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永兴
-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循环CD133+/KDR+内皮祖细胞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循环CD133+/KDR+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水平与转归的关系。方法纳入发病24 h内的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以及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3+/KDR+EPCs水平。在发病后90 d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临床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结果共纳入连续12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以及60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 33例(26.19%),小动脉闭塞(small artery occlusion, SAO)74例(58.73%),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sm, CE)19例(15.08%);82例(65.08%)转归良好,44例(34.92%)转归不良。LAA型(0.071%±0.018%)、CE型(0.068%±0.016%)和SAO型(0.118%±0.012%)患者基线循环EPCs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246%±0.052%;P均〈0.05);CE型(P=0.028)和LAA型(P=0.037)均显著低于SAO型;CE型低于LAA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2)。转归不良组LAA型(40.91%对18.29%;χ2=7.577,P=0.006)和CE型(29.55%对7.32%;χ2=11.049,P=0.001)和心房颤动(29.55%对10.98%;χ2=6.582,P=0.009)患者的构成比以及年龄[(69.64±9.62)岁对(61.12±7.31)岁;t=5.570,P〈0.001]、基线NIHSS评分[(14.16±4.22)分对(6.96±2.04)分;t=12.919,P〈0.001]、基线收缩压[(176.06±13.42)mmHg对(164.12±11.69)mmHg,1 mmHg=0.133 kPa;t=5.187,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92±0.52)mmol/L对(2.49±0.36)mmol/L;t=5.447,P〈0.001]、空腹血糖[(8.76±2.88)mmol/L对(6.82±2.24)mmol/L;t=4.185,P〈0.001]、C反应蛋白[(7.62±1.82)mg/L对(4.57±1.58)mg/L;t=9.790,P〈0.001]和D-二聚体[(1.14±0.08)mg/L对(0.97±0.22)mg/
- 钟平刘时华汪国胜程燕张蕾梁彩霞马争飞苏永兴
- 关键词:卒中内皮祖细胞
- 可溶性CD40L、MMP-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分水岭脑梗死的关系
- 目的: 以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分水岭脑梗死的关系,...
- 苏永兴
- 关键词:分水岭脑梗死可溶性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颈动脉粥样硬化
- 文献传递
-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的预后因素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临床指标对后循环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再灌注治疗后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8年3月~2019年12月接受再灌注治疗的27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患者的后循环阿尔伯塔脑卒中计划早期诊断评分(PC-ASPECTS)和采用脑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后循环侧支评分(PC-CS)。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及动脉取栓等再灌注治疗,90 d时使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功能结局。按照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为0〜3分)11例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16例,比较两组的预后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年龄小于预后不良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PC-ASPECTS,PC-CS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与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PC-ASPECTS评分、PC-CS评分等因素有关,这些指标有助于评估病情、判断预后。
- 苏永兴钟平朱刚张蕾马争飞
- 关键词:基底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临床表现以及常规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与磁共振静脉造影(MRV)对CVST的诊断价值,并文献复习。方法收集35例CVST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CT、MRI、MRV资料,并以患者主诉有神经学症状的发病时间为起点,分别在发病急性期(0~5 d)、亚急性期(6~15 d)以及慢性期(〉15 d)检查MRI,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结果 35例患者中,头痛24例(68.6%),视乳头水肿10例(28.6%),脑膜刺激征8例(22.9%),发热5例(14.2%),运动和(或)感觉障碍5例(14.2%),癫痫发作3例(8.6%),意识障碍1例(2.8%),精神异常1例(2.8%)。影像学表现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6例,左侧横窦血栓形成8例,右侧横窦血栓形7成例,左侧乙状窦血栓形成12例,右侧乙状窦血栓形10成例,直窦血栓形成4例。10例单支静脉窦受累,12例2支静脉窦受累,10例3支静脉窦受累,3例4支静脉窦受累,5支静脉窦受累病例未发现。CVST急性期(0~5 d)MRI纵向弛豫(T1WI)上呈等信号,横向弛豫(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上均呈低信号;亚急性期(6~15 d)T1WI、T2WI、T2FLAIR、DWI均呈高信号;慢性期(〉15 d)T1WI等信号,T2WI、T2FLAIR、DWI呈高信号或等信号。结论 CVST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缺少特异性,对起病较急的高颅压患者须警惕CVST,应尽早行影像学检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表现与血栓形成的时间有重要关系。
- 苏永兴钟平
-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磁共振成像
- PCT、Hs-CRP和AIS-APS对SAP风险评估的价值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评分(AIS-APS)对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SAP)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3月在我院神经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共60例,根据是否患SAP分为SAP组和对照组,入院时测定每位患者血清PCT、Hs-CRP及进行AIS-APS量表检查。根据AIS-APS分为低危组(0-13分)、中危组(14-20分)、高危组(21-35分)。结果共24例患者发生SAP(40.0%),与对照组相比,SAP组PCT、Hs-CRP、AIS-APS均升高(t_P=25.92 P<0.05;t_h=2.05P<0.05;t_a=12.66 P<0.05)。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SAP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77 P<0.05)。结论 PCT、Hs-CRP、AIS-APS对SAP风险评估具有重要价值,AIS-APS为SAP提供了分层诊治的依据。
- 朱刚钟平刘彬马争飞苏永兴
- 关键词:卒中相关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