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乾坤
- 作品数:46 被引量:218H指数:8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和血浆置换对ABO血型不容肾移植受者术前血型抗体去除效果单中心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对比研究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和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对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ABO incompatible kidney transplantation,ABOi-KT)术前血型抗体去除效果。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2月—2023年12月ABOi-KT术前36例单纯DFPP和27例单纯PE受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每次治疗前后抗体效价,并对其进行差异化分析。结果 DFPP组和PE组分别进行了98次和82次治疗;DFPP和PE治疗后血型抗体效价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DFPP和PE均显示出对高效价抗体较好的去除效果,DFPP对效价≥32组IgG抗-A、IgG抗-B和IgM抗-B抗体去除效果优于效价≤16组(P<0.05),PE治疗对效价≥32组IgM抗-A和IgM抗-B抗体去除效果优于效价≤16组(P<0.05);整体上,DFPP和PE对不同类型抗体去除效果均无显著差异,但当效价≥32时,DFPP和PE均显示出对IgM类抗体较好的去除效果,PE更为明显;PE对抗-A抗体去除效果优于DFPP,这种优势主要表现为,当效价≤16时,PE较DFPP表现出对IgG抗-A抗体较好的去除效果(P<0.05),当效价≥32时,PE较DFPP表现出对IgM抗-A抗体较好的去除效果(P<0.05),两种方法对其他血型抗体的去除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FPP和PE均可显著降低血型抗体效价,两种方法均对高效价抗体去除效果较好。除PE对低效价IgG抗-A和高效价IgM抗-A抗体去除效果较DFPP好外,两种方法对其他血型抗体去除效果无显著差异。
- 杨昊董树岭杨乾坤韩月王书亚靳慧芳郑露唐悦
- 关键词:双重滤过血浆置换血浆置换肾移植抗体效价
- 6月龄内婴幼儿ABO/RhD的血型结果及两种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应用全自动微柱玻璃珠法与试管法检测不同胎龄和月龄的6月龄内婴幼儿ABO/Rh D血型并对比结果的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2月患儿血标本896例,同时应用以上两种方法检测ABO/Rh D血型抗原并进行ABO反定型抗体检出率和凝集强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正定型均检出A型标本308例(34.4%),B型标本281例(31.4%),O型标本210例(23.4%),AB型标本97例(10.8%),Rh D血型均为阳性,ABO/Rh D血型抗原的凝集强度无明显差异(P> 0.05);除AB型外,B型患儿反定型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A型和O型,反定型A细胞凝集强度均明显高于B细胞(P <0.05)。全自动微柱玻璃珠法检测A型和O型患儿的反定型抗体检出率及各血型患儿的反定型凝集强度均明显高于试管法(P <0.05)。足月儿组的ABO反定型抗体检出率和凝集强度均明显高于早产儿组(P <0.05)。全自动微柱玻璃珠法检测两组患儿反定型抗体检出率以及凝集强度均明显高于试管法(P <0.05)。不同月龄4组患儿中,Ⅳ组(4月龄至6月龄)患儿ABO反定型检出率和凝集强度均明显高于Ⅰ、Ⅱ、Ⅲ组(3月龄以下,P<0.05)。全自动微柱玻璃珠法检测Ⅰ、Ⅱ、Ⅲ组患儿反定型抗体检出率及各组患儿反定型凝集强度均明显高于试管法(P <0.05)。结论:大部分婴幼儿可以准确检测出ABO/Rh D血型抗原,而ABO抗体检出率与胎龄和月龄相关。全自动微柱玻璃珠法对ABO血型的反定型抗体检出率及凝集强度均强于试管法,特别对于早产儿以及3月龄以内的患儿更为可靠和敏感。
- 邵明杨乾坤朱伟涛孔永奎宋婕王静吕先萍
- 关键词:试管法RH血型
