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娇
- 作品数:26 被引量:153H指数:8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金华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阴道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与肛提肌损伤相关性的静、动态MRI研究
- 目的:使用静、动态MRI对经阴道分娩后6月初产妇盆底肛提肌的结构和功能损伤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探讨经阴道分娩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与肛提肌损伤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经阴道分娩后6月初产妇49例,根据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
- 崔璨李娜赵玉娇沈文
- 关键词:肛提肌压力性尿失禁MRI经阴道分娩
- 静动态磁共振成像对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评估被引量:36
- 2019年
- 目的探讨静、动态磁共振成像(MRI)评估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经阴道分娩并诊断为POP的初产妇共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自然恢复,治疗组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6周)。受试者于治疗前后行盆底静、动态MR检查。于产后42d和产后12周分别测量两组双侧耻骨直肠肌厚度,静息和力排期肛提肌裂隙面积(LHA)、H线、M线及提肛板角(LPA),比较两组各盆底指标的差异。结果(1)与产后42d比较,对照组POP改善有效率为15.4%(4/26),治疗组为62.5%(15/24),较之显著提升(P<0.01)。(2)治疗组产后12周双侧耻骨直肠肌厚度>产后42d[左、右侧分别为(0.85±0.18)比(0.56±0.15)cm,(0.87±0.19)比(0.59±0.14)cm],力排期H线、LHA、M线及LPA均<产后42d[分别为(6.31±0.92)比(6.73±0.63)cm,(26.03±7.45)比(34.81±6.69)cm2,(3.80±0.92)比(4.64±0.73)cm,23.38°±10.18°比33.12°±7.79°](均P<0.05)。(3)产后12周,治疗组双侧耻骨直肠肌厚度>对照组[左、右侧分别为(0.85±0.18)比(0.67±0.18)cm,(0.87±0.19)比(0.72±0.17)cm],力排期LHA、M线、LPA<对照组[分别为(26.03±7.45)比(31.69±8.21)cm2,(3.80±0.92)比(4.57±0.95)cm,23.38°±10.18°比34.65°±11.31°](均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经阴道分娩造成的POP程度,静、动态MRI能够客观评估其改善盆底支持结构及功能的疗效,为产后POP的恢复提供重要依据和指导帮助。
- 王秋静赵玉娇黄黎香张菁沈文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电刺激自然分娩盆腔脏器脱垂
- 全容积ADC直方图鉴别Ⅰ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基于病灶全容积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分析在鉴别Ⅰ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Ⅰa期子宫内膜癌32例,子宫内膜息肉30例。所有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动态增强及DWI检查。在病灶的每一层ADC图像上勾画ROI,得到整个病灶(VOI)的直方图参数,包括平均值、第1、10、50、90和99百分位数(percentile,Perc.)、方差、偏度和峰度,并选择病灶实性成分最大的3个层面测量ADC值,取平均值得到常规ADC值。比较两组病变的直方图参数值和常规ADC值,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项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Ⅰa期子宫内膜癌组的平均值、Perc.1、Perc.10、Perc.50、Perc.90、Perc.99和常规ADC值均低于子宫内膜息肉组,而偏度和峰度高于子宫内膜息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c.1鉴别Ⅰ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的效能最高,AUC为0.959,以0.75×10^(-3) mm^(2)/s为截断值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5.71%。Perc.1与Perc.90、Perc.99、常规ADC值的AU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容积ADC直方图分析能够有效鉴别I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其中以第1百分位数ADC值的诊断效能最佳。
- 周欣赵玉娇赵玉娇黄黎香李青沈文
- 关键词:直方图表观扩散系数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息肉
- MR T2-mapping用于评估经阴道分娩肛提肌损伤的应用价值
- 目的: 探讨MR T2-mapping定量评估经阴道分娩所致肛提肌损伤以及损伤程度的可行性,比较产后不同阶段各损伤肛提肌分支T2值大小,探讨经阴道分娩肛提肌损伤恢复情况。 方法: 第一部分: 前瞻性收集经阴道分娩...
