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永奎

作品数:24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5篇血型
  • 9篇ABO血型
  • 6篇基因
  • 6篇分子
  • 4篇血型系统
  • 4篇生物学鉴定
  • 4篇抗体
  • 4篇分子生物学鉴...
  • 4篇ABO血型系...
  • 4篇测序
  • 3篇遗传学
  • 3篇输血
  • 3篇同源建模
  • 3篇转移酶
  • 3篇家系
  • 3篇RH血型
  • 3篇测序分析
  • 3篇ABO
  • 2篇等位
  • 2篇等位基因

机构

  • 24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河南省红十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济源市中心血...

作者

  • 24篇孔永奎
  • 17篇杨乾坤
  • 16篇吕先萍
  • 11篇宋婕
  • 8篇邵明
  • 7篇王静
  • 7篇王莉
  • 6篇谢莹
  • 5篇刘欣
  • 5篇朱伟涛
  • 5篇陈李影慧
  • 5篇靳慧芳
  • 3篇刘爱萍
  • 2篇孙玲
  • 2篇蔡晓红
  • 1篇张毅
  • 1篇孔存权
  • 1篇杨贺才
  • 1篇朱迪
  • 1篇李建斌

传媒

  • 7篇郑州大学学报...
  • 5篇中国输血杂志
  • 4篇中华医学遗传...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年份

