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朴影

作品数:18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梗死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4篇血管
  • 4篇疗效
  • 3篇急性
  • 3篇急性脑梗死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动脉
  • 2篇短暂性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血管病
  • 2篇血浆
  • 2篇亚低温
  • 2篇治疗时间窗
  • 2篇溶栓
  • 2篇溶栓时间

机构

  • 15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附...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大庆龙南医院

作者

  • 15篇朴影
  • 10篇徐树军
  • 8篇刘娜
  • 7篇伍丽红
  • 6篇李春双
  • 5篇耿红梅
  • 4篇惠凯
  • 3篇罗璇
  • 3篇杨巍
  • 3篇李宁
  • 2篇邵琦
  • 2篇李宏
  • 2篇蔡振利
  • 2篇冯俊强
  • 2篇朱淼
  • 1篇任中秀
  • 1篇王赞
  • 1篇李和永
  • 1篇陈业鹏
  • 1篇冯艳春

传媒

  • 4篇中国血液流变...
  • 4篇中国伤残医学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6
  • 6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脑梗死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和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35例健康人群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对比。同时收集病例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临床资料患者NT-proBNP和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病例组的NT-proBNP水平为2319.42±5687.26 ng/L,D-二聚体水平为354.57±445.08 m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NT-proBNP水平为4039.12±7610.02 ng/L,D-二聚体水平为519.37±575.88 mg/ml,均显著高于非大面积脑梗死患者(P<0.05);NIHSS评分>10分患者NT-proBNP水平为3594.86±6947.46 ng/L,D-二聚体水平为483.72±513.81 mg/ml,均显著高于NIHSS评分≤10分患者(P<0.05);有意识障碍患者NT-proBNP水平为4984.37±8657.23 ng/L,D-二聚体水平为629.41±609.48 mg/ml,均显著高于无意识障碍患者(P<0.05);有高血压病患者NT-proBNP水平为4107.24±7802.16 ng/L,D-二聚体水平为544.37±569.06 mg/ml,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病患者(P<0.05);结局为死亡的患者的NT-proBNP水平为9168.32±11354.17 ng/L,D-二聚体水平为908.17±758.36 mg/ml,均显著高于存活的患者(P<0.05)。结论 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可反应出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为临床病情的评估和预后的判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朴影徐树军王赞伍丽红刘娜陈晶
关键词:NT-PROBNPD-二聚体脑梗死
小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两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短期联合治疗小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及根据危险分层选择抗血小板二级预防方案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小卒中/TIA患者,治疗组50例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7天,以后根据ESSEN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及低危组,分别给予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对照组50例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均持续1年。结果:随访1年,治疗组总有效率96%,优于对照组7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早期短期抗血小板,以后根据卒中复发危险分层选择不同抗血小板制剂进行二级预防治疗小卒中/TIA的临床策略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伍丽红徐树军李春双朴影邵琦罗璇蔡振利
关键词:小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
术前脑血管造影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脑供血动脉狭窄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前应用术前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于本院实施治疗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75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均行脑血管造影后,实施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通过研究结果,探讨术前脑血管造影的临床价值。结果:血管狭窄98处中,恢复正常直径率51.02%,支架治疗放弃率5.33%,术中急性血管闭塞、栓塞、血压及脉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2.67%、24.00%,而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临床上针对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于术前进行脑血管造影,可对患者病况进行安全有效的诊断,从而为实施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提供参考依据。
朴影徐树军罗璇王凤云李宁
关键词:脑供血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脑血管造影
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的效果研究
2023年
目的:探究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参与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临床实习的3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7月—2023年3月参与临床实习的30名学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观察组实施渗透课程思政。比较两组实习学生教学成绩(理论知识、病案分析、患者问诊、专科操作、思政素养)及综合能力(疾病问诊、病案分析、问题探究、医患沟通、治疗操作)。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病案分析、患者问诊、专科操作、思政素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问诊、病案分析、问题探究、医患沟通、治疗操作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充分渗透课程思政,可提高实习学生教学成绩及综合能力,实际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朴影刘娜冯俊强尹雪邵奇
