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彭岳林

彭岳林

作品数:64 被引量:483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藏农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5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土壤
  • 18篇AM真菌
  • 14篇草原
  • 12篇高寒草原
  • 12篇草地
  • 11篇植物
  • 10篇小麦
  • 10篇藏北高原
  • 9篇有机碳
  • 9篇微生物
  • 9篇物种
  • 9篇物种多样性
  • 6篇锈病
  • 6篇条锈病
  • 6篇土壤微生物
  • 6篇草地植物
  • 5篇锈菌
  • 5篇条锈菌
  • 5篇菌根
  • 5篇菌根真菌

机构

  • 43篇西藏农牧学院
  • 19篇西藏大学
  • 10篇中国农业大学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江苏农牧科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藏自治区农...

作者

  • 62篇彭岳林
  • 35篇蔡晓布
  • 13篇杨敏娜
  • 9篇钱成
  • 9篇薛会英
  • 7篇陈芝兰
  • 6篇张涪平
  • 6篇于宝政
  • 5篇旦巴
  • 5篇盖京苹
  • 5篇何建清
  • 4篇张永青
  • 4篇康振生
  • 4篇孙自保
  • 4篇王保通
  • 4篇冯固
  • 3篇胡小平
  • 3篇孙前路
  • 3篇井金学
  • 3篇李强

