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武
- 作品数:11 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窄带成像和美兰染色在肠上皮化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和美兰染色对胃部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IM)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筛选普通白光胃镜检查提示存在可疑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112例。112例可疑IM组数字法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56例。A组(NBI组):NBI观察发现胃上皮表面浅蓝色的嵴状结构(light blue crest,LBC)为肠上皮化生特征,在LBC处取活检2块,未见LBC在白光内镜观察可疑病变最严重部位活检2块;B组(美兰色素喷洒):美兰喷洒胃黏膜,冲洗后观察可疑部位活检2块,进行病理评价,比较NBI靶向活检与美兰染色诊断IM的准确性。结果 NBI发现LBC诊断IM的敏感性为87.0%,特异性为90.0%,阳性预测值97.7%、阴性预测值60%;内镜下美兰染色诊断IM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90.9%,阳性预测值97.6%、阴性预测值76.9%;2组诊断IM的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电子染色与美兰染色对胃黏膜IM的诊断均有较高的准确性,NBI电子染色操作简单,靶向活检可以部分替代染色内镜的作用,临床应用可以提高IM的检出率。
- 杨宪武杨宏伟李红玉赵树巧刘春张晓博
- 关键词:肠上皮化生窄带成像技术
- 青年溃疡性结肠炎40例误诊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青年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青年(<40岁)UC 194例中院内外曾误诊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20.6%。40例中以腹泻为首发症状28例,黏液血便34例。曾在我院误诊8例,外院误诊32例。曾误诊为细菌性痢疾16例,肠炎8例,肠易激综合征和肠结核各4例,阑尾炎3例,肠阿米巴病2例,肠梗阻、Crohn病和风湿性关节炎各1例。误诊时间5~9个月。40例按误诊疾病治疗效果不佳,后经详细分析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肠镜检查后发现均符合UC诊断标准,确诊UC,给予相应治疗,病情均得到缓解。结论临床表现不典型,对其肠外表现认识不足及对其缺乏警惕性是导致青年UC误诊的主要原因。熟练掌握青年UC临床特点,重视肠外表现和结肠镜检查,可减少青年UC误诊误治。
- 赵树巧杨宪武薛辉艾蓉刘继喜
- 关键词:青年人误诊痢疾肠炎
- 造口护肤粉联合泡沫敷料在神经外科Ⅱ期压疮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4年
- 神经外科病人多伴有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病人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营养失调,代谢紊乱,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压疮给病人带来痛苦,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引起败血症,导致死亡.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才能加速压疮的愈合,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Ⅱ期压疮是指皮肤损伤发生在表皮或真皮,真皮层部分缺损,表现为有光泽或干的浅表、开放的溃疡,伤口床呈粉红色,没有腐肉或淤肿,也可表现为一个完整或破溃的水疱.2011年1月-2013年3月,对神经外科40例Ⅱ期压疮病人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杨宏伟杨宪武王建敏石健
- 关键词:神经外科压疮造口护肤粉泡沫敷料
- 超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上消化道病变治疗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在上消化道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就诊并在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108例,行超声内镜(EUS)指导EMR或内镜下黏膜分片切除术(EPMR),观察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103例行EMR,均一次性成功切除病灶;5例病灶>2.0 cm行EPMR,最终完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食管化生性息肉2例,食管平滑肌瘤10例,食管乳头状瘤16例,食管间质瘤6例,食管黏膜内癌2例;贲门腺瘤2例,贲门增生性息肉8例,胃腺瘤30例,胃嗜酸性肉芽肿2例,胃增生性息肉8例,胃间质瘤8例,胃异位胰腺5例,胃脂肪瘤3例;十二指肠球部腺管状腺瘤伴轻~中度异型增生4例,十二指肠降部Brunner腺瘤2例。108例中6例术中出现少量出血,予相应治疗,成功止血。108例术后6个月复查,病变愈合,未见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 EUS指导EMR治疗上消化道病变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 杨宪武杨宏伟李红玉赵树巧刘春张晓博
- 关键词:胃肠肿瘤黏膜切除术
- NBI、亚甲蓝染色联合EUS及EMR在胃部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及胃部隆起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亚甲蓝染色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诊断的准确性及联合超声内镜(EUS)、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在胃部隆起病变诊治中的安全可行性。方法筛选普通白光胃镜检查提示存在可疑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112例(肠上皮化生组)和直径小于2.0 cm的胃部隆起性病变患者70例(隆起病变组)。肠上皮化生组中56例采用NBI观察,以发现胃上皮表面浅蓝色的嵴状结构(LBC)为肠上皮化生特征,在LBC处取活检2块,未见LBC在白光内镜观察可疑病变最严重部位活检2块;另56例进行亚甲蓝染色观察,以亚甲蓝喷洒胃黏膜,冲洗后观察可疑部位活检2块进行病理评价,比较分析NBI靶向活检与亚甲蓝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准确性。隆起病变组患者采用NBI观察,进一步行超声内镜扫描了解病变层次结构以及内部回声,符合EMR指征患者接受EMR,以内镜切除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上述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结果 NBI发现LBC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为87.0%、特异性为90.0%,内镜下亚甲蓝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90.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隆起病变组均有病理结果,术前检查与最终病理结果相符67个病变,总病变诊断准确检出率95.7%(67/70),仅2例患者出现创面出血,经内镜下处理均得以治愈,无穿孔、创面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NBI电子染色靶向活检可以部分替代染色内镜的作用,临床应用可以提高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应用NBI联合EUS检查胃部病变,术前可准确判断病变性质及层次、结构,指导EMR安全顺利进行。