关键词:神经内科医学教育
多模式MRI指导下局部亚低温延长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时间窗疗效观察
2012年
目的探讨多模式MRI指导下应用局部亚低温延长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时间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3例发病6~12 h通过多模式MRI筛选符合溶栓条件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溶栓组及对照组,亚低温组同时给予局部亚低温及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3组常规治疗相同,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14 d、90 d的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结果亚低温组及溶栓组治疗后14 d及90 d NIHSS评分明显减少(P〈0.05),亚低温组90 dNIHSS评分低于溶栓组(P〈0.05)。结论在多模式MRI筛选下,很多超出目前规定时间窗的患者可以从溶栓治疗中获益,而不增加出血转归,局部亚低温治疗患者远期疗效优于单纯溶栓组。
伍丽红惠凯李和永刘娜杨巍李宏耿红梅朴影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成像局部亚低温溶栓时间窗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血浆脂联素水平的临床研究
2012年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血浆脂联素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各80例、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80名,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结果ACI组、TIA组血浆脂联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均〈0.01)。ACI组脂联素水平较TIA组更低(P〈0.01)。斑块组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较无斑块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O.01)。结论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娜徐树军冯艳春朴影王慧
关键词: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脂联素
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究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癫痫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丙戊酸钠治疗,研究组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认知能力、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4.2%、97.4%,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2%、5.3%,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NSE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血清NSE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在癫痫患者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且能够改善血清NSE水平。因此,左乙拉西坦在癫痫的治疗中值得广泛应用。
朴影李宁刘娜冯俊强
关键词:癫痫安全性血清指标
小脑分水岭梗死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小脑分水岭梗死临床及血管病变的特点。方法:收集60例急性小脑梗死病例,按DWI上病灶部位分为小脑分水岭梗死和非分水岭梗死。记录患者入院时基本情况,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头和颈部血管的MRA或CT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椎一基底动脉狭窄部位分为4种类型:颅内段、颅外段、混合性和未发现狭窄,比较小脑分水岭梗死和非分水岭梗死患者血管病变的特点。结果:发病至入院时间分水岭梗死组明显高于非分水岭梗死组(P<0.01);分水岭梗死组的入院收缩压低于非分水岭梗死组(P<0.01);人院时分水岭梗死组的NIHSS评分明显小于非分水岭梗死组(P<0.01),1周后分水岭梗死组NIHSS评分下降(P<0.05),非分水岭梗死组NIHSS评分上升(P>0.05),小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椎一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发生率为93.3%,明显高于小脑非分水岭梗死患者76.7%(P<0.05)。其中小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颅外段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小脑非分水岭梗死患者(P<0.01)。结论:小脑分水岭梗死患者椎动脉颅外段狭窄的发生率高,应早期进行血管内干预治疗。
伍丽红徐树军朴影李春双邵琦罗璇蔡振利
关键词:分水岭梗死小脑血管病变磁共振成像血管成像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探讨脑梗死与BNP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40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大面积脑梗死18例,合并房颤者15例。脑梗死患者均于入院时(急性期)、发病后10~14 d(亚急性期)抽血检测BNP。同时选择40名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BNP浓度高于对照组,而且急性期高于亚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非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合并房颤者急性期血浆BNP浓度高于无房颤者。结论血浆BNP水平与脑梗死以及梗死面积、梗死类型有相关性,且在经过治疗后BNP水平明显下降,提示BNP可能参与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望成为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伍丽红惠凯徐树军朴影李春双耿红梅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脑钠肽梗死面积房颤
老年高血压动态脉压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视网膜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62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颈动脉超声、眼底视网膜血管状态评估。分别按照动态脉压、IMT分组。结果24hAPP≥60 mmHg组脑梗死发生率显著增高、IMT明显高于对照、眼底改变较重(P<0.01);IMT增厚组动态PP增大(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PP增大与IMT增厚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视网膜微血管硬化进展的影响因素;动态PP增大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视网膜微血管硬化及未来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刘娜徐树军陈业鹏朴影李春双朱淼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动态脉压脑梗死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