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敏娜

作品数:28 被引量:123H指数:8
供职机构: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小麦
  • 14篇抗条锈
  • 12篇锈病
  • 12篇条锈病
  • 12篇基因
  • 9篇抗条锈病
  • 9篇抗条锈病基因
  • 8篇锈菌
  • 8篇条锈菌
  • 7篇抗病
  • 6篇易位
  • 6篇易位系
  • 6篇小麦品种
  • 6篇小麦条锈病
  • 6篇小麦条锈菌
  • 5篇抗条锈性
  • 4篇抗病基因
  • 4篇分子作图
  • 3篇真菌多样性
  • 3篇生理小种

机构

  • 18篇西北农林科技...
  • 15篇西藏农牧学院
  • 2篇西藏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西藏自治区农...
  • 1篇天水市农业科...

作者

  • 26篇杨敏娜
  • 13篇彭岳林
  • 11篇井金学
  • 6篇王保通
  • 5篇康振生
  • 5篇胡小平
  • 4篇李振岐
  • 4篇李强
  • 4篇王美南
  • 3篇侯璐
  • 3篇蔡晓布
  • 3篇徐智斌
  • 2篇刘太国
  • 2篇宋晓贺
  • 2篇贺苗苗
  • 2篇旦巴
  • 2篇李佼佼
  • 2篇盖京苹
  • 2篇陈万权
  • 2篇鲁传强

