒性越大,危害程度也越大。建议在中华大刀螂生活范围内减少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啶虫脒和毒死蜱的施用,推荐杀虫剂田间使用量时,除考虑对防治对象的防效,还应考虑对天敌种群的危害,提高药剂使用安全性,保护天敌种群的稳定性。
- 曹雪艳王会利张弛张杰王继红郑林李建中
- 关键词:杀虫剂毒性致死中浓度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多杀菌素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被引量:6
- 2012年
- 建立了高效、快速、灵敏的测定甘蓝及土壤中多杀菌素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并研究了多杀菌素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样品用乙腈提取,经N-丙基乙二胺(PSA)分散固相萃取(DSPE)净化后用HPLC-MS/MS检测分析。该方法对甘蓝和土壤中多杀菌素的检出限(LOD)为6×10-12g,定量限(LOQ)为0.005 mg/kg;在0.005~0.5 mg/kg添加水平下,多杀菌素在甘蓝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7%~9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10%,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6%~100%,RSD为4%~8%。2011年北京、安徽和湖南3地的消解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0.83~1.16 d和0.88~1.17 d。2011年和2012年的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和1.5倍推荐剂量(有效成分26.25和39.38 g/hm2)下,在甘蓝长至成果的1/2大小时施药2~3次,距末次药后1 d时甘蓝中多杀菌素的残留量远低于我国制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2.0 mg/kg。
- 王凯李建中宋祥梅于丁一莫汉宏王会利
- 关键词:多杀菌素分散固相萃取甘蓝
- 五种农药对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工蜂的经口毒性比较被引量:14
- 2012年
- 分别采用"小烧杯法"和"饲喂管法"测定了5种农药对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工蜂的经口毒性。比较了2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2个蜂种对农药毒性的敏感程度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是"意蜂"还是"中蜂","小烧杯法"得到的半致死浓度(LC50)均不同程度地低于"饲喂管法";与"意蜂"相比,"中蜂"对药剂更敏感,可能更适用于农药的毒理评价实验。
- 王瀛寰张艳峰张旭李建中王会利
- 关键词: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毒性
- 氯吡脲在土壤和西瓜中的残留分析被引量:44
- 2006年
- 建立了氯吡脲在土壤和西瓜中残留的HPLC分析方法.氯吡脲的添加回收率大于95%,变异系数小于10%,最小检出浓度为5μg.kg-1,检测限为0.4ng.对西瓜消解动态的研究表明,氯吡脲在西瓜中消解较快,半衰期为1.20—1.67d;使用剂量为20—30mg a..i.kg-1水溶液于雌花开放当天或前后一天均匀喷洒瓜胎(或浸瓜胎)一次,西瓜收获时(施药后40d),样品中未检出氯吡脲残留.土壤消解动态研究表明:使用600 mg a..i.hm-2的剂量对土壤喷雾,氯吡脲在土壤样品中的半衰期为9.87—15.3d;使用300—600mg a..i.hm-2的剂量对土壤喷雾,西瓜收获时(施药后40d),土壤中均未检出氯吡脲残留.
- 陈长龙李建中王会利胡继业
- 关键词:氯吡脲西瓜土壤
- 5种酚类物质对中国白羽鹌鹑和中华蜜蜂的急性毒性被引量:1
- 2015年
- 酚类物质作为一类主要的污染物,已引起国内外高度重视,但目前其对陆生生物的毒性研究较少。本试验探究了4-叔丁基苯酚、间甲酚、2-氯苯酚、2-甲酚、2,4-二氯苯酚这5种酚类物质对中国本土物种中国白羽鹌鹑和中华蜜蜂的急性毒性。在中国白羽鹌鹑的急性经口试验中,2-氯苯酚、2-甲酚的7 d的半致死浓度(7 d-LC50)分别为331 mg·kg^(-1)和413 mg·kg^(-1),其他3种酚类物质的7 d-LC50均大于限度值1 000 mg·kg^(-1);在中国白羽鹌鹑的急性饲喂试验中,5种酚类物质的8 d-LC50均大于限度值2 000 mg·kg^(-1);在中华蜜蜂的急性经口试验中,2-氯苯酚、2-甲酚和2,4-二氯苯酚的48 h-LC50分别为306 mg·L^(-1)、358 mg·L^(-1)和364 mg·L^(-1);在中华蜜蜂的急性接触试验中,2,4-二氯苯酚的48 h的半致死量(48 h-LD50)为2.6μg·蜂^(-1),其他4种酚类物质的48h-LD50均大于限度值100μg·蜂^(-1)。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酚类物质由于其结构不同亦表现出不同的毒性,甲酚的邻位取代比间位取代对中国白羽鹌鹑和中华蜜蜂的毒性更高,不同物种表现出了相似的规律性。5种酚类物质对我国本土物种中国白羽鹌鹑和中华蜜蜂毒性比对其他水生生物更敏感,存在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
- 戴欣常静李济彤杨淞霖李建中王会利
- 关键词:酚类物质中华蜜蜂急性毒性
- 灵芝多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3
- 1998年
- 刘美琴李建中孔繁祚
- 关键词:灵芝多糖药理活性抗肿瘤
- 哒螨灵在苹果和土壤上残留以及降解行为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本研究建立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为基础的哒螨灵分析方法,并对哒螨灵在安徽淮北和陕西咸阳两地苹果上的消解和残留行为进行了研究,同时还考察了哒螨灵在两地土壤中的降解和残留行为.哒螨灵在苹果中的消解动态方程:陕西咸阳为C=0.4007e-0.1535t,半衰期T1/2=4.5天;安徽淮北=0.1096e-0.1464t,半衰期T1/2=4.7天;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方程:陕西咸阳为C=0.7978e-0.1218t,半衰期T1/2=5.7天;安徽淮北C=1.4024e-0.0912t,半衰期T1/2=7.6天.在推荐使用高剂量和推荐高剂量1.5倍情况下,施药1~2次,末次药后7天,哒螨灵在苹果中的残留为0.02~0.14mg/kg;药后14天为0.01~0.12mg/kg.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天,苹果中哒螨灵的残留量低于2mg/kg,用药次数1~2次,每次间隔7天的情况下,在苹果上的安全间隔期可定为7天.
- 郭宝元郭聪陈锦辉王会利李建中
- 关键词:哒螨灵高效液相色谱降解安全间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