- 杨宪武杨宏伟李红玉赵树巧刘春张晓博
- 关键词:肠上皮化生亚甲蓝窄带成像技术内镜黏膜切除术
- 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 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肝功能、HBV DNA定量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结果 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38例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平均年龄为32±8岁;58例为HBeAg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35±8岁,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546,P=0.125).两组患者在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56,P =0.81).HBeAg阴性组HBVDNA水平为4.28±0.97 copies/mL,HBeAg阳性组HBV DNA水平为6.12±1.16 copies/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0.32,P <0.001).45例患者进行了肝组织病理穿刺检查术,HBeAg阴性组11例,HBeAg阳性组34例.两组患者在炎症程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3.053,P=0.238),在纤维化程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 =6.000,P=0.048).结论 HBeAg阴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与HBeAg阳性者没有统计学差异,HBV DNA载量低于HBeAg阳性组,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较HBeAg阳性组严重.HBeAg阴性组ALT水平和肝脏组织炎症程度与HBeAg阳性组无差异.
- 赵树巧杨宪武刘冰杨晓峰薛辉甄丽君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丙氨酸转氨酶组织病理学
- 消化道广基腺瘤型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配合及护理被引量:10
- 2017年
- 消化道息肉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其病理分为增生性息肉、腺瘤型息肉等类型,部分息肉(如广基腺瘤型息肉)具有恶变倾向,及时发现病变并行内镜活检及切除,对降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普通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对于广基腺瘤型息肉很难完整切除病灶,并且发生穿孔及出血的并发症较高,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应用于胃肠广基腺瘤型息肉切除治疗,通过黏膜注射针行病变黏膜下注射隆起.
- 杨宪武杨宏伟李红玉赵树巧刘春张晓博
- 关键词:内镜黏膜切除术护理
- 超声内镜指导内镜黏膜切除术在上消化道病变治疗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指导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上消化道病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超声内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患者108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术后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超声内镜检查对于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诊断效果良好;通过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108例患者的108处病变得以有效切除;仅6例患者出现创面出血,经内镜下处理均得以治愈,并发症发生率为5.56%,无穿孔及创面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在内镜治疗前行超声内镜检查,并以此为指导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杨宪武杨宏伟李红玉赵树巧刘春张晓博
- 关键词:超声内镜内镜治疗内镜黏膜切除术
- 结肠黏膜嗜酸细胞浸润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活动中的意义
- 2017年
- 目的评估结肠黏膜嗜酸细胞浸润在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0例住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资料,并按照病理报告是否有嗜酸细胞浸润分为2组。记录并比较临床、实验室、内镜、病理、治疗及随访资料。结果 48例嗜酸细胞浸润组的临床资料与142例非嗜酸细胞浸润组相似,前者中首发症状为腹痛者为22例(45.8%),后者为46例(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疾病严重度前者显著高于后者(79.2%/54.9%,P=0.003);两者的内镜分型及表现相似,前者的内镜表现为不规则溃疡:22(45.8%)/24(16.9%),纵行溃疡:14(29.2%)/18(12.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和0.004);两者的治疗反应不同,前者需要激素及硫唑嘌呤治疗的患者高于后者:40(83.3%)/78(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嗜酸细胞浸润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炎症活动的重要指标。
- 赵树巧杨宪武魏静徐静刘继喜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嗜酸性细胞炎症
- 医护一体化对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并发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被引量:2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对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患者并发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58例胃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予以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1);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20.69%vs 0,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及时性、连续性、全面性、适宜性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李红玉杨宪武杨宏伟赵树巧刘春张晓博
-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并发症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