  • 6篇2024
  • 3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isAB03亚型分子生物学鉴定及分子对接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通过1例罕见的cisAB03亚型的研究,探讨关键氨基酸突变后糖基转移酶影响糖供体和受体结合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鉴定血型表型,直接测序方法鉴定基因型,转移酶同源建模后进行UDP和H糖链的对接,分析突变后糖基转移酶结构差异对底物结合的影响,最后利用细胞体外表达实验间接验证突变后糖基转移酶合成产物的效率。结果:血清学鉴定表型为cisAB,基因测序显示患者基因型是ABO*cisAB.03/O.01.01,同源建模显示与野生型相比,cisAB03糖基转移酶p.Pro234Ser突变导致Met266结构朝向改变,分子对接后表面显示呈现催化活性中心结合凹槽结构改变,更有利于UDP-GalNAc加成到H抗原。细胞体外表达实验证实cisAB03合成的A抗原强于B抗原。结论:p.Pro234Ser突变是形成cisAB03糖基转移酶双功能活性的关键位点。
孔永奎杨乾坤王书亚靳慧芳吕先萍
关键词:ABO亚型基因测序同源建模分子对接
A223B亚型1例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2024年
目的研究1例ABO血型A亚型B先证者的分子遗传学背景,探讨氨基酸变异影响糖基转移酶(GT)活性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7月2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例先证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卡式法和试管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ABO血型的血清学鉴定。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PCR-SSP)及ABO基因扩增技术对先证者的ABO基因进行血型分子生物学鉴定。构建3D分子同源模型,对α-(1→3)-D-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GTA)的稳定性进行预测。结果先证者及其部分亲属(母亲和2个弟弟)红细胞与抗-A呈现弱凝集,与抗-B呈现强凝集,血清与Ac凝集达1~2+,与Bc不凝集,血清学定为AwB亚型,家系分析提示其异常基因遗传自母亲。PCR-SSP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为A223B型,ABO基因测序分析显示其存在c.297A>G、c.467C>T、c.526C>G、c.657C>T、c.703G>A、c.796C>A、c.803G>C、c.930G>A杂合变异和c.1055insA插入变异,推测其基因型为ABO*A223/ABO*B.01,与ABO*A1.01相比存在c.467C>T和c.1055insA变异,与ABO*A1.02相比存在c.1055insA变异。同源建模结果显示A223型GT的C末端明显延长,且局部氨基酸及氢键网络均有改变。结论上述研究结果揭示了A223B亚型的分子遗传学机制,先证者存在的c.1055insA变异可能影响了GT的酶活性,最终导致A抗原减弱。
王莉杨乾坤王书亚谢莹刘雪常艳丽孔永奎
关键词:ABO血型同源建模
6月龄内婴幼儿ABO/RhD的血型结果及两种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应用全自动微柱玻璃珠法与试管法检测不同胎龄和月龄的6月龄内婴幼儿ABO/Rh D血型并对比结果的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2月患儿血标本896例,同时应用以上两种方法检测ABO/Rh D血型抗原并进行ABO反定型抗体检出率和凝集强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正定型均检出A型标本308例(34.4%),B型标本281例(31.4%),O型标本210例(23.4%),AB型标本97例(10.8%),Rh D血型均为阳性,ABO/Rh D血型抗原的凝集强度无明显差异(P> 0.05);除AB型外,B型患儿反定型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A型和O型,反定型A细胞凝集强度均明显高于B细胞(P <0.05)。全自动微柱玻璃珠法检测A型和O型患儿的反定型抗体检出率及各血型患儿的反定型凝集强度均明显高于试管法(P <0.05)。足月儿组的ABO反定型抗体检出率和凝集强度均明显高于早产儿组(P <0.05)。全自动微柱玻璃珠法检测两组患儿反定型抗体检出率以及凝集强度均明显高于试管法(P <0.05)。不同月龄4组患儿中,Ⅳ组(4月龄至6月龄)患儿ABO反定型检出率和凝集强度均明显高于Ⅰ、Ⅱ、Ⅲ组(3月龄以下,P<0.05)。全自动微柱玻璃珠法检测Ⅰ、Ⅱ、Ⅲ组患儿反定型抗体检出率及各组患儿反定型凝集强度均明显高于试管法(P <0.05)。结论:大部分婴幼儿可以准确检测出ABO/Rh D血型抗原,而ABO抗体检出率与胎龄和月龄相关。全自动微柱玻璃珠法对ABO血型的反定型抗体检出率及凝集强度均强于试管法,特别对于早产儿以及3月龄以内的患儿更为可靠和敏感。
邵明杨乾坤朱伟涛孔永奎宋婕王静吕先萍
关键词:试管法RH血型
基因分型技术对1例PNH患者抗-C同种抗体合并抗-f类同种自身抗体的辅助鉴定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通过基因分型对1例有输血史的PNH患者疑难抗体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卡式凝胶法检测患者RH分型,谱细胞鉴定PNH患者抗体特异性。在血清学鉴定困难的情况下,利用基因分型的方法排除RH无关表型,利用不同的RH表型细胞分别吸收放散后进行抗体鉴定,不同的RH表型细胞组合排除其它无关抗体。结果:卡式凝胶法鉴定显示RH分型C抗原存在双群,其它抗原阳性,分别进行RHD合子型鉴定、RHD和RHCE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显示,RHD基因型为纯合子RHD/RHD,RHCE基因未发现c.122A>G突变,排除携带有Cw抗原;RHCE第1外显子48G,第5外显子存在676碱基G/C杂合,第2-4、6-10外显子没有发生突变,第4内含子发现一个新的突变IVS4+29A>C。因此可以判断出RH血型基因型为Dce/DcE,其表型应该为ccDEe。结合不同的RH表型细胞吸收放散实验最终确定患者血清中含有抗-C同种抗体合并罕见的抗-f类同种自身抗体,最后选择配血相合的AB型ccDEE的红细胞输注给患者,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基因分型可以辅助用于患者血清中疑难抗体的鉴定,从而减少患者输血风险。
孔永奎杨乾坤蔡晓红宋婕邵明王静王莉吕先萍
关键词:基因分型RHD基因RHCE基因同种抗体自身抗体
全自动微柱玻璃珠法与试管法检测896例新生儿ABO/RHD血型的对比分析
邵明吕先萍杨乾坤朱伟涛孔永奎宋婕王静
抗生素诱导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与临床溶血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究抗生素诱导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阳性与患者溶血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5月1日—2017年4月30日本院7105例患者血液标本,采用血型自动分析仪检测患者DAT阳性情况,抗球蛋白卡式法对DAT阳性标本进一步做抗体分型试验,抗生素致敏试剂盒检测相应的致敏抗生素种类,最后通过考察临床患者是否溶血来研究二者的关系。结果患者DAT阳性率10.85%(771/7105),其中抗IgG占37.48%(289/771)、抗C3d占29.05%(224/771)、抗IgG+C3d占33.46%(258/771),抗生素致敏的DAT阳性数占总DAT阳性数的比例为8.30%(64/771)。抗生素致敏试验:抗生素致敏红细胞DAT阳性标本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致敏占45.31%(29/771)、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致敏占28.13%(18/771)、头孢他啶致敏占12.50%(8/771)、头孢吡肟致敏占14.06%(9/771)。抗生素致敏的DAT阳性与临床患者溶血关系提示:使用过抗生素者临床出现溶血的概率高于未使用抗生素者(P<0.05),使用抗生素致敏红细胞者溶血概率高于抗生素未致敏者(P<0.05);使用抗生素未致敏者溶血概率与未使用抗生素者达(P>0.05)。结论抗生素致敏的DAT阳性结果与临床患者溶血存在相关性。
杨乾坤吕先萍赵言腾孔永奎
关键词:抗生素药物诱导