- 基因分型技术对1例PNH患者抗-C同种抗体合并抗-f类同种自身抗体的辅助鉴定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通过基因分型对1例有输血史的PNH患者疑难抗体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卡式凝胶法检测患者RH分型,谱细胞鉴定PNH患者抗体特异性。在血清学鉴定困难的情况下,利用基因分型的方法排除RH无关表型,利用不同的RH表型细胞分别吸收放散后进行抗体鉴定,不同的RH表型细胞组合排除其它无关抗体。结果:卡式凝胶法鉴定显示RH分型C抗原存在双群,其它抗原阳性,分别进行RHD合子型鉴定、RHD和RHCE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显示,RHD基因型为纯合子RHD/RHD,RHCE基因未发现c.122A>G突变,排除携带有Cw抗原;RHCE第1外显子48G,第5外显子存在676碱基G/C杂合,第2-4、6-10外显子没有发生突变,第4内含子发现一个新的突变IVS4+29A>C。因此可以判断出RH血型基因型为Dce/DcE,其表型应该为ccDEe。结合不同的RH表型细胞吸收放散实验最终确定患者血清中含有抗-C同种抗体合并罕见的抗-f类同种自身抗体,最后选择配血相合的AB型ccDEE的红细胞输注给患者,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基因分型可以辅助用于患者血清中疑难抗体的鉴定,从而减少患者输血风险。
- 孔永奎杨乾坤蔡晓红宋婕邵明王静王莉吕先萍
- 关键词:基因分型RHD基因RHCE基因同种抗体自身抗体
- ABO血型不合对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功能恢复及输血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血型不合对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细胞重建、输血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52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移植病例,分为ABO血型相合组(24例),次要血型不合组(15例),主要及双侧血型不合组(13例),比较3组间移植后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植入时间,造血恢复期输注悬浮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数量,移植后的生存时间及无病生存期有无差异。结果 3组间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系植入时间主要及双侧血型不合组比血型相合组明显延迟(P<0.05),次要血型不合组与其余2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及双侧血型不合输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数目明显高于血型相合组及次要血型不合组(P<0.05)。3组间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要及双侧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红系重建时间明显延迟,输注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数量明显增多。
- 王静吕先萍杨乾坤
- 关键词:ABO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红细胞
- 104 588名住院患者红细胞同种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分析104 588例住院患者红细胞同种抗体的阳性率、特异性及其检出时间。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1月~2019年12月期间至少进行过1次抗体筛查的患者临床信息,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输血史、妊娠史和抗体筛查信息,统计红细胞同种抗体阳性率、特异性及检出时间,并比较同种免疫和非同种免疫患者输血量及输血次数的差异。结果 723例患者血液标本中检出了800例有临床意义的红细胞同种抗体,阳性率为0.7%(723/104 588),女性高于男性(0.9%vs 0.5%,P<0.05)。Rh系统抗体占比76.4%(611/800),其中抗-E占比61.4%(375/611)。同种免疫患者的输血量(U)和输血次数均高于非同种免疫患者(中位值分别为:6.0 vs 4.0,P<0.05;4.0 vs 2.0,P<0.05)。整体上,67.5%的红细胞同种抗体可在首次输血后6个月内检出,中位检出时间(四分位间距)(d)为97.0(22.5~247.0)。结论 为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输血前应进行常规抗体筛查,必要时可实行Rh分型相容性输注。
- 董树岭宋婕王书亚杨乾坤吕先萍
- 关键词:输血同种抗体检出时间
- 全自动微柱玻璃珠法与试管法检测896例新生儿ABO/RHD血型的对比分析
- 邵明吕先萍杨乾坤朱伟涛孔永奎宋婕王静
- cisAB03亚型分子生物学鉴定及分子对接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通过1例罕见的cisAB03亚型的研究,探讨关键氨基酸突变后糖基转移酶影响糖供体和受体结合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鉴定血型表型,直接测序方法鉴定基因型,转移酶同源建模后进行UDP和H糖链的对接,分析突变后糖基转移酶结构差异对底物结合的影响,最后利用细胞体外表达实验间接验证突变后糖基转移酶合成产物的效率。结果:血清学鉴定表型为cisAB,基因测序显示患者基因型是ABO*cisAB.03/O.01.01,同源建模显示与野生型相比,cisAB03糖基转移酶p.Pro234Ser突变导致Met266结构朝向改变,分子对接后表面显示呈现催化活性中心结合凹槽结构改变,更有利于UDP-GalNAc加成到H抗原。细胞体外表达实验证实cisAB03合成的A抗原强于B抗原。结论:p.Pro234Ser突变是形成cisAB03糖基转移酶双功能活性的关键位点。