- 赵玉娇
- 关键词:经阴道分娩磁共振成像
- MR T2-mapping评估经阴道分娩肛提肌损伤恢复的随访研究
- 赵玉娇沈文
- MR扩散张量成像和纤维束示踪技术评价经阴道分娩初产妇肛提肌损伤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和纤维束示踪技术在经阴道分娩初产妇肛提肌损伤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及盆腔器官脱垂的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纳入2014年6月—2015年1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经阴道自然分娩后6个月初产妇50名(观察组),无症状未孕未产志愿者33名(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受试者行盆底横断面、冠状面FSET2WIMR及DTI检查。对DTI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肛提肌各分支(耻骨内脏肌、髂尾肌)的3D肌肉纤维束图像,并评价其纤维示踪的精确性,对能够得到较为精确纤维束示踪图像者测量其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应用FSET2WIMRI影像评价产妇肛提肌损伤情况,并将其分为耻骨内脏肌无损伤组、耻骨内脏肌损伤组,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对照组、无损伤组及损伤组间FA、ADC值的差异。结果2组受试者均获得较为精确的耻骨内脏肌3D肌肉纤维束图像及对应的FA及ADC值,而髂尾肌3D肌肉纤维束图像均不精确。12例(24.0%,12/50)产妇存在耻骨内脏肌损伤,其中9例表现为单侧部分缺损,3例表现为双侧萎缩;4例(8.0%,4/50)产妇存在髂尾肌损伤,均表现为单侧部分缺损。对照组未发现肛提肌损伤。对照组、耻骨内脏肌无损伤组和损伤组耻骨内脏肌的FA值分别为0.49±0.08、0.52±0.11、0.53±0.13,ADC值分别为(1.79±0.29)×10-3mm2/s、(1.75±0.34)×10-3mm2/s、(1.93±0.35)×10-3mm2/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217、1.747,P值均〉0.05)。结论DTI纤维束成像能够3D显示耻骨内脏肌纤维束结构,但髂尾肌的显示较为困难。目前DTI尚不能准确定量诊断肛提肌损伤情况。
- 崔璨李娜程悦赵玉娇吴彦洪尹建忠沈文
-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肛提肌分娩产道
- 基于盆腔MRI评估全年龄段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骨盆几何构型
- 2025年
- 目的:基于盆腔MRI探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骨盆几何构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经临床诊断为POP的100例女性患者(POP组)以及年龄相匹配的100例盆底功能正常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行盆腔MRI检查。分别在横轴、冠状、矢状和斜矢状位T 2WI图像上测量骨盆形态参数,包括骨盆入口横径、坐骨棘间径、坐骨结节间径、耻骨弓角度、骨盆入口前后径、产科结合径、中平面前后径、下正中平面前后径、出口矢状径及骨盆前、后区面积,分析两组之间骨盆形态学参数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POP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年龄与独立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OP组的骨盆入口横径、坐骨棘间径、坐骨结节间径、耻骨弓角度、下正中平面前后径、出口矢状径、骨盆前区和骨盆后区的面积值更高(P均<0.05)。在矫正了年龄、体重指数(BMI)、产次和绝经状态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盆前区面积(OR=1.002,P<0.001)和骨盆后区面积(OR=1.002,P<0.001)是P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与年龄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POP患者具有独特的骨盆几何构型,主要表现为较大的骨盆前区和骨盆后区面积,且与年龄无关。
- 马璐阳赵玉娇张程冀晓东黄黎香沈文
-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