去除CD38单抗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干扰的简便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去除CD38单抗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干扰的简便方法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制定合理的临床输血策略。方法按照标准方法进行血型表型,直接抗球蛋白实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ing,DAT)及抗体筛查,分别用0.2 mol/L和0.04 mol/L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处理抗筛细胞及供者红细胞,用抗球蛋白卡式法对CD38单抗治疗后血清进行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结果0.04 mol/L DTT直接在抗球蛋白卡中处理红细胞15 min可以完全去除CD38单抗对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的影响,同时保留其对抗-K、抗-LW、抗-JMH及抗-Lub同种抗体检测的有效性。但会造成IgM型抗体效价不同程度的下降,需要结合盐水法进行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避免IgM型同种抗体的漏检。12名患者红细胞输注后均没有发生急性及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血常规检测显示红细胞输注有效。结论在结合盐水法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的基础上,直接适用于抗球蛋白卡式法的0.04 mol/L DTT的处理方法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可以检测出大多数同种抗体。
宋婕孔永奎王书亚吕先萍
关键词:抗体筛查交叉配血同种抗体
急性白血病ABO抗原减弱患者与抗原正常患者的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对比急性白血病ABO抗原减弱患者与抗原正常患者的差异,初步探索ABO抗原减弱现象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0例(AML 68例;ALL 42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及6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ABO血型抗原凝集强度的检测,然后对比AL患者ABO抗原减弱组与抗原正常组在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白血病危险度分级及AB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等因素之间的差别。结果:11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有9例出现ABO抗原减弱,均为AML患者。ALL组和健康对照组ABO血型均无抗原减弱现象。ABO抗原减弱组与抗原表达正常(ALL)组在ABO血型分布、年龄、肝脾淋巴结肿大、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幼细胞比例、免疫表型、LDH、危险度分级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抗原减弱组男性比例明显高于抗原正常组(77.8%vs 30%),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平含量均明显低于抗原正常组(32.26×10~9/L vs 82.69×10~9/L)(64.00 g/L vs 85.94 g/L),AB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明显高于抗原正常组(18.91%vs 10.76%)(P<0.05)。结论:ABO抗原减弱患者以AML男性患者最多见,ABO血型抗原减弱患者AB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抗原正常患者。
邵明吕先萍汤平杨乾坤朱伟涛宋婕孔永奎王静孙玲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ABO血型抗原减弱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输注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前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输注康复者恢复期血浆(CP)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方法:11例患者(重型4例,危重型7例)接受COVID-19 CP输注,输注前后进行咽拭子SARS-CoV-2核酸、动脉血血气分析、炎症相关指标、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肌标志物等实验室指标的检测。结果:重型患者4例从确诊到输注COVID-19 CP的时间为10~25 d,输注后1~2 d咽拭子核酸全部转阴。危重型患者7例从确诊到输注CP的时间为13~24 d,5例输注后2~5 d咽拭子核酸转阴,2例核酸未转阴者分别于输注后第3天和第6天死亡。重型和危重型患者输注后24和(或)48 h,动脉氧分压和氧合指数升高,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D-二聚体、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降低,淋巴细胞绝对值增高。结论:COVID-19 CP治疗可以使核酸转阴,改善氧合,减轻炎症反应。
邵明杨乾坤李建斌朱伟涛靳慧芳赵言腾王静孔永奎谢莹吕先萍
DNA甲基化对白血病ABO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白血病ABO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对ABO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25例白血病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同时以不同浓度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处理白血病细胞株K562、HL.60和Jurkat细胞,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法检测ABO基因分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On,4ABOmRNA表达,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检测ABO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情况。结果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10例)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组(10例)ABO基因启动子平均甲基化率分别为53.85%和18.2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0名,2.33%)和慢性髓性白血病组(5例,2.12%)。②K562细胞的ABO基因型为O1O1,药物作用前后ABO基因型变化不大;HL-60和Jurkat细胞药物作用前基因型无法辨认,药物作用后ABO基因型为O1A1和A1O2。⑧K562细胞ABO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1275.67:k35.86,明显高于HL-60和Jurkat细胞(O.54±0.07和0.82±0.16)(P值均〈0.05)。@K562、HL-60、Jurkat细胞ABO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分别为0、58.14%和96.74%;与药物作用前比较,随地西他滨浓度增高,HL-60和Jurkat细胞的甲基化水平下降、ABOmRNA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ABO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急性白血病ABO基因表达呈负相关,DNA甲基化导致ABO基因沉默是急性白血病ABO抗原表达减弱的重要机制之一。
邵明吕先萍杨乾坤朱伟涛宋婕孔永奎王静孙玲王芳
关键词:DNA甲基化白血病ABO血型系统启动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