- 孔永奎杨乾坤王书亚靳慧芳吕先萍
- 关键词:ABO亚型基因测序同源建模分子对接
- A223B亚型1例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2024年
- 目的研究1例ABO血型A亚型B先证者的分子遗传学背景,探讨氨基酸变异影响糖基转移酶(GT)活性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7月2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例先证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卡式法和试管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ABO血型的血清学鉴定。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PCR-SSP)及ABO基因扩增技术对先证者的ABO基因进行血型分子生物学鉴定。构建3D分子同源模型,对α-(1→3)-D-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GTA)的稳定性进行预测。结果先证者及其部分亲属(母亲和2个弟弟)红细胞与抗-A呈现弱凝集,与抗-B呈现强凝集,血清与Ac凝集达1~2+,与Bc不凝集,血清学定为AwB亚型,家系分析提示其异常基因遗传自母亲。PCR-SSP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为A223B型,ABO基因测序分析显示其存在c.297A>G、c.467C>T、c.526C>G、c.657C>T、c.703G>A、c.796C>A、c.803G>C、c.930G>A杂合变异和c.1055insA插入变异,推测其基因型为ABO*A223/ABO*B.01,与ABO*A1.01相比存在c.467C>T和c.1055insA变异,与ABO*A1.02相比存在c.1055insA变异。同源建模结果显示A223型GT的C末端明显延长,且局部氨基酸及氢键网络均有改变。结论上述研究结果揭示了A223B亚型的分子遗传学机制,先证者存在的c.1055insA变异可能影响了GT的酶活性,最终导致A抗原减弱。
- 王莉杨乾坤王书亚谢莹刘雪常艳丽孔永奎
- 关键词:ABO血型同源建模
- 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手术患者中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调查成分血液在大量输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总结成分输血的经验,降低用血量,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大量输血手术患者输注成分血的种类和剂量以及输注前后的检验结果,根据患者病情分为择期手术组和急诊手术组。结果大量输血手术患者中输注量最大的血液品种是CRCs,两组大量输血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量输血手术患者在各种成分血液用量上有很大差异,应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输注不同的成分血液。
- 杨乾坤
- 关键词:成分输血大量输血红细胞悬液
- CisAB血型的血清学鉴定及分子遗传学研究——附1例报告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1例罕见的CisAB血型,并调查其家系,以期探讨稀有血型CisAB的血清学特点,遗传学特性和输血策略。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筛查该家系3代共6例标本的血型,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进行基因定型,采用ABO基因直接测序的方法作DNA序列的分析。结果血型血清学检测发现6名家系成员中,正反定型不相符3例:先证者表型为A_2B_x,其母亲为A_2B,其胎血为AB型;基因型分型结果分别为CisAB01/O01,CisAB01/B101,CisAB01/O01。DNA序列分析:CisAB01/O01第6外显子261缺失G,第7外显子467C>T、803G>C;CisAB01/B101第6外显子297A>G,第7外显子467C>T、796C>A、803G>C。结论对ABO血型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可以用家系调查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辅助验证,基因测序更能准确确定患者的血型。
- 杨乾坤靳慧芳吕先萍刘爱萍唐金玲
- 关键词:基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