传媒

  • 8篇西藏科技
  • 5篇土壤学报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生态学报
  • 4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山地学报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西藏教育
  • 2篇农业网络信息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土壤肥料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自治区小麦条锈病发生为害调查及其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定被引量:1
2013年
为摸清小麦条锈病在西藏自治区的发生情况,2009~2011年对该区的条锈病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藏小麦条锈病常年病害发生普遍率稳定在40%左右,但病害的发生受环境条件特别是降水量的影响较大,进一步验证了"西藏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是以本地菌源为主的"这一结论;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西藏与内地优势小种及类群基本一致。但是,西藏地区的菌系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彭岳林杨敏娜胡小平李强王保通康振生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发生为害生理小种
藏北高寒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对AM真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基于孢子形态学鉴定,就藏北高寒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Active soil organic carbon,ASOC)对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物种多样性及侵染效应的影...
蔡晓布彭岳林盖京苹张俊伶
关键词:土壤活性有机碳高寒草原藏北高原
不同状态高寒草原主要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变化被引量:19
2013年
对藏北高原正常、轻度和严重退化高寒草原表层(0~10 cm)、亚表层(10~20 cm)活性有机碳(Active soil organic carbon,ASOC)主要组分变化,以及土壤微生物对ASOC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易氧化有机碳(Readily oxidizable organic carbon,ROC)、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轻组有机碳(Light fraction organic carbon,LFOC)和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WSOC)对土壤环境变化的敏感度显著不同,平均分配比率分别为11.10%、0.57%、0.04%和0.03%,高原寒旱环境对WSOC、LFOC的形成与积累极为不利。(2)不同状态高寒草原亚表层ASOC各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表层;与正常草原ASOC各组分含量相比,退化草原表层、亚表层分呈小幅增加和大幅下降,但轻度退化草原变化幅度大于严重退化草原;因此,0~20 cm土层ASOC各组分含量均呈正常草原>严重退化草原>轻度退化草原。(3)不同状态草原中,纤维素分解酶活性对ASOC组分的形成均具极显著(R2:0.731~0.960)的促进作用,土壤放线菌、真菌对纤维素分解酶活性(Cellulolytic enzyme activity,CEA)则具有较大影响。(4)草原严重退化阶段,土壤微生物可能已完成向抗逆能力、纤维素分解酶分泌能力更强生理种群的演替,其相对较高的SOC、ASOC含量表征着土壤有机残体的较大消耗。
蔡晓布彭岳林于宝政刘合满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高寒草原藏北高原
丛枝菌根真菌对西藏高原固沙植物吸磷效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采用盆栽方法,就外源菌种、土著菌种(含混合菌种)对固沙植物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生长和吸磷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草具有较高的菌根依赖性(平均达166.4%);不同AM真菌(或真菌组合)对白草根系均具显著的侵染效应。随菌根侵染率的提高,植株生物量、吸磷量均呈显著增加(相关系数分别为0.7465^*、0.6000^*);菌根菌丝对白草吸收土壤磷素的贡献十分明显,各接种处理菌根菌丝对植物吸收土壤磷素的贡献量、贡献率分别在3.2~11.6mg/pot和61.5%~85.3%之间;接种菌根处理植株吸磷量呈Glomus intraradices〉G.mosseae+G.etunicatum+G.intraradices+Scutellospora erythropa〉G.mosseae(外源菌种)〉G.mosseae+G.intraradices+Scutellospora calospora〉G.mosseae-I,(土著菌种)〉G.etunicatum的趋势。此外,不同AM真菌对寄主植物地上部、根部生物量和吸磷量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一般呈地上部〉根系的趋势,但寄主植物根系的生长速率相对较快;土著菌种中,多菌混合接种对寄主植物的侵染效应明显高于单一接种。
钱成蔡晓布盖京苹彭岳林薛会英范洁群冯固
关键词:AM真菌菌根效应植物生物量
西藏高原草地植物AM真菌多样性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43
2005年
于西藏高原草地植物根围土壤共分离到5属丛枝菌根(AM)真菌.总体而言,各属孢子密度、分离频度、相对多度和重要值呈Glomus>Acaulospora>Gigaspora>Scutellospora>Entrophospora;Glomus的优势属地位极为突出,Acaulospora和Gigaspora、Scutellospora分属于最常见属和常见属,Entrophospora则为稀有属.其中,Gigaspora,特别是Glomus、Acaulospora分布广泛,Scutellospora、Entrophospora则仅见于高寒草甸.不同环境与土壤条件下,尽管AM真菌多样性明显不同,但各属孢子密度、分离频度、相对多度和重要值的差异基本同上述趋势,仅高寒草甸等个别环境中Acaulospora的优势较为明显.不同草地类型、土壤质地条件下,寄主植物根围土壤AM真菌属的多样性呈高寒草甸>山地灌丛草原>草甸,壤土>砂壤土、极重砂土>轻砂土;土壤pH6.0~6.7、有效磷5.3~13.8 mg kg-1、有机质35.7~54.6 g kg-1范围内,AM真菌属的多样性均较丰富.AM真菌对沙生苔草(Carex praecpara)、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扁穗莎草(Cyperus compressus)等莎草科植物根系侵染良好,蓼科植物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则不被侵染.
蔡晓布彭岳林冯固钱成
关键词:AM真菌生物多样性高山草地
藏北高原AM真菌种群多样性及生态分布特征被引量:16
2006年
对西藏藏北高原草地植物丛枝菌根(AM)真菌种群多样性的研究表明:藏北高原草地植物AM真菌分布极为广泛,共分离出4属AM真菌,Glomus属真菌分布最为广泛、优势属地位最为突出,其次为Acaulospora属真菌,Paraglomus属和Scutellospora属真菌则同为常见属;不同草地类型中,高寒草原AM真菌属的多样性高于高寒草甸,Scutellospora属真菌在高寒草甸草原中未见分布,Paraglomus属真菌则主要分布于高寒草甸草原中;AM真菌属的多样性与寄主植物在藏北草地所处的地位亦基本一致;海拔高度不仅与AM真菌孢子密度表现为负相关(r=-0.478),而且对AM真菌的生态分布亦具重要影响。不同土壤pH范围内,Glomus属真菌的种群频度有随土壤PH的提高而显著增加的趋势,Scutel-lospora属真菌的种群频度则呈中性>碱性的趋势,Paraglomus属真菌仅见于中性土壤环境中;低磷土壤AM真菌的多样性低于高磷土壤环境。
彭岳林钱成蔡晓布薛会英张永青
关键词:AM真菌多样性藏北高原
西藏不同退化高寒草地土壤酶的活性被引量:11
2007年
对退化高寒草原土壤酶活性研究的结果表明:1)相对于正常草地,轻度退化草地土壤纤维素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呈不同程度的提高;中度退化草地土壤纤维素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亦呈同一趋势,仅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降低;严重退化草地中3种土壤酶活性则均呈显著降低。2)不同土壤酶活性对土壤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总体呈碱性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土壤酶活性大小则均呈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3)不同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值为0.7288—0.9808,P≤0.01),与土壤全氮、有效氮、有效钾亦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则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pH对土壤脲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对纤维素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则不甚明显。4)西藏高原高寒、干旱条件下,中度,特别是轻度退化草地一定程度的沙化所导致的土壤通透性能的显著改善对提高土壤酶活性,进而促进土壤有机残体的分解和有机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5)土壤酶活性不仅可以反映不同程度退化高寒草原土壤肥力水平的差异,同时亦可作为评价草地土壤肥力的一个基本指标。
彭岳林钱成蔡晓布张永青薛会英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
藏北草原主要植物AM真菌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通过调查藏北草原AM真菌种质资源及菌根侵染率,对藏北特定生态环境条件下,各种类型草原主要植物AM真菌的多样性及其与不同生态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藏北草原主要植物根围土壤中共分离出4属AM真菌。总体上,孢子密度、分离频度、相对多度和重要值显著的Glomus>Acaulospora>Paraglomus>Scutellospora趋势。其中Glomus、Acaulospora均为优势属,Glomus的优势属地位极为突出;寄主植物、海拔、土壤条件对于AM真菌的种类组成,孢子密度及分离频度均有显著影响。
薛会英张永青彭岳林
关键词:AM真菌生物多样性
西藏农牧学院《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改革初探被引量:1
2007年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如何提高我区《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需要针对我区学生在学习上的特点,就现有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改革和调整,使我区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促进我院教学质量的提高。
彭岳林
关键词:植物病理学教学改革植物保护专业后续课程专业基础课
创新型教师综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被引量:1
2007年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创新型教师素质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广博的文化素养、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彭岳林张涪平熊伟王建林刘翠花布穷
关键词:知识经济创新型教师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