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慧玲

作品数:8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亚热带
  • 4篇南亚热带
  • 3篇土壤
  • 2篇亚热带森林
  • 2篇演替
  • 2篇增温
  • 2篇生物群落
  • 2篇酸雨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土壤微生物群...
  • 2篇群落
  • 2篇热带森林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群落
  • 2篇模拟酸雨
  • 2篇南亚热带森林
  • 2篇干旱
  • 1篇氮同位素
  • 1篇典型植物
  • 1篇凋落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科学院华...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普洱学院

作者

  • 8篇张慧玲
  • 5篇张德强
  • 5篇褚国伟
  • 5篇熊鑫
  • 3篇吴建平
  • 3篇周国逸
  • 3篇孟泽
  • 2篇陈洪松
  • 2篇丁亚丽
  • 1篇聂云鹏
  • 1篇高铭
  • 1篇王克林
  • 1篇张善从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出露基岩生境典型植物树干液流对自然降水和连续干旱的响应特征被引量:11
2018年
以西南喀斯特地区常见的出露基岩生境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类生境典型乔木类植物菜豆树和圆叶乌桕,应用TDP热扩散探针技术,结合遮雨试验,分析了植物树干液流对自然降水和连续干旱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生长季不同时期,降水后2树种液流密度较降水前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始终呈现落叶乔木圆叶乌桕高于半落叶乔木菜豆树的特征;连续2个月遮雨条件下,2树种液流密度均无明显降低的趋势,表明2树种均不依赖受近期降水主导的水源;通过对降水前后及连续干旱条件下2树种液流密度与环境因子的拟合关系研究发现,气象因素差异对水分环境变化条件下植物蒸腾耗水的影响较小.自然降水和短时期的连续干旱并未显著改变2树种的蒸腾耗水特征,这可能与出露基岩生境特殊的水分蓄持环境和乔木类植物依赖相对稳定的深层水源有关.
张慧玲张慧玲丁亚丽王克林陈洪松
关键词:蒸腾耗水量
南亚热带森林土壤碳库稳定性与碳库管理指数对模拟酸雨的响应被引量:16
2018年
通过对土壤总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ROC_(333)、ROC_(167)、ROC_(33))、颗粒有机碳(POC)、微生物量碳(SMBC)、溶解性有机碳(DOC)的测定,探讨模拟酸雨(pH 3.0、pH 3.5、pH 4.0、对照CK)对鼎湖山三个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针叶林)土壤碳库稳定性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酸雨增加了总有机碳的含量和各组分活性有机碳的含量(P<0.05),但酸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壤中微生物量与活性。土壤中各组分活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呈显著相关,其中ROC_(333)和POC的含量与SOC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853、0.846;碳库管理指数(CMI)结果表明,碳库活度(L)及碳库活度指数(LI)随森林的正向演替有下降的趋势,CPI与CMI呈现相反的趋势。在土壤有机碳及部分活性碳组分增加,碳库活性降低的前提下,土壤碳库稳定性增加。从各项指标的变化幅度可以得出:南亚热带森林土壤随森林群落正向演替而对模拟酸雨响应有更加敏感的趋势,各指标间的敏感性表现为CMI>R_(333)>POC>SMBC>R_(167)>R_(33)>LI>DOC>CPI>SOC。
张慧玲吴建平吴建平褚国伟熊鑫张德强
关键词:模拟酸雨活性有机碳总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
极端生境植物对降水脉动及干旱胁迫的响应特征
西南喀斯特地区可溶岩造壤能力低,长期强烈岩溶化作用产生的水土资源不协调的双层空间结构,加上近现代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植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不断加剧,产生了以石漠化为特征的土地退化,并陷入&quot;环境脆弱—贫困—...
聂云鹏丁亚丽张慧玲陈洪松王克林
增温对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温度变化响应较为敏感。以鼎湖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增温实验平台,采集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的监测,探究气温上升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温处理使0-10 cm和10-20 cm土层月均温分别显著上升1.24℃和1.17℃,土层湿度变化不显著;(2)增温显著增加了土壤硝氮含量,但对其他理化性质作用不明显;(3)增温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C/N)以及微生物总磷脂脂肪酸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4)增温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使细菌相对丰度、细菌真菌之比(B/F)以及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之比(G^+/G^-)显著增加,降低了真菌和丛枝菌根真菌的相对丰度;(5)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壤硝态氮和有机碳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的主要因子,两者共同解释了微生物群落结构60.5%的变异度。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增温对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作用不明显,但可通过对土壤硝氮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相对丰度的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相对丰度的变化又将通过影响微生物对土壤碳氮的同化作用,最终影响土壤的碳氮过程。
赵建琪吴建平张慧玲张慧玲赵梦頔熊鑫孟泽周国逸褚国伟
关键词: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
鼎湖山森林演替序列植物-土壤碳氮同位素特征被引量:28
2016年
