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红梅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急性
  • 4篇急性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溶栓
  • 2篇血肿
  • 2篇亚低温
  • 2篇治疗时间窗
  • 2篇溶栓时间
  • 2篇溶栓时间窗
  • 2篇溶栓治疗
  • 2篇溶栓治疗时间...
  • 2篇时间窗
  • 2篇疗效
  • 2篇脑出血
  • 2篇局部亚低温
  • 2篇成像
  • 2篇出血
  • 2篇磁共振

机构

  • 8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海南医学院附...
  • 1篇大庆龙南医院

作者

  • 8篇耿红梅
  • 6篇伍丽红
  • 5篇朴影
  • 5篇惠凯
  • 4篇徐树军
  • 4篇杨巍
  • 4篇刘娜
  • 3篇李春双
  • 3篇李宏
  • 3篇王淑荣
  • 1篇任中秀
  • 1篇郑玉霞
  • 1篇申存周
  • 1篇李和永
  • 1篇周勇
  • 1篇高天霞
  • 1篇王连坤
  • 1篇陆平
  • 1篇王平
  • 1篇房庆华

传媒

  • 4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多模式MRI指导下局部亚低温延长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时间窗疗效观察
2012年
目的探讨多模式MRI指导下应用局部亚低温延长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时间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3例发病6~12 h通过多模式MRI筛选符合溶栓条件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溶栓组及对照组,亚低温组同时给予局部亚低温及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3组常规治疗相同,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14 d、90 d的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结果亚低温组及溶栓组治疗后14 d及90 d NIHSS评分明显减少(P〈0.05),亚低温组90 dNIHSS评分低于溶栓组(P〈0.05)。结论在多模式MRI筛选下,很多超出目前规定时间窗的患者可以从溶栓治疗中获益,而不增加出血转归,局部亚低温治疗患者远期疗效优于单纯溶栓组。
伍丽红惠凯李和永刘娜杨巍李宏耿红梅朴影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成像局部亚低温溶栓时间窗
甲流重症肺炎的护理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甲流重症肺炎的护理。方法对我院2009年11~12月收治的13例甲流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促进疾病痊愈的最佳护理措施。结果 13例重症肺炎患者中12例痊愈出院,1例病情明显好转,由于气管切开拔管第4天,仍住院中。平均住院日数:(22±1)d。结论对于甲流重症肺炎,合理的护理措施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
高天霞郑玉霞杨巍耿红梅李宏
关键词:甲流重症肺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探讨脑梗死与BNP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40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大面积脑梗死18例,合并房颤者15例。脑梗死患者均于入院时(急性期)、发病后10~14 d(亚急性期)抽血检测BNP。同时选择40名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BNP浓度高于对照组,而且急性期高于亚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非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合并房颤者急性期血浆BNP浓度高于无房颤者。结论血浆BNP水平与脑梗死以及梗死面积、梗死类型有相关性,且在经过治疗后BNP水平明显下降,提示BNP可能参与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望成为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伍丽红惠凯徐树军朴影李春双耿红梅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脑钠肽梗死面积房颤
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多发性硬化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方法:将3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2次均给予激素冲击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80mg/d,对照组予B族维生素口服,坚持6个月。分别算出2组治疗1个月、6个月的EDSS评分差值,同时用MRI比较2组治疗6个月后在MRI上病灶数目及体积变化及半年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E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RI上病灶数较治疗前减少48.8%,体积减少62.1%;对照组病灶数目较治疗前减少23.9%,体积减少33.4%,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减轻MS急性期神经功能损伤,减少病灶数量及体积。
伍丽红朴影李春双杨巍耿红梅惠凯徐树军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多发性硬化疗效
动静脉溶栓联合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通过静脉动脉综合溶栓,并结合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动脉成形术),使早期血管再通。方法2006年10月-2008年1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用尿激酶进行超早期动静脉溶栓+动脉成形术治疗进行分析,其中动静脉溶栓联合动脉成形术组(简称治疗组)18例,静脉溶栓组46例,动脉溶栓组37例。结论动静脉溶栓联合动脉成形术是治疗脑梗死的安全、有效方法,可在疾病的超早期使闭塞血管再通并保持血管通畅,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并减少患者的复发率,明显改善患者的早期和远期神经功能。
刘娜周勇王淑荣伍丽红房庆华耿红梅惠凯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动脉成形术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该研究旨在建立大鼠脑出血的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观察VEGF在出血灶周脑组织中的细胞定位和动态表达.从而探讨VEGF的表达在脑出血后继发性脑组织损伤及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脑内立体定向仪,采用二步法自体血注入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脑出血组和对照组,分别于6h、24h、2d、3d、5d、7d后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脑内VEGF表达变化;显微镜下计数脑内VEGF表达阳性的细胞.结果 脑出血组VEGF表达阳性细胞数随时间逐渐增多,随着出血时间延长,表达VEGF的内皮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存在较多微血管和血管样结构.结论 脑出血灶周VEGF的表达增加,7d达高峰,但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提示VEGF可诱导新生血管的生成,对脑出血后继发性缺血性损伤起修复作用.
刘娜徐树军任中秀耿红梅王淑荣朴影李春双
关键词:脑出血动物模型VEGF
局部亚低温延长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时间窗的疗效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局部亚低温延长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时间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3例发病6—12小时通过多模式MRI筛选符合溶栓条件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溶栓组及对照组,亚低温组同时给予局部亚低温及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3组常规治疗相同,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4小时、14天、90天NIHSS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亚低温组及溶检组治疗后14天及90天NIHSS评分明显减少(P〈0.05),亚低温组90dNIHSS评分低于溶栓组(P〈0.05),但2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患者远期疗效优于单纯溶栓组,在多模式MRI筛选下,一些超出目前规定时间窗的患者可以从溶栓治疗中获益,而不增加出血转归,局部亚低温是否有助于延长溶栓时间窗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
伍丽红徐树军惠凯朴影杨巍李宏耿红梅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局部亚低温溶栓时间窗磁共振成像
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神经细胞的另类死亡方式——胀亡
2009年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脑出血动物模型观察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胀亡时程表达变化。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脑出血组和对照组,脑出血组尾状核注入自体血50μL,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6h、24h、2d、3d、5d、7d后处死,根据Rosenberg评分对各组大鼠进行评分,电镜下观察神经细胞胀亡及凋亡形态学变化并计数胀亡神经元。结果脑出血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24h最高,血肿周围存在胀亡神经元,且胀亡指数24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脑出血后存在神经细胞胀亡,且有一定时空变化规律。
刘娜王淑荣伍丽红王平耿红梅陆平王连坤申存周
关键词:脑出血血肿周围胀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