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翰涛
-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清远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VP治疗合并COPD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肺功能改善的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肺功能变化。方法对38例COPD合并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了椎体成形术,分别测量术前及术后1周、3月及12个月后患者肺功能、VAS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统计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的变化。结果 PVP术后患者VAS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降低,术后1周显著降低,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评分逐渐降低。患者手术前后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分钟通气量(MVV)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术前及术后VAS评分与活动能力评分改善值之间,VAS评分与各肺功能指标改善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 PVP术后COPD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活动能力及肺功能得到改善。
- 王湘江汤勇智刘春磊王贵清杨立群黎昭华侯翰涛陈勇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肺功能
- 颈前路手术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评价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肌萎缩颈椎病患者采用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42.5岁。单节段椎间盘减压8例,双节段椎间盘减压4例。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观察患者术后肌力恢复情况。采用JOA 评分系统评定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情况并计算改善率,对手术前后 JOA 评分的比较采用 t 检验。结果大部分患者肌力不同程度的恢复,采用 JOA 评分,术前为(12.40±0.95)分,术后随访为(15.4±1.15)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改善率评定疗效,优2例,良5例,有效2例,无效3例。结论经前路手术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是一种疗效较确切的手术方法,及早手术治疗对于该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 王湘江王贵清汤勇智杨立群黎昭华利洪艺刘春磊侯翰涛
- 关键词:肌萎缩颈椎病前路手术
- 人工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观察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效果情况。方法:选取98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人工关节置换组50例和PFNA内固定组48例。观察两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预后功能情况。结果: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预后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较好的效果,应根据临床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
- 杨立群王贵清汤勇智黎昭华刘春磊侯翰涛
-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PFNA内固定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