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序列影像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平衡式
  • 2篇肝炎
  • 2篇肠癌
  • 1篇低剂量
  • 1篇低剂量CT
  • 1篇胸部
  • 1篇胸部CT
  • 1篇血管
  • 1篇血管侵犯
  • 1篇乙型肝炎患者
  • 1篇抑郁
  • 1篇替诺福韦
  • 1篇替诺福韦酯
  • 1篇侵犯
  • 1篇周围淋巴结

机构

  • 5篇同济大学附属...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南通市第三人...

作者

  • 5篇赵慧
  • 2篇屈莉红
  • 2篇刘璐
  • 2篇王怡菲
  • 2篇程婕
  • 1篇熊伍军
  • 1篇邵建国
  • 1篇郑洁芳
  • 1篇马希权

传媒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肝脏
  • 1篇贵州医药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替诺福韦酯治疗34例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酯(TDF)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TDF治疗34例CHB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48周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治疗失败患者18例、抗病毒耐药患者16例。分析第12、24、48周时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和48周的HBeAg血清转换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第12、24、48周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35.3%、67.6%和94.1%。治疗前及治疗第12、24、48周的ALT分别为(63.9±18.9)、(49.8±11.9)、(42.7±7.3)和(35.1±3.9)U/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3,P<0.05),48周时ALT复常率为91.1%。第48周时HBeAg阴转率为25%,HBeAg血清转换率为20%。治疗期间,随访各时间点病毒学突破率为0,肌酸激酶(CK)超过正常上限(ULN)2倍发生率0。血肌酐(Scr)治疗前为(75.1±11.1)μmol/L,治疗48周时为(76.8±10.8)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8,P=0.565)。Scr超过ULN发生率0。骨密度变化发生率0,血磷低于ULN发生率0。结论对于核苷(酸)类药物应答不佳和耐药的CHB患者,TDF单药治疗能有效抑制病毒,且ALT复常率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屈莉红刘璐郑洁芳赵慧王怡菲程婕邵建国
关键词:替诺福韦酯
基于磁共振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影像组学诊断直肠癌周围淋巴结良恶性效能的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影像组学模型对直肠癌周围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庐江分院接受治疗的28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淋巴结良、恶性均经术后病理证实,根据淋巴结性质分为良性淋巴结组(n=129)和恶性淋巴结组(n=159),并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n=201)和验证组(n=87),分别于常规T2WI序列和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图像进行手动勾画病灶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数据降维和筛选出有效特征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然后,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特异度和灵敏度,以量化模型对直肠癌周围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最后应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与常规T2WI序列相比,基于核磁共振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影像组学模型能够高效能诊断直肠癌周围淋巴结良、恶性。其中常规T2WI序列影像组学训练组曲线下面积为0.825,特异度为0.726,灵敏度为0.755;验证组曲线下面积为0.877,特异度为0.829,灵敏度为0.832;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影像组学训练组曲线下面积为0.932,特异度为0.950,灵敏度为0.868;验证组曲线下面积为0.884,特异度为0.902,灵敏度为0.845。基于磁共振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影像组学模型各项参数诊断效能均高于常规T2WI序列,同时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磁共振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影像组学模型能够有效预测直肠癌周围淋巴结的良、恶性,为术前的治疗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章俊张海青徐薇赵慧夏鹏李君君
关键词:直肠癌周围淋巴结
基于临床因素-MRI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影像组学诊断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的效能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讨基于临床因素结合MRI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b SSFP)影像组学诊断直肠癌壁外血管(EMVI)的效能。方法纳入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庐江分院术前行MRI检查的135例直肠癌患者,其中71例EMVI阳性,64例EMVI阴性,均经术后病理大标本证实。首先分别从常规T2WI序列、b SSFP序列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94)和验证集(n=41),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影像组学特征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然后绘制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特异性及敏感度,以量化模型对训练组、验证组的鉴别性能,并对比两序列影像组学诊断效能。最后结合临床因素,构建临床因素-b SSFP序列影像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进行诊断效能评估,并进行验证。结果 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显示出良好的鉴别能力,其中训练集T2WI序列诊断AUC为0.751,特异性为0.746,敏感度为0.825;b SSFP序列的AUC为0.829,特异性为0.778,敏感度为0.939。验证集T2WI序列影像组学术前诊断AUC为0.676,特异性为0.650,敏感度为0.706;b SSFP序列AUC为0.792,特异性为0.716,敏感度为0.909。后者较前者诊断效能均有所提高,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临床因素结合b SSFP序列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训练集AUC为0.954,特异性为0.891,敏感度为0.930;验证集AUC为0.915,特异性为0.803,敏感度为0.9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临床因素结合b SSFP序列影像组学对直肠癌EMVI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有助于影像科医生和临床医生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和制定适当的治疗策略。
章俊张海青余兵沈倩丽赵慧李君君
关键词:MRI成像直肠癌
低剂量CT对儿童甲型流感肺炎的初诊表现及治疗后动态转归
2024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胸部CT对儿童甲流H1N1肺炎初诊表现及治疗后动态转归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82例甲流HINI阳性儿童患者初诊时低剂量胸部CT影像学表现及经住院抗炎等治疗后57例儿童于半月、19例儿童于一月后分别复查CT表现,对比治疗前后影像学表现并总结动态转归特点。结果初诊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及条片状渗出样高密度灶,常伴有空气支气管征及小叶间隔增厚;早期和吸收期主要CT表现为中央密度较高、周边密度较低混杂磨玻璃影,最终病灶基本吸收;两肺散在分布,呈节段性或小叶性改变,以支气管束周边或胸膜下区多见,以两肺下叶为著;两侧胸腔、胸膜、纵隔及肺门累及可单一或同时存在,表现为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纵隔及肺门旁淋巴结肿大,治疗后均吸收好转。结论儿童甲流HlN1所致肺炎的动态低剂量胸部CT早期表现及治疗后动态转归具有一定影像学特点及规律性,熟悉并掌握有助于临床前期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及后期疗效评估。
章俊沈倩丽赵慧陶利夏鹏张海青
关键词:儿童
上海地区乙型肝炎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索上海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发病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就诊于上海三家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浦东新区南华医院)的乙型肝炎患者917例。评估采用医院焦虑与抑郁量表(HADS)及自编社会人口学问卷对患者实测。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焦虑和抑郁得分与患者人口学、社会经济学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由HADS评估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87.6%和90.7%。乙型肝炎患者焦虑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年龄、家庭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有关(F值分别为3.518、6.416、3.322,P值均<0.05);抑郁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水平、职业和并发症有关(F=2.904、t=2.242、F=22.840、F=9.235、F=11.870、t=2.246,P值均<0.05)。更高教育程度、更高收入水平和单身状态是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更高收入水平和年纪增长与患者的焦虑明显相关(P值均<0.05)。结论目前上海地区乙型肝炎患者的精神状况不容乐观,其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这一结果也提醒医务工作者更应该关注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马希权熊伍军刘璐王怡菲程婕张正霞赵慧屈莉红
关键词:焦虑抑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