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强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类科研计划课题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体外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体外定向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和条件。方法取足月妊娠剖宫产健康胎儿的脐带,应用酶消化法分离hUCMSCs,传代培养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包括CD73、CD90和CD105、CD19、CD34、CIM5、CD11和组织相容性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DR基因(HLA-DR)[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以抗鼠IgG1-藻红蛋白(PE)和IgG1-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作为同型对照。分别以浓度为25、50、100ng/ml的IGF-1的无血清低糖杜尔伯科改良伊格尔(DMEM)/F12培养基进行体外诱导,加入诱导液后,每2h在高倍显微镜视野(100倍)下进行动态观察细胞生长、分化情况,随机选取10个视野,拍照并计数典型神经样细胞形态,诱导后8h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标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标志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干细胞标志巢蛋白(Nestin),拍照记录计数阳性细胞。结果流式细胞检测P3、P5和P10代hUCMSCs,结果显示各代均表达CD73、CD90和CD105,而不表达CD34、CD45、CD19、CD11b和HLA-DR。不同浓度IGF-1诱导后8h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50ng/ml组的阳性率最高,GFAP、NSE和Nest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2±2.3)%、(18.2±1.6)%和(21.3±3.5)%。结论IGF-1在体外可诱导hUCMSCs分化成神经样细胞,并表达GFAP、NSE和Nestin。
- 郭丽宋国强赵宗茂马树成冯钰珉王广杰
-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分化神经样细胞
- 黄连素体外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黄连素体外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对hUMSCs进行培养,以不同浓度黄连素(分4组:对照组即0 mg/L组、50 mg/L组、100 mg/L组和200 mg/L组)诱导其向神经样细胞分化,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并记录,并通过细胞免疫化学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表面神经标志物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经黄连素诱导72 h,细胞呈典型神经细胞样形态,且80%以上细胞表达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物Nestin、NSE、GFAP。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神经样细胞分化率随时间变化情况为,200 mg/L组阳性细胞率在诱导48 h即可达峰值,高于100 mg/L组和50 mg/L组[(81.4±5.8)%比(50.4±4.7)%比(3.6±2.3)%,F=25.80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诱导72 h后明显下降,阳性表达细胞出现漂浮凋亡;100 mg/L组阳性细胞率在诱导72 h达到峰值,高于200 mg/L组和50 mg/L组[(87.7±4.6)%比(57.7±7.7)%比(14.3±5.3)%,F=24.8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表达可持续维持3 d,诱导120 h后仍高达(85.2±5.0)%;50 mg/L组阳性细胞率一直相对较低,在诱导6 d达到峰值,低于100 mg/L组、高于200 mg/L组[(15.8±6.5)%比(64.5±6.6)%比(8.3±4.0)%,F=22.51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连素体外可诱导hU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浓度为100μg/ml时诱导最为明显,且存活时间最长。
- 闫冬冬兰海涛宋国强南成睿石云鹏李凤菊赵宗茂
-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黄连素分化神经样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