传媒

  • 5篇麦类作物学报
  • 5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植物保护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西北园艺(蔬...
  • 1篇科技风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中国生态学学...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滨麦易位系M8657-1抗条锈病基因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被引量:8
2008年
M8657-1,one of the wheat translocation lines derived from Leymus mollis Trin.Hara,is possessed of effective resistance at all stages to Su-11 and other dominant races of 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 in China.Seedlings of the parents,F1,and F2 progeny derived from the cross of M8657-1(resistant)Ming-xian169(susceptible)were inoculated with Su-11 in greenhouse to identify and map the probable new 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stripe rust resistance in M8657-1 was conferred by a pair of recessive genes.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ct molecular marker associated with the resistance gene:208 pairs of wheat SSR primers were used to screen the two parents,as well as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bulks and then three SSR markers were selected for genotyping the F2 population.The gene,temporarily designated as YrLm1,was found to be located on the chromosome 7DL and flanked by three SSR markers GDM67,WMC150 and WMC671,with the genetic distance of 5.0,9.7 and 11.8cM,respectively.
宋晓贺侯璐杨敏娜贺苗苗严引娣井金学
关键词:抗条锈病基因小麦条锈菌分子标记易位系
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的抗条锈性遗传研究
2009年
[目的]对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的抗条锈性进行遗传分析。[方法]以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M853-2、M853-4、M8657-1、M8657-4及M853-1为材料,用中国小麦条锈菌条中29号、条中30号、条中31号、条中32号、水源11-4和水源11-11共6个生理小种对其抗条锈性进行评价,进而对2个易位系M853-2和M8657-1的抗条锈性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5个易位系的抗病谱存在明显差异,初步推测5个易位系所包含的抗条锈基因不尽相同;M853-2对条锈菌系CY31的抗条锈性由2对基因控制,对Su11-11的抗条锈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M8657-1对条锈菌CY31的抗条锈性由2对基因控制,对Su11-11的抗条锈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结论]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的抗条锈性由主效基因所控制,可将其作为重要抗源在抗锈育种中有目的地加以利用。
杨敏娜彭岳林姚强贺苗苗井金学
关键词: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小麦条锈病抗病基因
2011年西藏地区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群体结构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为了解西藏地区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群体结构,2011年对采自西藏地区的130份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鉴定并进行了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地区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复杂,小种类型丰富;共监测到26个小种(类型),分别是CYR17、CYR18、CYR19、CYR20、CYR26、Lov10-2、Lov10-3、Lov10-14、Lov10-15、Lov13-4、CYR31、CYR32、HY-6、HY-13、CYR33、Su11-1、Su11-2、Su11-3、Su11-4、Su11-5、Su11-6、Su11-8、Su11-10、Su11-25、Su11-35、Su11-45。其中,CYR32频率最高,达到31.54%;其次为CYR33,频率为28.46%;跟随其后的Su11-1和Su11-4频率均为6.15%。这4个小种为西藏地区优势小种,是当前西藏地区抗条锈病育种的主要考虑对象。其他小种(类型)频率均低于5%。毒力频率分析表明,Yr1、Yr3、Yr6、Yr9、YrA等抗性基因在西藏地区已经失效。
李佼佼兰永红夏滔李强胡小平杨敏娜彭岳林康振生王保通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
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微卫星标记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M853-2是一个通过杂交和回交选育的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苗期对中国小麦生产上流行的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sf.sp.tritici)主要生理小种表现良好抗性。研究易位系M853-2抗条锈菌的遗传规律,对揭示其遗传机制和抗源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感病品种铭贤169和易位系M853-2作亲本,通过杂交制备F2代种子,用人工接种方法研究M853-2及其杂交后代对小麦条锈菌不同生理小种的苗期抗性,并进行了遗传分析,最后对其中一个接种群体进行了SSR标记。【结果】M853-2对条中29的抗锈性遗传受2对显性和1对隐性基因的独立控制,对条中30的抗锈性遗传受2对隐性和1对显性核基因以及3对隐性胞质基因的共同作用,对条中31的抗锈性遗传受2对显性(互补作用)基因的独立控制,对Su-4的抗锈性遗传受1对显性和1对隐性核基因以及2对显性(互补作用)胞质基因的共同控制,对Su-11的抗锈性遗传受1对显性基因的独立控制,将该抗锈基因暂命名为YrElm2,并对该接种群体利用BSA法进行了SSR标记。从305对SSR引物中筛选到1个位于4BL上的SSR标记Xgwm495,连锁分析表明,YrElm2与Xgwm495的遗传距离为7.60 cM,该抗病基因位于4BL上。【结论】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M853-2对小麦条锈病有良好的抗性,对所接种的菌系CY29、CY31和Su-11表现为核基因遗传,对CY30和Su-4表现为与核质互作有关的抗病性遗传,说明易位系M853-2可以作为抗源在我国小麦抗锈育种中应用。
