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尼玛德吉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软组织
  • 2篇皮瓣
  • 2篇缺损
  • 2篇高压氧
  • 2篇穿支
  • 1篇修复术
  • 1篇血管皮瓣
  • 1篇营养血管
  • 1篇营养血管皮瓣
  • 1篇预防并发症
  • 1篇早期功能锻炼
  • 1篇支皮瓣
  • 1篇软组织缺损
  • 1篇神经营养
  • 1篇神经营养血管
  • 1篇神经营养血管...
  • 1篇手部
  • 1篇手部软组织
  • 1篇手部软组织缺...
  • 1篇手损伤

机构

  • 3篇西藏自治区人...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尼玛德吉
  • 2篇秦桂兰
  • 1篇吴奉梁
  • 1篇柴益民
  • 1篇王元胜
  • 1篇马小刚
  • 1篇崔丽霞

传媒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西藏医药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高原地区穿支皮瓣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穿支带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我们共收治39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5 cm×2.0 cm~9.0 cm×13.0 cm,均行带蒂穿支皮瓣转移术,其中带蒂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背皮肤缺损9例,第一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指远端骨外露创面10例,第二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虎口区缺损9例、示指近节骨外露创面11例。皮瓣供区植皮封闭创面。结果术后39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6个月。术后因血运障碍皮瓣发生缺血坏死4例,清创后再次行胸腹部带蒂皮瓣转移修复;皮瓣部分坏死6例、边缘坏死8例,行局部换药、植皮及高压氧治疗后均愈合。感觉恢复至S423例、S312例,末节指腹两点分辨觉为8~12 mm。35例穿支皮瓣存活患者,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功能:优31例,良4例。结论穿支带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其色泽、质地与手部皮肤接近,皮瓣设计灵活,切取皮瓣不影响上肢主干血管,且局部感觉恢复快。早期高压氧治疗有助于提高高原穿支皮瓣成活率。
秦桂兰尼玛德吉王元胜吴奉梁
关键词:手损伤外科皮瓣创面修复高压氧
高原地区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下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2021年
目的探讨在高原地区应用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采用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局部转移修复下软组织缺损48例,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17~65岁。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3例,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5例,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例。软组织缺损面积4.0 cm×3.5 cm~15.0 cm×12.0 cm,皮瓣面积6.0 cm×4.5 cm~16.0 cm×13.0 cm。供区创面直接缝合17例,植皮修复31例。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本组48例皮瓣完全成活33例;9例术后出现皮瓣边缘坏死,通过高压氧舱及换药后成活;6例完全坏死,通过负压吸引及植皮治疗得到二期愈合。随访6~12个月,平均9.6个月,皮瓣外形质地良好,患者关节活动、站立、行走等功能评价满意率达75.45%。结论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运可靠,供区损伤小,是高原地区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选择。
秦桂兰尼玛德吉马小刚王元胜柴益民
关键词:下肢高压氧
高原地区屈指肌腱断裂修复术后的护理体会
2012年
屈指肌腱鞘内肌腱解剖结构复杂,功能恢复困难,易出现屈指肌腱断裂术后肌腱粘连,因此,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对巩固手术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伤残率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我院自2009~2011年对263例屈指肌腱断裂行急诊修复,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恢复满意,现报告如下。
尼玛德吉崔丽霞
关键词:屈指肌腱断裂修复术肌腱粘连早期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