植物群落对水分利用和养分利用的优化策略,土壤碳周转和氮循环过程对演替变化如何响应,森林土壤有机碳积累机制等都是森林生态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然而,这些生态学过程的变化在短时间内通过传统的研究手段难以被精确观测,碳氮同位素(^(13)C、^(15)N)技术的应用或许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该文通过对鼎湖山森林演替序列代表性群落——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针叶林(PF)、针阔叶混交林(MF)和季风常绿阔叶林(BF)植物-土壤碳氮同位素自然丰度的测定,分析了叶片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和稳定氮同位素比率(δ^(15)N)与其叶片元素含量的关系,以及叶片-凋落物-土壤δ^(13)C、δ^(15)N在演替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主要优势树种叶片δ^(13)C与其C:N极显著正相关(p<0.01),凋落物和各层土壤δ^(13)C均表现为PF>MF>BF,沿演替方向逐渐降低;2)叶片δ^(15)N与叶片N含量正相关(p=0.05),凋落物和表层土壤(0–10 cm)δ^(15)N沿演替方向逐渐增大;3)不同演替阶段土壤δ^(13)C、δ^(15)N均沿垂直剖面呈现增大的趋势。结果表明:南亚热带地区植物群落的发展并不一定受水分利用和氮素利用的补偿制约;δ^(13)C自然丰度法的应用有助于森林土壤有机碳积累机制,尤其有助于成熟森林土壤"碳汇"机制的阐释;植物-土壤δ^(15)N值可作为评估土壤氮素有效性和生态系统"氮饱和"状态的潜在指标。
熊鑫张慧玲吴建平褚国伟周国逸张德强
关键词:演替
模拟酸雨对南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分解和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基于鼎湖山野外模拟酸雨长期实验平台,以原位分解实验探讨凋落物分解和土壤呼吸过程对酸雨胁迫的响应与适应机制。设置3个不同处理水平的模拟酸雨,即CK(pH=4.5的天然湖水)、T1(pH=3.5)和T2(pH=3.0)。选取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试验地优势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和锥(Castanopsis chinensis)叶凋落物,置于PVC分解环中进行原位分解实验,每月测定分解环的土壤呼吸速率。15个月(2019年9月—2021年1月)的实验结果显示,CK、T1和T2处理下的木荷和锥凋落物分解残留率分别为37.94%、40.63%、44.14%和21.92%、40.27%、48.72%;在分解早期(2019年9月—2020年4月),不同酸处理水平间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而在分解后期(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CK和T2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未覆盖凋落物的分解环)和覆盖木荷凋落物组中,模拟酸雨显著降低了年土壤呼吸通量(P<0.05),但T1和T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覆盖锥凋落物组T2处理下的年土壤呼吸通量显著低于CK处理(P<0.05),但CK和T1、T1和T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高强度的模拟酸雨(pH=3.0)抑制了木荷和锥叶凋落物的分解,但这种抑制作用只在凋落物分解的后期显现。模拟酸雨抑制了土壤呼吸,凋落物覆盖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这种抑制作用,这种减缓效应与凋落物类型及酸雨强度有关。
王玄熊鑫张慧玲赵梦頔胡明慧褚国伟孟泽张德强
关键词:模拟酸雨南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凋落物分解土壤呼吸速率
面向航天型号软件的需求管理
2018年
依据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GJB5000A)过程域,将航天型号软件的需求管理过程分为5个实践,重新定义结合敏捷方法的这5个实践,给出基于GJB5000A的航天型号软件敏捷需求管理活动流程图。将需求管理活动流程看作一种工作流,引入Petri网技术建立需求管理活动模型,并通过Petri网可达树和可覆盖树分析方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初步分析。最后将定义的需求管理过程实际运用到项目中,证明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张慧玲张慧玲张善从
关键词:敏捷方法PETRI网
自然增温对南亚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与有机碳代谢功能基因的影响被引量:8
2022年
基于海拔高度下降气温上升的关系,将模拟的生态系统(含植物和土壤)从高海拔整体移位至低海拔地区,实现自然增温的效果。通过对自然增温条件下土壤环境因子及其相关理化性质的动态监测,结合磷脂脂肪酸分析与宏基因组学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与土壤有机碳分解相关基因丰度,探究自然增温对鼎湖山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代谢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制。结果表明:(1)增温处理显著改变了0—10 cm土壤温度与湿度:2016—2018年间土壤温度显著上升2.48℃,湿度显著下降23.93%。(2)增温处理下,干季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湿季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其他土壤理化因子无显著变化。(3)增温处理下,干季和湿季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且湿季变化显著。土壤湿度是影响干季和湿季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子,解释了干季50.2%的变异度与湿季79.2%的变异度。(4)宏基因组结果表示:增温抑制了干季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代谢基因丰度,增强了湿季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代谢基因丰度。以上结果表明,增温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以及有机碳代谢相关功能基因的丰度,最终影响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代谢过程。
胡明慧赵建琪王玄熊鑫张慧玲张慧玲孟泽褚国伟
关键词:气候变暖微生物群落宏基因组南亚热带森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