- MRI阴道形态异常对盆底器官脱垂的提示价值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MRI阴道形态异常对盆底器官脱垂的提示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经临床盆腔器官脱垂定量评价标准诊断为盆腔器官脱垂的女性患者48例作为盆腔器官脱垂组,健康女性志愿者51名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盆腔MRI检查。在横断面DelancyⅡ水平观察阴道形态,分为形态正常(H形)或异常(非H形)。观察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分为0、Ⅰ、Ⅱ、Ⅲ、Ⅳ度)和脱垂类型(分为前、中、后盆腔脱垂),记录不同脱垂程度与脱垂类型受试者MRI横断面像上阴道形态分布情况。采用c2检验比较对照组和盆腔器官脱垂组阴道形态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阴道形态异常诊断盆腔器官脱垂的效能。结果对照组51例中,阴道形态正常40例,阴道形态异常11例,主要表现为W形和U形;盆腔器官脱垂组48例中,阴道形态正常5例,形态异常43例,其中U形13例、W形26例、O形4例。对照组和盆腔器官脱垂组阴道形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6.137,P〈0.01)。采用阴道形态异常诊断盆腔器官脱垂的ROC下面积为0.800,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6%和78.4%。不同脱垂程度和脱垂类型受试者阴道形态异常的分布不同,其中0度脱垂组阴道形态以H形为主(40/51,78.4%),Ⅰ度脱垂阴道形态以W形为主(16/28,57.1%),Ⅱ、Ⅲ度脱垂阴道形态全部表现为非H形(20/20,100%),其中Ⅱ度脱垂阴道形态以W形为主(9/14),Ⅲ度以O形为主(3/6)。前盆腔脱垂以W形为主(4/9),中盆腔脱垂以O形为主(4/7)。结论阴道形态异常对盆腔器官脱垂有一定提示价值,不同异常阴道形态能提示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器官脱垂情况。
- 赵玉娇崔璨谢双双李娜黄黎香程悦陈丽华柴超沈文
- 关键词:盆腔脏器脱垂阴道磁共振成像
- MR排便造影在后盆腔障碍性疾病中的评估价值被引量:5
- 2017年
- 后盆腔障碍疾病是以肛直肠解剖和功能异常为主的一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伴有便秘、便失禁等临床症状。MR排便造影是一种动态MR成像方法,可对后盆腔结构形态和运动功能异常情况直观显示,能够鉴别后盆腔障碍性疾病的类型并认识其发病原因,如直肠膨出、肠疝、盆腔器官脱垂和直肠套叠、脱垂等,同时对便失禁早期的肛直肠形态学和功能学异常改变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价值。
- 高光峰赵玉娇黄黎香沈文
-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便秘便失禁
- 初产妇经阴道分娩所致耻骨和耻尾肌损伤的MRI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经阴道分娩所致耻骨损伤与耻尾肌损伤的发生差异以及2种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初产妇经阴道分娩后的盆腔MRI影像。根据MR影像上有无耻骨损伤,将产妇分为耻骨损伤组(51例)和无耻骨损伤组(37例)。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诊断医师在MRI影像上判断和评估耻骨及耻尾肌损伤情况,包括耻骨的骨髓水肿、骨折,以及耻尾肌水肿、撕裂和断裂,并对损伤程度进行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有无耻骨损伤的2组临床资料和影像表现,不同耻骨损伤程度间的耻尾肌损伤发生率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采用Kendall`s tau-b相关分析耻骨损伤程度与耻尾肌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耻骨损伤组骨盆痛、压力性尿失禁及耻尾肌损伤发生率均高于无耻骨损伤组(均P<0.05)。耻骨损伤程度不同,其耻尾肌损伤发生率不同(P<0.05),耻骨骨折,重度、中度及轻度骨髓水肿产妇的耻尾肌损伤发生率依次减低。耻骨损伤程度与耻尾肌损伤程度呈正性线性相关(r=0.297,P=0.036)。结论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如有耻骨损伤则往往伴发耻尾肌损伤,并且耻骨损伤越严重,耻尾肌损伤发生率越高、程度越重。
- 张程赵玉娇吴彦洪黄黎香周欣尤丛沈文
- 关键词:经阴道分娩盆底功能障碍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