杨敏娜井金学刘佩侯璐胡茂林宋晓贺王美南李振岐
关键词:普通小麦抗条锈病基因SSR标记
西藏高原针茅草地土壤因子对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20
2010年
在对西藏高原北部针茅草地根围土壤中的丛枝菌根(AM)真菌种类分离鉴定基础上,研究了藏北针茅草地的土壤质地、pH、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对AM真菌孢子密度、分离频度、相对多度、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针茅草地根围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3属15种,其中,球囊霉属9种、无梗囊霉属6种、盾巨孢囊霉属1种.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为藏北针茅草地AM真菌的优势属;近明球囊霉和光壁无梗囊霉为藏北高寒草原针茅属植物根围AM真菌的优势种.不同质地土壤中AM真菌孢子密度、分离频度、相对多度和重要值均表现出球囊霉属>无梗囊霉属>盾巨孢囊霉属的趋势;土壤pH值对AM真菌种群组成无明显影响,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真菌分离频度、相对多度和重要值随土壤pH升高而增加,盾巨孢囊霉属则呈现相反趋势;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内,AM真菌孢子密度等各项指标均呈球囊霉属>无梗囊霉属>盾巨孢囊霉属,而AM真菌属的分布没有明显规律;土壤有效磷含量对AM真菌种丰度和孢子密度影响较小.研究区域内AM真菌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随着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而增加.
彭岳林杨敏娜蔡晓布
关键词:AM真菌多样性
西藏自治区小麦条锈病发生为害调查及其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定被引量:1
2013年
为摸清小麦条锈病在西藏自治区的发生情况,2009~2011年对该区的条锈病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藏小麦条锈病常年病害发生普遍率稳定在40%左右,但病害的发生受环境条件特别是降水量的影响较大,进一步验证了"西藏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是以本地菌源为主的"这一结论;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西藏与内地优势小种及类群基本一致。但是,西藏地区的菌系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彭岳林杨敏娜胡小平李强王保通康振生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发生为害生理小种
陕西黄芩茎枯病病原菌的鉴定被引量:6
2006年
对陕西商洛各黄芩种植区采集标样分离鉴定表明,引起商洛黄芩茎枯病的病原菌为天门冬茎点霉。回接及致病性测定表明,该菌的致病率为100%。
常瑾井金学张海宽杨敏娜王喆之
关键词:病原菌
两个小簇麦易位系的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为揭示2个小簇麦易位系(V9128-1、V9129-1)苗期抗条锈性的遗传机制,用7个中国当前流行的条锈菌生理小种(CY29、CY30、CY31、CY32、Su-4、Su-11和Su-14)接种两个易位系及簇毛麦、用CY29接种V9128-1与感病品种铭贤169配制的正反交F1、BC1F1代以及F2代群体、用CY29、CY30、CY31和水源4接种V9129-1与铭贤169配制的正交F1、BC1F1代以及F2代群体进行苗期抗锈性鉴定分析。结果表明,V9128-1对CY29的抗条锈性由1显1隐2对独立作用基因控制,V9129-1对CY29、CY30、CY31和Su-4的抗性都由3对显性基因控制,其中2对基因表现为累加作用,另外1对基因表现为独立作用。这说明这2个小簇麦易位系中含有丰富的抗条锈基因,可作为优良种质加以开发利用。
侯璐杨敏娜丁朋辉胡茂林井金学
关键词:抗条锈性
小麦品种中梁22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被引量:25
2008年
对中梁22/铭贤169杂交F2群体苗期抗条锈病鉴定及中国春单体系抗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发现,中梁22携带1个显性(暂命名YrZhong22)和1个隐性抗病基因,前者位于5B染色体。由中梁22×铭贤169的F2群体构建抗病、感病池,用SSR标记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BSA),建立了与YrZhong22连锁的4个微卫星标记Xwmc289、Xwmc810、Xgdm116和Xbarc232,并将YrZhong22定位于小麦5BL染色体。YrZhong22与相邻微卫星位点Xwmc810和Xgdm116的遗传距离分别是2.7cM和4.4cM。系谱分析及分子标记分析表明,YrZhong22可能是一个来自中间偃麦草的新抗条锈病基因。
杨敏娜徐智斌王美南宋建荣井金学李振岐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病基因分子作图
藏北高寒草原针茅属植物AM真菌的物种多样性被引量:10
2011年
基于AMF孢子形态学鉴定,对藏北高寒草原4种针茅菌根际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高原寒、旱环境下,Glomus属真菌在不同针茅菌根际AM真菌种群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其孢子密度、种数、相对多度和重要值均显著(P≤0.05)大于Acaulospora、Scutellospora属。(2)针茅属植物种类对AM真菌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广布种沙生针茅Shannon-Weiner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相对最高(分别为1.79和0.72),其次分别为羽柱针茅、紫花针茅和昆仑针茅;青藏高原特有针茅属植物菌根际AMF的繁殖能力相对较强,羽柱针茅、紫花针茅、昆仑针茅孢子密度分别较沙生针茅提高57.8%、48.7%、62.4%。(3)不同针茅菌根际土壤中,同种AM真菌(共有种)和优势种(F>50%)较多、优势种种类差异很大的种群分布特征,体现了AM真菌种群构成的复杂性,以及AMF对高原寒旱环境的高度适应性、协同性。(4)不同针茅菌根际AMF优势种相对多度高达78.2%—92.4%(平均为85.7%),对AM真菌的群落构成具有重要作用。其中,G.claroideum孢子密度即占4类针茅AM真菌优势种的50.2%—71.9%。
蔡晓布彭岳林杨敏娜盖京苹
关键词:AM真菌多样性针茅属植物高寒草原藏北高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